书城童书人类的创举(科学知识大课堂)
10572300000038

第38章 精彩瞬间(7)

信息高速公路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是指在政府、研究机构、大学、企业以及家庭之间,建立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络,让各种各样的信息四通八达,将每个人都连在一起,并能提供你能想象得出的任何电子通信。其目的是:提供远距离的银行业务、教学、购物、纳税、聊天、玩游戏、电视会议、点播电影、医疗诊断等多种服务,使社会能更有效地交流信息,为发展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信息高速公路真是个很形象的比喻。无论是文字信息、声音信息,还是图像信息或电视信息,在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中传送的速率都是极高的。举个例子,一部《不列颠百科全书》,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不到5秒钟就能够传送完毕。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所能带给我们的崭新生活。

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例:爸爸妈妈不一定要每天赶车去上班,只需坐到家里的一台与办公室联网的计算机前就可以开始办公;可以与相关的人会面,当面研究讨论问题;还可以召开电视会议,交换文件或是修改图纸。如果你生了病,不必上医院,医生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来为你看病。想看报纸吗,哈,不用上街买报,你随时可以通过它选看当天的电子报刊,而且可以查找已经刊登过的文章和消息。看电视也跟过去不一样了,不必按规定的播放时间去看电视,可以在任何时间选看任何节目,包括电视、电影和现场录像。

信息高速公路能使我们现在的许多事情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电视会议可以使家庭办公或电信传输变得简单实用。通知朋友们取消聚会时,不用再挨个儿打电话了,通过电子信箱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利用软件还能从信息高速公路上收集世界各地报刊中你所感兴趣的东西,电子信箱则可以解决频繁与其他国家的人联系而又付不起电话费的问题。

专家们预言,信息高速公路是打开21新世纪大门的钥匙。这话,应该没错。

“探路者”号:首访火星的使者

格林尼治时间1997年7月4日17时07分(北京时间7月5日1时07分),美国“探路者”号火星探测飞船成功地在火星着陆。科学家们相信,终有一天人类登上火星将不仅仅是梦想,也许只有到那时,火星上的生命之谜才能最后找到答案。

价值1.25亿美元的“探路者”经过长达7个月的4.97亿千米的飞行到达火星。它此次在火星的着陆地点阿瑞斯平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们精心选择的。阿瑞斯平原地势平坦,光线充足,既利于“探路者”的行走,也有助于拍摄清晰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专家们认为布满鹅卵石的阿瑞斯平原很可能是火星上某条古老河流的河口,如果最终能证明平原上确实存在水,那么火星“探路者”此行也许能够找到火星上生命的一些蛛丝马迹。

由于着陆地点正好在火星背对地球的一面,美国宇航局在“探路者”着陆几分钟后才收到了它发回地球的微弱信号。

经过一系列近乎完美的高难动作,“探路者”按照预定时间完成了着地程序。降落伞成功地将“探路者”进入大气层时高达26460千米的时速降了下来。

“探路者”上惟一的“乘客”是六轮小机器人“索杰纳”。长0.6、宽0.45米、高0.3米的这一车状机器人是根据19世纪美国废奴主义者索杰纳·特鲁斯的名字命名的,是迄今人类派出的第一位能够在火星上行走的“使者”。它的主要工作是用它的三个摄像机拍摄图像,并用分光仪对表面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它在一个月内传回了大量有关火星表面和火星大气成分的数据资料。作为第一个在火星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探路者”除了对火星表面进行研究之外,还肩负着测试地面遥控系统,为人类下一次登陆火星探路选址的任务。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计划,探测器的“寿命”为30天。但事实上,至9月27日与地球失去联系为止,它的运作时间达到近3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探测器共向地球发回了26亿比特的信息量,其中包括16550张彩色全景照片,15分土壤和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和大量有关火星气候、风力、风向等等测试数据。人们发现火星上的岩石成分同地球很相似,这与原来人们设想的不同。从传回的照片中还发现了火星曾经存在液态水的最新证据。

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再下一步就可考虑让人登上火星去实地考察了。这是火星考察将步入的最困难的阶段。因为火星距离地球实在太遥远了,载人飞船登临火星远比登月复杂得多。从仰望火星到登陆火星,这一步对宇宙来说很小很小,对人类却是非常重要和伟大,因此,必定会有更多的人志愿献身于这项工作。

人机对弈:挑战人类自我

1997年5月11日,从纽约传来消息,在历时9天的总共6局比赛中,IBM超级计算机“深蓝”以两胜、三平、一负的成绩,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次人机大战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但从根本上说,“深蓝”的胜利,也是人类智慧的胜利。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是在具有决定性的第六盘比赛中输给“深蓝”的。

“深蓝”的开局显然迷惑了卡斯帕罗夫,“深蓝”仅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就使这位自1985年以来一直称霸世界棋坛的俄罗斯人陷入了无法防守的境地。34岁的卡斯帕罗夫在下了19手之后就不得不承认失败。

这场比赛吸引了大批观众。他们每人付了25美元到设在纽约曼哈顿一座摩天大楼内一层的现场观看比赛。在现场对观众挂盘解说的大师瓦尔沃兴奋地说:“这是计算机同卡斯帕罗夫下得最出色的一盘。”帮助“深蓝”研制小组设计软件的美国特级大师本杰明也说:“我感觉好极了。我认为任何特级大师都愿意同计算机下一手了,因为这不是计算机僵硬的棋路,而是真正人的思路。”

作为IBM公司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深蓝”重1.4吨,有32个节点,每个节点有8块专门为国际象棋对弈设计的处理器,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200万步。总计256块处理器集成在“深蓝”

的并行计算系统中,从而使它拥有每秒钟能算出2亿个棋步的惊人的速度。

“深蓝”的胜利为IBM工作小组赢得了70万美元的奖金,卡斯帕罗夫也获得了40万美元收入。卡斯帕罗夫在11日失利后并不服气,他说:“计算机并没能证明任何东西。”他认为,和人类棋手相比,“深蓝”具有天然的弱点,它对特定的特别复杂的局面的分析能力不足,也没有人类棋手对棋局的理解深刻。他向IBM公司提出今后要与“深蓝”再决雌雄。

富有戏剧性的是,IBM公司的一位发言人于1997年9月23日宣布,几个月前因一举击败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而创造了历史性胜利的“深蓝”计算机已经完成了使命而“正式退役”。

这位发言人说,一个名叫“小深蓝”的超级计算机将继承“深蓝”的事业,继续在美国和世界各地进行表演比赛。但是他们没有考虑让它与卡斯帕罗夫再进行一次比赛,他们现在最想做的是转入其他领域进行挑战。

这场人机大战在全世界引起的反响是各色各样的。有人担心地说:“我们从此不得不认真地思考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而IBM公司这样解释进行这场人机大战的目的:“这次活动既是国际象棋比赛,也是一个研究项目,旨在让计算机从事复杂的同步运算,以应用于天气预报、空中交通管制和分子动力学研究领域。”绝大多数的科学家认为,“深蓝”的胜利,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深蓝”的胜利,从根本上讲是人类智慧的胜利。人类,永远走在电脑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