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追求效率的赢家
10567200000008

第8章 形态法则——重视现在

运筹时间请自现在开始

过去我们只知道有一首《明日诗》,却还不知有一首,《今日诗》,特抄录如下:“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努力请从今日始”,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一个人的历史,可以用“……昨天、今天、明天……”这么一个时间形态来表示,也可以用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这么样一个时间在人身上不同阶段的具体形态来表示。由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是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同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态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一样,时间形态,也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基本形态。例如,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尽管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但是,就某一时刻的人来说,可以划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种基本时间形态。过去是逝去的现在,将来是将至的现在,介于过去和将来的是现实的现在。李大钊说:“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他还引用哲学家耶曼孙的话说:“昨日不能捉回来,明天还不确定,而最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天两天。”应该懂得,补昨日之非,创今日之是,必须通过今天的努力;谁要今天胜过昨天,明天又胜过今天,也只有努力于今天;虚度今天,就是毁了昔日成果,丢了来日前程。一个人不抓住“今天”,他就等于丧失了明天,因为当明天到来的时候,又转化成为“今天”。所以,今天最有潜力,最有价值。只有今天,才能揭示人生的意义,只有今天,才能描绘意想中“明天”的画卷。“努力请从今日始”,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格言,应该用智慧开掘今天的宝藏,用汗水开发今天的生活。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

“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励地问:“为什么要明天?您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巨头之一的邱吉尔,平均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还使得十位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弛缓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邱吉尔还制定了一种体制,他给那些行动迟缓的官员们的手杖上,都贴上一张“即日行动起来”的签条。

“加强责任感,打破条件论。下苦功,抓今天。”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创作《李自成》时,给自己总结的四句座右铭。他不顾年高体弱,坚持每天凌晨三点左右起床,每工作在十小时以上,星期天、假日也是如此。

柯罗、邱吉尔和姚雪垠的事例说明,“努力请从今日始”,不仅是人才成功之道,而且是任何有作为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

“努力请从今日始”,不要来个明天再补。许多人也知道时间珍贵,可总是抓不住,这是什么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往往只寄希望于“明天”,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向后“支”时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所以,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地在自我安慰中悄悄地跑掉了。他们干一番事业的愿望总在设想阶段。好像一粒种子,在手里老是掂来掂去,总没有机会播到泥土里,让它生根、开花、结果,最后种子也坏了,再也种不下去了。正如《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所讲:“取道于‘等一等’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之室。”

谢觉哉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人工作。”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想成功,就“努力请从今日始”吧,你应该像东晋名将祖逖少年时听到鸡叫声那样,蹬一下睡在脚下的同伴说:“起来吧!你听,这是多么动听诱人的声音,它在召唤有志者,惜取寸阴,去努力奋斗!”如果你家务忙,挤去了学习时间,那你不妨看看著名小说《呼啸山庄》作者艾蜜莉,勃朗特的故事吧。她承担着洗衣服、烤面包、烹饪等家务,她在厨房干活,带着铅笔和纸,一有空隙就写。如果你劳累困倦了,你就想想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的一句名言:“有谁催我,三更火丁火五更鸡”。如果你玩性十足,不能控制自己,那你就学学列宁放弃了多年爱好下棋的毅力。列宁小时候是个棋迷,他的父亲、哥哥都很爱下棋,他更加入迷,甚至还和朋友通信都谈下棋。但是,当列宁一开始挑起革命重担后,他就坚决不再下棋了。

不让一日闲过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荷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奥秘无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一幅条幅,并在一面题诗:“昨天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齐白石老人的画,其所以能独具匠心,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坚持每天作画。在他作画的六十多年中,其间只有两次间断十天没有动笔。一是他六十三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七天七夜不省人事。一次是六十四岁时死了母亲,悲伤过度,没有作画。除此以外,他没有一天间断过。

如果说,漫长的人生就是金链,它以分、秒、日、月、年环环相联,那么爱惜了分分秒秒,不教一日闲过,也就是珍惜了人生。凡是在事业上有作为的人,无一不是珍惜时间,不教一日闲过的人。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年轻的时候,坚持每天早晨起来做“记忆力体操”,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方面的东西;晚上临睡时,他又以记日记来做为一天的结果。他给日记规定了几个任务:第一、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二、整理一天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第三、记录所接触的每个人的举动、思想感情,以及找出他们是服从于怎么样的规律。他活了八十二岁,从十九岁开始,除了中断一段时间外,共写了五十一年日记,一直坚持到他逝世前的第四天。正是由于托尔斯泰的勤奋和严于律己的精神,他创作了著名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成了“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俄国戏剧的奠基人、著名的文学家果戈里,写作非常勤奋,他说:“一个作家,应像画家一样,经常带着铅笔和纸纸。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他又说:

“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样呢?”他答道:“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果戈里正由于这样,每天坚持写作,最后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写出了不少不朽的名著,如长篇小说《死灵魂》、喜剧《钦差大臣》等。在中国,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诗人张际亮,一生只活了四十五岁,却写了一万多首诗,并留下许多很有见地的诗论及其他著述,“以诗名满天下”。张际亮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正如他所说:“恒汲汲然,不敢一日自废惰”。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每天都要动笔写字,连大年初一也要挤时间写。他从一九四九年到逝世,写作各种作品总计三百多万字。有人问爱迪生,是否同意“为科学休假十年”。他回答说:“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过的亿万多年间,它于每分钟都工作,并且还要如此继续工作下去。”如果在金钱上计较一分一厘的个人得失,那么治学者则是在时间上计较一分一秒的事业得失。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科学家,爱惜时间,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真是到了“发疯”的程度。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也不能使他们闲过一日。爱迪生在一八七一年圣诞节结婚那天,刚行罢结婚典礼,他突然想出了个解决当时还没试验成功的自动电极机问题症结的点了,便悄声对新娘玛丽说:“亲爱的,我有点要紧的事到厂里去一趟,待会儿准时回来陪你吃饭。”新娘一听,心里不太乐意,一看他那紧张样儿,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头点了点。

他这一去,到晚上也不见影儿。直到的半夜时分,有人去找,见厂里点着灯,隐隐约约有人影晃动,进去一看,看见爱迪生在那儿聚精会神地干活儿,不禁脱口喊出来,“啊呀!你这位新郎倌哪,原来躲在这儿,害得我们找得好苦啊!”爱迪生大梦初醒,忙问:“什么时候?”“总有十二点啦!”爱迪生大吃一惊,咚咚咚往楼下奔去,一路跑,一路说:“糟糕!糟糕!我还答应陪玛丽吃晚饭哩!”结婚,对于不教二日闲过的爱迪生来说,这一天也不肯放过。爱迪生活了八十五岁,仅在美国国家专利局记过的就有一千三百二十八项科学发明,平均每十五天就有一项发明。

“无穷岁月增中减”,过去一天,剩下的日子就少一天;长大一岁,寿命就缩短一年。

但是,有的人不是不叫一日闲过,而是日日闲过,认为今天过去还有明天,明天、明天没有完。他们到头来,只能像“明天老人”那样对镜自叹:“镜里但见鬓如银,虚度闲掷七十春,只因常立明天志,一生事业付儿孙。”

“不教一日闲过”,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不能一味地叹岁月之虚掷,感年华之流逝,让宝贵的时间,在踯蹰蹉跎中白白地流过。人生易老,时不我待。必须抓紧每一天,才能使生命之光闪耀异彩,才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有虚度年华。

不进则退的时间观念

顾炎武在给友人书信中曾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他在十一岁时,跟父亲读《资治通鉴》,这部书达二百九十多卷,他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得读完的卷数,还把这部书抄写了一遍。每年春秋两季,顾炎武按照预定的计划,用默诵的方法温习半年来读过的书,规定一天要温习二百页书,温习不完,绝不休息。

顾炎武为了使自己日有所知,日有所进,他不但“来尝一日废书”,而且用做读书札记的方法写了一本《日知录》,共计三十二卷。把每日读书记录下来的心得体会、意见和书中要点记录下来,内容非常丰富,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一卷至七卷,是论经义的;中篇七卷至十七卷,是论治道的;下篇十八至三十二卷,是论博闻的。书中内容很广泛,涉及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有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他对虚度一天非常反,感,他在朋友王宏撰家小住的时候,看到王宏撰有时和来访的客人终日欢宴,就很不耐烦地皱起眉头。等到客人走了,顾炎武对王说:“可惜你一天又虚度了!”

董必武曾给《中学生》杂志题过一首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学如逆水行舟,必须“一篙”接着“一篙”,丝毫不能松懈。可以说,凡是学有所长的人,都努力使自己日有所知,日有所进的。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从小就十分珍惜时间,盛夏傍晚蚊子很多,弛为了攻读,特意找来一个坛子,将脚伸进去,使蚊子无可奈何。还有一次,他正在自家楼上攻读,楼下起火,家里人急叫他下楼,他仍神态自若,专心致志地读书。他晚年回顾说:“余自十六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岁,除生病和特殊原因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读书的。”现代史上,著名学者郑振铎,曾往欧洲游学,他在《欧行日记》的第一篇,就制定了研究文学,写小说,走遍各国大图书馆,遍阅其中之奇,游历欧洲古迹名胜四条学习计划。他在《欧洲日记》中曾写道:“今天是星期日。计到巴黎后已过五个星期了(二十六日到,即为星期日),而一点成绩也没有,愧甚!连法语担还不会说呢!再不学,将奈何?”他又自问:

“巴黎的四个星期,不过是如此草草地过去,时间不嫌得太浪费了么?”其实,他在这四个星期里,十三次去国立图书馆,而且常常是很早就去等开门,直到图书馆关门方回去。他共阅读了四十多种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方面的书籍,参观了卢森堡博物院、洛夫博物馆、克鲁尼博物院、罗丹博物院等八个名胜古迹,其中光卢森堡博物院他就去了五次。这是多么紧张、多么勤奋的学习啊!

学习不日进则日退。有人藐视一天的价值,以为不足道,认为稀里糊涂地过一天也无所谓。孰不知,没有一天,哪来一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王安石青年时代,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文章写一个叫方仲永的儿童,好学而又十分聪敏。有一天,他突然哭闹着要纸墨笔砚写字,家里几代耕田,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他父亲只好找邻居去借。借来后,仲永立即写诗四句,并为自己取了仲永这个名字,署在诗下。此后,指物作诗,挥笔而成,很有才华,从此,方仲永名扬县城。人们出于好奇,今天你请,明天我邀,有的给钱,有的供餐。他父亲乐得见利可图,也就不让他学习了。这件事,王安石早就听说了,一直想见见这位少年。一次回家途中见到了方仲永,这时,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当面作诗,但已经不像人们传说的那么好了。七年之后,王安石再次打听方仲永的时候,听说他已经平凡得和一般人一样了。

把数学上的“正”与“负”,运用在学习上,可以检查出自己是否做到日有所学,日有所进。季米特洛夫讲过:“青年时谁在睡下时,不想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就没前进。虽然日常工作很多,你们必须好好组织自己的工作,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要采取措施。”我们不妨把在一天中,学习有成绩看做“正”,没有成绩看做“负”,在每天睡下时,像季米特洛夫讲的那样,一想一问,那会大有好处。人们往往在扪心自问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是“正”号的话,更上一层楼;是“负”号的话,奋起直追。这一问,可以问出雄心,问出进步,使自己在学习上,只有日进,不会日退。

“一日学是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让我们以顾炎武为师,以方仲永为戒,用季米特洛夫讲的方法,锲而不舍地学习现代化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使自己早日成为有用的人材。

一九三八年的夏天,一些前苏联高级将领来到期大林的住处,看到桌子上放着许多新送来的书刊,惊奇地问到:“你有时间读这些书吗?”斯大林笑着说:“我也许还是这样忙,但是,无论如何,我每天要读五百页书……这是我的定额。”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不但每天有读书定额,而且还有时间定额。爱迪生给自己规定的定额是,每天要读三本书。王若飞在法国勤工俭学,他的作息时间表上,早、午、晚安排了三段读书时间,合起来有整整四小时。董必武七十五岁还“趁日翻俄语,开灯读楚辞”……新闻界老前辈邓拓的读书经验是:“半个月读一本天文学,积累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半个月读一本地质学,积累一些有用的资料;半个月不多,一年十二个月,就有二十四本书了。

”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在总结他取得的成就时说:“全部秘诀,在于我每天准确地工作,我给自己定出规划,无论如何,每天早晨必须做些什么,而且保持对于工作的良好精神状态。

我们学习,不仅要有长计划,而且要有短的安排,这个安排,就是学习定额。学习定额是学习计划的具体步骤。假若没有定额,高兴了就随便翻上几页,忙起来就把读书的时间挤掉了,造成学习的松松垮垮,时间上的极大浪费,到头来,学习“计划”变成了“空话”。

有了读书定额,就可以统筹安排,形成制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完成学习计划。

定额,一经制度化,就要立即付诸实践。就不能学学停停,一定要自觉培养每天完成学习定额的习惯。被恩格斯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为了观察气象,与高夫在一个小山上设立了一个观测站。每天记录《气象观测日记》。五十七年如一日,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天天进行气象观察,从未间断,先后记下了二十万次的观察记录。即使在晚年,他先后受到全身麻痹症的重大打击,也不例外。直到1844年7月26日,在生命垂危之际,还用他颤拌的手,挥笔写下了最后一行字。他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活动很有规律。据说,他的邻居常以他每天过往的时间做为校正钟表的标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致力于学习研究,他一生没有结婚,有人问及此事,他答道:“我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这上面。”

每天完成学习定额的习惯,要靠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坚韧的毅力来保证。1901年,斯大林在地下工作期间,他要为一些保密报刊写文章,又要办秘密地下印刷所,常常从深夜忙到黎明,但他仍然抓紧时间学习。他总是对同志们说:“我不疲倦,我应该这样工作,为了千百万受苦的人民,这算得了什么呢?”从1902~1913年11月,斯大林被沙皇政府逮捕了七次,流放了六次,境况十分艰苦,但他仍没有停止学习。所以当那些将领们对斯大林的学习精神表示赞叹时,斯大林谦虚地说:“我已经习惯了,这是我在监狱里和流放中学会的。你们看,现在书已经堆满了,但是,我要迎头赶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指出:“明天’

……是勤劳的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搁置到明天。而且应当养成习惯,把明天的一部分工作放在今天做完。这将是一种美好的内在动因,它对整个明天都有启示作用。”着手完成每日定额也是一样,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计划在今天做的事放在明天,道尔顿在全身麻痹情况下自觉完成计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斯大林在地下工作时,在流放生活中,在战争年代,条件那样艰苦,都能自觉地完成每日定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把今天该完成的定额推到明天呢?

不如立即开始行动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形容说“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才说是“现在”,已经成了“过去”;才说是“今天”,一晃就成了“昨天”。因此,把握住今天,就要抓紧现在。鲁迅曾经说过:“要做就做,与其说明年喝酒,不如立刻喝水。”

时间包括三个部分,“过去”是已经逝去的时间;“未来”是尚未到来的时间;“现在”是现实的时间,存在的时间。应该说,“现在”这个部分的时间最宝贵、最重要。因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将来”发展的起点,现在把握不住,将来更无从谈起。谁放弃了现在,便为葬送将来开了先例。“现在”的重要性还在于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倍觉它可贵。俄国文学家赫尔岑认为,时间中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现实的现在。一个现在过去了,另一个现在立即来到。时间也可以说是许多个现在的整体集合。只有抓住了一个一个的现在,才可以积成一天、一月、一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是成就万事的里程碑。人,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有辉煌的过去和灿烂的未来。

抓“现在”,就要有紧迫感。女作家杨沫,年过花甲,又有严重的冠心病,但仍然争分夺秒地进行写作,有时连节日也不回家过。一次,招待所服务员劝她:“老杨,身体、年龄不饶人啊!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再写吧。”“明天”?这两个字触动了杨沫,她对服务员说:

“你年轻人不懂事啊!我年龄老了,不抓紧今天,还有几个明天?”抓“现在”,必须立足于抓分秒。对于时间,人们只能从现在中去掌握它。现实的一分钟,是比想像中的十年更长的一段时间,古今中外一切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积秒积功、积秒创业的人。陈景润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放弃看戏,争分夺秒地演算他的“1 1”;甚至利用会议期间的间隙躲到厕所里去演算。抓“现在”,更要克服惰性心理。由于从前有一种惰性心理,往往今天得过且过,而把一切决心的付诸行动推到明天。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虽有宏大志向,而问题在于躺在床上空想,仅此而已,不马上起来行动。你看,“突然产生一些思想像大海里的波浪似地在他的头脑中起伏奔腾,随后发展成为一种企图,使他的血液沸腾,盘肉蠕动,血脉贲长,于是企图又变成志向;他受到精神力量的激动,一分钟内迅速地改变了两:次姿态……。”可是,“早晨闪逝了,白昼已经转向黄昏,奥勃洛摩夫疲劳的精力也随之转向平静……。”“他这样地目送日落有多少了啊!”就这样,他躺在床上,什么也没有干。古往今来,立志者芸芸,遂志者寥寥,有无抓“现在”精神是其中一大原因。

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说得好:“冰块放在电冰箱里就不会化掉,而一个人的时间这块‘

冰’,却是任何电冰箱也无法阻止它融化。它不停地在化、在淌,越化越少了。我把时间花在写作上,写出了厚厚的书稿,我把这些书稿看作是凝固了的时间。”一切愿意使自己的生命有更大的价值的人,千万要抓住“现在”,使自己生命中的一分一秒转化为“凝固了的时间”吧!

“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哲学家耶曼孙的话应当成为一切有志于成功者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