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10560100000053

第53章 科学防治“空巢综合症”

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的老年人独守巢穴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为“空巢”。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认为有儿孙跟随左右,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原因,都造成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更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大门。

总之,由于孤单寂寞、缺乏精神慰藉,空巢老人便会产生“老年空巢综合症”。“老年空巢综合症”是老年人在子女成家立业独立生活后,由于适应不良出现的一种综合症,在中国精神病学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是老年人觉的一种心理危机。

那么,如何科学防治“老年空巢家庭”呢?

(1)未雨绸缪,正视空巢

有些家庭对空巢心理准备不足,不愿面对,似在回避,误以为“空巢综合症”是一过度性的,岂不知忽视带来的负作用会更大,只有积极正视,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带来的家庭情感危机。

(2)对症下药,心病医心

预防“空巢综合症”,不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法,如赌博、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等。对于“空巢综合症”,由于症状病因不同,必须接受规范的心理治疗。

(3)子女孝顺,主动排忧

子女们要充分的认识到空巢老人在生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做一些实事。有专家强调,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最好不要太远。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是非常要意义的。对于身在异地,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温馨提示

有些老人为了克服“空巢综合症”的痛苦,在垂暮之年,仍自告奋勇,代管一个未成年的小孙子,确能克服孤独之感,但应量力而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使来人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