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10560100000020

第20章 警惕饮食诱发疾病

饮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科学饮食能够防病养生、保持人体健康,但不但饮食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诱发各种各样的疾病。

为了帮助教师朋友们健康饮食,远离饮食的误区,笔者特意作了以下总结,希望对教师朋友们有所帮助。

饮食不洁容易诱发疾病

(1)生熟不分

有些人买菜时,将生熟食品放在一个篮子或网兜、塑料袋中,如篮里装有萝卜、蔬菜,同时又放进大饼、馒头、熟食等。回家后,对熟食又不加消毒就直接入口,这样就很容易把病菌带入人体。还有些人在炒菜时,喜欢把生的菜、肉等切好、配好,放在盘子里。尤其是在招待亲戚好友时,为了节省时间,更是一盘一盘地备好,然后再炒,炒好后又将熟菜盛入原来的盘内。由于原来放生菜的盘子未经开水烫洗,这样也容易造成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此外,烧菜用的刀、砧板、容器等也要生熟分开。如只有一套刀和砧板等,那就应在切完生食品后彻底清洗、消毒,然后才能用来切配熟食品。

(2)不注意冰箱卫生

现在冰箱很普及,但不少人把食物放进冰箱,就认为是放进了保险箱。因为致病微生物在低温下,只是减慢或停止了繁殖,并没有冻死。食物从冰箱取出以后,过一段时间,其病菌又可能迅速繁殖起来。此外,在冰箱内,也要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3)食用过期或霉烂变质的食品

有些家庭为了节约开支,舍不得把过期的或霉烂变质的食品丢掉,或专爱买那些“处理食品”。如变味变臭的鱼、肉、禽蛋,过期的罐头食品,变质的油脂,变色的水果、蔬菜,老化的面包,凝固的鲜奶等。结果,因小失大,危害了健康,造成各种疾病。

(4)吃不洁的生食、水产品和生菜、瓜果

有些水产品如咸螃蟆、黄泥螺、咸烤虾、咸梭子蟹、毛蜡等,本身带有大量的嗜盐菌,而有些人有生吃或用开水泡一下就吃的习惯。这样食用方法不安全,虽然先用盐腌或稍微加热,但一般仍不能将嗜盐菌杀灭。有时盐分过低,反而有利于嗜盐菌的生长,吃后容易发生中毒。另外,生的蔬菜上也沾染有很多细菌,生冷拌菜,如拌葛笋、拌黄瓜、鸡蛋拌马铃薯等。这些生拌冷菜是生菜或半熟的菜,拌上调料制作而成的。在拌制后,往往放置一段时间,这就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食后容易发生中毒。

饮食结构不当容易诱发疾病

(1)长期进食低纤维食物

有些人食不厌精,只吃精白米面,时间一长就缺乏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如铬和锰在全谷类、豆类、坚果类食物中含量较高,但经加工后,这两种元素就大为降低,从而就增加了导致发生动脉硬化的机会。植物纤维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长期进食低纤维饭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机会就多。

(2)过食肥甘

长期过多地食用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脑、猪肝、皮蛋、鱼子、蟹黄、奶油等,可以引起血脂升高。此外,脂肪摄入量偏高,动物脂肪过多,除能造成脂肪沉积,产生肥胖现象外,还会增加饱和酸在人体中的含量,从而使血中甘油三醋和胆固醇增高。

(3)饮食过咸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饮食过咸有害健康:易患感冒;可以引起胃炎、胃癌的发生;会加重糖尿病;易诱发支气管哮喘;可罹患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出现全身浮肿及腹水。患有肾炎、肝硬化的人,也会因饮食过咸而加重水肿,加重病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每人每天5克盐的用量。

(4)饮食的另一种倾向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还包括从一种倾向发展到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如现在人们因为害怕肥胖,都害怕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于是有的即导致体内脂肪含量不足,从而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产生湿疹病变、不孕症等。又有的认为摄入食物纤维,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发病等。于是大量摄入食物纤维,从而引起胀气,增加粪便。但没有想到在增加脂肪排泄的同时,也降低了其他营养素,如钙、镁、锌等的吸收率,也可减少铁和维生素的吸收。此外,有的人怕胖,尽可能减少食用含糖食物,但不知心脏的活动主要由葡萄糖和糖原供能,神经系统也只能由葡萄糖供能。血中葡萄糖是神经系统热能的唯一来源,如果糖类摄入过少,血糖降低,即会发生低血糖性休克。

饮食方法不合理容易诱发疾病

(1)不注意烹调方法

由于各个家庭的生活环境不同,各人嗜好习惯不一,或者缺少科学知识的指导,无意之中使用了不合理的饮食方法,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健康,产生疾病。如有的家庭是喜欢用精白米、面,淘米时反复搓洗浸泡,结果使大量营养流失。蔬菜的烹调,急火快炒,对维生素C损失最少,可保存总量的60%~70%,胡萝卜素可保存76%~94%,如将菜在沸水中煮一定时间,捞出挤去汤汁,然后再炒,这样维生素C损失很大,对小白菜来说,仅能保持16.7%。如将水煮沸后,再放入菜,不去汤汁,维生素C可保存81%,因此各种蔬菜,应尽量新鲜,叶菜类蔬菜最好先洗后切,现烧现吃。

(2)饥饱失时

主要表现在进餐时间不合理。一般讲,人的用膳时间当和生活制度相配合,两次进餐时间间隔当在5小时左右。太长可引起强烈的饥饿感,血糖降低,影响工作效率,太短则缺乏良好的食欲。午餐不应安排太晚,否则午餐后即卧床体息,消化酶分泌量减低,不利于脂肪和糖的消化。晚餐不能晚于睡前3小时,更要少吃油腻、厚味食物,否则夜间血液呈高脂血状态,血流减慢,易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为动脉硬化提供了条件。

(3)饮食习惯不良

常见的如吃饭时看书、看电视,吃起饭来漫不经心,不是把就餐时间拉得很长,就是食之过急,应付了事。结果食物咀嚼不细,消化不良,久而久之,使消化器官的功能减退,甚至引起慢性胃肠疾病。同时,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使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和热量,长此以往,导致营养不良症。此外,由于大部分血液已流入消化器官,供给看书、看电视的大脑用血往往不足,所以时间一久,就会感到头晕、眼花,造成食不知味。

有些人嗜茶成癖,刚放下饭碗,便端起茶杯。这样不仅冲淡了胃液,延长了消化时间,而且茶中的碱类物质还会与胃酸中和,影响其分解食物的功能,这就加重了胃的负担,影响了消化,对健康带来了危害。

还有些人喜欢吃烫的饮食,感到“烫心烫肺十分适意”。不知烫坏了食道和胃粘膜,容易引起炎症、溃疡,时间长了甚至诱发癌症。

有些人喜欢暴吃冷饮。在炎热夏天,出汗多,常使人口渴,尤其是劳动或运动之后,往往想吃冷饮。但如果过量会造成胃肠道血管突然收缩,使血流减慢,血液减少,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进而造成腹痛、腹泻等。

(4)饮食搭配不当

有些看似营养丰富的食物会由于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不当反而会引起身体的不适,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毒并危及生命。

如果将萝卜与水果同时食用,经代谢后体内会很快产生大量硫氢酸。而硫氢酸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形成,并阻碍甲状腺对碘的摄取,长期下去会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

海味中的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且易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胃而引起不适,使人出现肚子痛、呕吐、恶心等症状。

含鞣酸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因此这些水果不宜与海味菜同时食用,以间隔两个小时为宜。

咸鱼不宜与乳酸饮料搭配食用,咸鱼制品中的硝酸盐会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在唾液的催化下产生致癌物,可能引起胃肠、肝等消化器官癌变。

鸡蛋忌糖精,同吃会中毒,重者死亡。

狗肉忌绿豆,同食会中毒。

甲鱼忌苋菜,同食会中毒。

鲤鱼忌甘草,同食会中毒。

红糖忌皮蛋,同食会中毒。

羊肉忌西瓜,同食会伤元气。

鸡肉忌芹菜,同食会伤元气。

鹅肉忌鸡蛋,同食会伤元气。

兔肉忌芹菜,同食会引起脱发。

香蕉忌芋头,同食会腹胀。

螃蟹忌柿子,同食会引起腹泻。

朱古力忌牛奶,同食会引起腹泻。

牛肉忌栗子,同食会引起呕吐。

白酒忌柿子,同食会引起心闷。

洋葱忌蜂蜜,同食会伤眼睛。

萝卜忌木耳,同食会得皮炎。

豆腐忌蜂蜜,同食会耳聋。

马铃薯忌香蕉,同食面部会生斑。

红薯忌柿子,同食会得结石病。

菠菜忌豆腐,同食导致结石病。

花生忌黄瓜,同食会伤身。

黄鳝忌皮蛋,同食会伤身。

鸡蛋忌豆浆,同食降低蛋白质吸收。

小葱忌豆腐,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温馨提示

许多疾病与饮食紧密相关。因此,当你进食后,请不要忽视你的感觉。

进食后不久又感饥饿,上腹时有隐痛,并吐酸水,稍吃些食物这些症状便会有所改善。有这类感觉可能有早期胃炎或胃溃疡存在。

吃油腻食物后,感到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背部者,很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道疾病。

经常食欲不佳,大便稀薄,次数较多,稍吃油腻食物便会腹泻,这是由于胃肠功能减退,可能患有胃肠疾病的缘故。

食欲良好,但体重却逐渐减轻,并伴有乏力、怕热、多汗、易怒、急躁、面红、眼球稍向突出等,要警惕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可能。

进食后腹胀加重,平卧后能减轻,常有嗳气,有时便秘或腹泻,身体较为消瘦者,很可能是胃下垂的表现。

食欲旺盛,甚至亢进,越吃越想吃,进食后常感口干,平时饮水多,小便亦多,但体重却不断减轻,这是糖尿病的特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