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10560100000010

第10章 热能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煤燃烧能产生热能,燃烧得越旺产生的热能也就越多。食物的热能也是这个道理,只是热源不是煤,而是食物中产热的养分。

那么,具体来说,热能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1)正像一架机器没有燃料不能开动一样,人体离开了食物,就不能生存。维持体内的各种活动,血液的循环、心脏的跳动、胃肠的消化和排泄等活动的进行,都需要食物供给的热能来维持基础代谢热能的需要。

(2)体外活动的进行,走路、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以及静坐看书、写字等,活动方式虽然不同,但都需要热能作动力。不过劳动的强度不同,所需的热能也不相同。劳动强度越大,消耗的热能也就越多。

(3)维持体温。

(4)促进生长发育。

研究发现,食物中产热的养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每克纯碳水化合物能供给热量4千卡;每克纯脂肪可供给热量9千卡;每克纯蛋白质可供热量4千卡。例如,某食物里含有蛋白质19克,脂肪10克,碳水化合物11克,则这种食物就可以供给热能:

19×4+10×9+11×4=210千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均能为机体提供热能,称为热能营养素。当热能营养素提供的总热能与机体消耗的能量平衡时;当三种热能营养素的摄入量的比例为6.5:1:0.7,分别给机体提供的热量为:碳水化合物约占60%~70%、脂肪约占20%~25%、蛋白质约占10%~15%时,各自的特殊作用发挥并互相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这种总热能平衡,热能比例(或热能营养素摄入量的比例)也平衡的情况称为热能营养素构成平衡。热能营养素供给过多,将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脏病,过少,会造成营养不良,同样可诱发多种疾病,如贫血、结核、癌症等。

三种热能营养素是相互影响的,总热能平衡时,比例不平衡,也会影响健康。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时,增加消化系统和肾脏负担,减少了摄入其他营养素的机会;蛋白质热量提供过多时,则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氨平衡;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热量供给不足时,就会削弱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要时时达到生活工作的热能需求,通常,一日三餐热能分配应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以保证一天的热能平衡。

温馨提示

我国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人体内总热能的60%~70%来自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由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等含有淀粉的食品供给的。这些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成分并在多种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