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闹市听“花”开:性心理咨询个案实录(高校青春季)
10551000000004

第4章 你是我心中的痛

“忘年”典出古籍《周礼》,泛指两个人的交流、交往跨越了年龄、时代和地域的界限,在对人生的感悟上彼此形成许多契合点,并由此建立起共同的人生理念。而这段友情如果发生在异性之间就很容易转化为爱情,对此,我们称为“忘年恋”。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忘年之恋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和睦相处,别人一般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作为当事人的亲人,尤其是近亲,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与当事人相处却是比较棘手的事情。

“下一个节目:吉他弹唱《You are the pain in my heart》,由机电学院蓝波同学作词、作曲并表演。伴奏:学校飞翔乐队……”女司仪还没有报完幕,台下的观众已有骚动,口哨声此起彼伏,间或狂叫着“蓝波、蓝波”,紧接着强烈的摇滚音乐响起,舞台的四角出现四位同学,当他们走到舞台中间的乐器前,音乐突然停止,灯光变暗,“My love,you are the pain in my heart……”婉转深情的男声渐渐从音响溢出,温柔地回荡在会场的每个角落,全场立即寂静下来,静得时间也仿佛凝固。只见会场悬梁上的旋转彩球打向了舞台中间的过道上,光影里隐约闪现出一个挺拔矫健的身影,他戴着无线耳麦,背着吉他,边弹边唱,一步一步由台下向台上坚定地走去,当他完全置身于舞台中间时,高大健硕的背影定格不动,任由音乐飘荡。忽然,他猛地转过身来,一个甩头亮相后,右手快速地拨动琴弦,“Closeness to my soul,My love,I’ve been reborn,I will always love you,forever……”他的歌声高亢,带动全场的音乐瞬间爆发,四个乐手疯狂地舞动身躯一起弹奏,观众们似乎也被震醒,大家随着音乐的节奏抛开了惯有的矜持,鼓掌打拍,更有甚者,站了起来,扭动自己的身体、舞动自己的双手,跟着歌者嘶吼,双足顿地跳跃……我被深深地冲击着、激动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使劲睁大眼睛,泪水还是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今晚,我是受到他的邀请专门来看演出的,这是毕业会演,明天他就要离开母校,开始他更加精彩的人生。

他是我的学生蓝波,我看着他进校,又看着他离去,我几乎见证了他整个的大学时光,更见证了他青春岁月的彷徨、迷茫、无助、颓废、叛逆、挣扎和进取……我在音乐中遇见了他、理解了他,我也在音乐中告别、祝福着他。音乐是我俩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记得第一次听说他是我“蹲点”在宿舍管理中心的时候。当时,按照学校的安排,我在学生宿舍区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工作。有一年迎新工作结束后不久,就有老师向我反映,11栋楼大一宿舍的几个男生擅自搬到宿舍大厅住宿,理由是卧室内有个男生整天在房间内听音乐,那些强烈的摇滚声响震得他们头晕眼花、疲惫不堪,同宿舍的人和他协商,他都不理睬,说急了就瞪着眼睛看人,人高马大的样子吓得大家纷纷逃避。老师查房发现这个情况,主动和他谈话,他也爱理不理,继续沉迷在他的摇滚世界里,那狂放的旋律,把老师的心口也撞击得怦怦直跳。他到底怎么回事?带着疑问,我跟随其他老师深入现场查访。

那是一个傍晚,我刚推门走进他们的宿舍,就听见了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声,几个同学引我到里面的房间门口,我们边大力地敲门边叫他的名字,好一阵子,里面的音乐才停止,传来不耐烦的声音:“你们要干什么啊?”

“蓝波,我是宿舍管理中心的叶老师,我想和你聊聊。可以吗?”我柔声细语地说道。

“谈什么?有什么好谈,你们懂什么?连音乐都不让我听。”他瓮声瓮气地回答。

“老师就想和你谈谈音乐,老师不懂,你可以教老师啊,怎么样?请你打开门。”

房间里面沉默了一会儿后,房门被懒洋洋地拉开了一条缝,我顺手推开,看见蓝波站在房子中间,显得格外孤零,原来这是四人间,现在有三张床铺都被拆除了,那三名同学住在客厅。

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顺手递给他一罐饮料,这是我特意带来的:“来,天热,喝杯冻水凉快点。”

蓝波诧异地看了我一眼后,毫不客气地接过去,一口气喝光,随手投向墙角的垃圾箱,彩色的易拉罐划着优雅的弧线准确地落进目标。“投篮真准,好棒啊!”我由衷地夸奖道。

“这算什么,”蓝波嘟哝了一句,沉默起来,半晌他抬头问我:“是不是有人投诉我?”

“嗯,是老师觉得你音响声音开得太大了,影响别人休息。”我如实回答。

“可是我习惯了,我在家都这样听。”蓝波不服气。

“你听的是重金属音乐吧?”

“老师,你听得懂?太好了,他们居然认为这是噪音。他们怎么能理解重金属的魅力呢?老师,我跟你说我从高中就开始接触重金属音乐,我喜欢朋克、喜欢约翰·恩特威斯尔,尤其喜欢德国女皇Doro,啊,我喜欢的人有很多……”他有点兴奋,对重金属音乐赞不绝口。

“听你这么介绍,我都很感兴趣了。我以前听得不多,我觉得重金属力度太强大了,整个风格太喧嚣嘈杂,还暴烈叛逆,充满着谜一般的矛盾和冲突,这样的摇滚会让人有种粉碎感,我怕自己的心脏承受不了,呵呵。”我微笑地回应着。

“也是,我妈妈也这样说,我每天趁她不在家时就开大声猛听。”

“嗯,现在你到大学过集体生活,可能别人听这些还不是很习惯吧?”

“我知道,可是我最近很闷很烦,只有这样我才可以舒服点。”蓝波解释道。

“噢,原来是这样,你用听音乐来消除烦恼。其实我也是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也许我们俩可以好好聊聊,你愿意和我说说吗?我会为你保密的。”我试探道。

“我可没有神经病,我为什么要找你做心理咨询?”他立即警戒起来。

“蓝波,也许你误会了。当然,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心理咨询都有误会,其实心理咨询很多时候是为健康人群服务的,比如一些发展性咨询等。在西方,人们去做心理咨询,就像得了感冒去看内科医生一样自然,很多成功人士还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就是在中国,白领阶层定期接受心理咨询也越来越成为时尚,尤其是那些为奥运拼搏的优秀运动员,他们都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帮助自己协调身心以达到最佳状态。”我看他在注意地听,就继续解释道:“你看,正常人生病得了感冒,体质好的人,可以不吃药,身体抵抗几天就自然恢复了,体质弱的人抵抗不了就要找医生吃药打针,如果一味自己硬扛,有可能由轻度的感冒变成重度的感冒,甚至转变为肺炎等。有时候正常人的心理也会得感冒,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就可以很快康复。而对那些属于神经症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我们通常都是协助本人和家长转介到专业的治疗机构去的。”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我要和你好好聊聊。”蓝波松了一口气。

“好啊,我也很想和你聊聊呢,你看什么时候好呢?这是我的电话,提前和我预约。到时候,我还要听你说说音乐,尤其是重金属音乐。”我高兴地回应。

“这下太好了,我要教你欣赏重金属。过两天我就去找你。”蓝波也开心地承诺。

第三天,蓝波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带来他喜欢的德国女皇Doro的两张CD与我分享。就这样,我和蓝波合演的“音乐心理剧”正式拉开了帷幕。

蓝波当时刚满17周岁,独子,自小受到父母的无比疼爱,尤其是酷爱音乐的父亲更是精心发掘他的遗传天赋,在父亲的熏陶下,蓝波很早就迷上了音乐,学会了吉他等乐器,还尝试着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然而不幸的是,父亲在他读初中的时候出了车祸,丢下了他和妈妈。蓝波的妈妈是一位外企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丈夫去世后,她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一心想培养儿子继承父业,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儿子高考时,她坚决要求儿子报考理工科专业,这样蓝波就考到了我们学校的机电学院,但是军训后开课不久,蓝波就认为他对这个专业兴趣不是太大,吵闹着要转到音乐系。母亲坚决不同意,由此蓝波母子发生了第一次正面冲突。蓝波自己也知道跨系转专业难度很大,尤其是跨学院申请,更不懂得如何具体操作,所以就借着音乐排解自己的苦闷和烦恼,潜意识中也想因此引起别人的关注和帮助,实在不行哪怕被开除回家,总之蓝波不愿意继续在这个专业学习了。

“蓝波,当初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你妈妈和你商量过吗?”

“是,当初她坚持,我也就同意了,现在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了,我想搞音乐。”

“现在你进校才一个多月,专业的调整最好慎重一点。况且跨学院转专业一般来说都需要打报告申请,而且艺术类的专业高考都有术科成绩的,你参加过音乐术科考试吗?”

“没有考过术科。如果转不成,我就退学,不读书了。总之我不会再听我妈妈的了。”第一次咨询就这么不欢而散,我很有挫败感。

晚上,躺在床上听着蓝波带来的音乐,压抑沉闷中有种狂野的情绪一直张扬在房间里,我隐约感受到蓝波有种愤怒和悲伤在冲突着,似乎在酝酿着什么,会是什么呢?

不到一周,一天下午,突然有老师气喘吁吁地跑来叫我:“叶老师,快,快到11号楼,有学生在打架,有个学生用头撞墙,几个同学都拉不住。”

我脑子里面一下子闪出蓝波的身影,立即飞奔上楼,在7楼的楼道,我看见蓝波满脸通红、神情激动地直立着,周围有三四个同学和老师“陪护”着他,他急躁地扭动着身躯,好似困兽被关在笼子里面,挺立的短发上沾满了灰尘,两只紧握的拳头上溢出血迹。

“蓝波……”我看着他心痛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沉默了一会,我走近他小声说道:“现在去我办公室好吗?休息一下。”他看了左右两眼,低头跟我走了。

路过医务室的时候,我顺道给他取了消毒药水。进了办公室,蓝波顺从地去洗脸,并认真地看我用棉签仔细地为他手上的伤口消毒,该有多大的愤怒才会这样自残!我耐心地等着蓝波开口,但他一直不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地面发呆。

过了半晌,我决定还是自己先开口,从他喜欢的音乐谈起吧。

“蓝波,我听了你给我的CD。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摇滚,那时候崔健、黑豹、唐朝都很流行,这类音乐一般都能给人振奋、叛逆和挣扎的感受,但都没有你给我的那两张那么冲击和令人震撼,从中我体验到了绝望和死亡,还有迷乱的性爱,这些主题显得更真实可信,可能也更骇人,我甚至感觉到也许是你遇见了什么……”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你知道刚才我打谁了?他是我哥哥。”蓝波抬起头打断我的话。

“你刚才和你哥哥打架了。为什么呢?”

“其实只是我打他,他没有还手。他为什么不还手?为什么不和我拼斗?”蓝波吼道。

“因为他不还手,所以你就不忍心继续打他,就自己去撞墙、打墙。你看你的手都弄伤了,还痛吗?”我关切地问。

“我的手不痛,我心痛!为什么是他啊,为什么是他们俩?我受不了!原来他们一直在隐瞒我,我早就应该猜到是怎么回事了。”蓝波痛苦地将双手插进短短的头发,抱头撑在腿上。

“你说的他俩是你哥哥和谁?”

“和我妈!”蓝波终于爆发出来,“他们俩本来都是我最喜欢的人,现在我恨死他们了。”

其实,蓝波的哥哥并不是父母亲生的,而是邻居家的孩子,自小两个人一起长大,情同手足,蓝波爸爸在世的时候也很喜欢哥哥,经常带兄弟俩一起去听音乐会,教两个孩子学习音乐,在蓝波的心目中,哥哥和自己永远都是好兄弟,一辈子都不会分开。哥哥也一直对蓝波很关心很照顾,尤其是蓝波父亲去世后的那段时间,哥哥几乎每天都守候着蓝波,护送蓝波上学放学,夜夜陪伴蓝波睡觉,要是没有哥哥的支持,蓝波不知道该怎么走出失去父亲的痛苦,生活也不知道会多么悲惨,所以蓝波一直以来也很尊重哥哥、爱戴哥哥。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特别是哥哥来广州读大学后,蓝波发现哥哥有些地方越来越奇怪,比如,每次和自己通话后总要和妈妈通话半天,两个人有说有笑的,不知道说什么,自己好奇地问妈妈,可是妈妈说没有什么事情;有时兄弟俩见面,哥哥还会偷偷地看着他发呆,等他发现了就假装掉头躲避;哥哥还经常会问蓝波一些妈妈的事情,听到有人给妈妈介绍男朋友时,哥哥的脸都痛苦地扭曲起来;有一次蓝波无意中还看见哥哥和妈妈两个人躲在厨房里面说话,哥哥一个劲地向前想拉妈妈的手,妈妈一个劲地往后躲,直退到了墙角,哥哥高大的身体差点压在妈妈的身上,妈妈似乎在劝说哥哥什么,但是哥哥一直固执地坚持着,最后哥哥眼睛湿湿地出来回家去了。

等自己高考的时候,哥哥极力主张蓝波也报考广州的大学,说和他同城读书他可以随时照顾蓝波,妈妈似乎也不放心蓝波第一次远离家乡过集体生活,也很赞同哥哥的主意,这样蓝波就考到我们学校。蓝波是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的,音乐天赋也很好,可能是父母的遗传因素起了作用。刚读大学,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但很思念妈妈,这段时间哥哥几乎每个星期都来几次,陪伴蓝波。哥哥这时已在附近的另一所大学读研究生,时间比较自由。似乎哥哥和妈妈的联系也越来越亲密了,前不久妈妈过生日,哥哥还专程陪同蓝波回家乡送了一大束玫瑰花给妈妈,看着哥哥深情庄重地递上鲜花,看见妈妈满脸幸福的微笑和眼睛里面的一丝羞涩,蓝波心里隐隐地产生了不安,不过他一直不敢相信,直到一周后,他终于验证了自己的猜测。那天他突然感冒身体不舒服,就打电话让哥哥来看他,哥哥火急火燎地跑来,满头是汗,就先去冲凉,这期间哥哥放在蓝波床上的手机响了一下,蓝波顺手拿起来看了一眼,原来是一条信息,号码却是蓝波很熟悉的——妈妈的号码,蓝波忍不住打开信息阅读,一下子头脑就发热起来,妈妈居然称呼哥哥为“亲爱的宝贝”,一急之下,蓝波打开了哥哥手机里的所有信息,很多都是哥哥和妈妈的往来信息,哥哥似乎一条都没有删除,蓝波当时就蒙了,等哥哥出来,蓝波什么都没有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而是昏沉沉地躺着装睡。这以后,蓝波就开始开大音响沉迷于音乐中了,似乎想以此来忘记这一切,然而,怎么可能?越是压抑越是痛苦,蓝波连读书的心思都没有了,开始和妈妈闹别扭,妈妈还蒙在鼓里,就让哥哥来开导蓝波,结果两句话没有说,蓝波就举起拳头朝哥哥砸去……

哥哥长得和蓝波一样高大英俊,但哥哥比较文静,显得比实际年龄更成熟稳重,也许是因为哥哥也来自单亲家庭,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很渴望母爱,所以哥哥对蓝波的妈妈一直很依恋,蓝波的妈妈也一直怜爱着哥哥。父亲去世时,蓝波才读初一,而哥哥已经读高三了,哥哥为了安慰蓝波母子,放弃强化训练迎接高考的宝贵时间陪伴在母子俩身边,甚至为了不离开他们,哥哥一度想放弃高考,就在家乡找个工作,妈妈虽然很感动,但是坚决不同意,极力主张哥哥继续深造。哥哥读大学后,几乎每两周都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回去探望他们,看见蓝波家里的一些体力活,哥哥都抢着做。每次哥哥回来,妈妈都显得特别高兴,仿佛年轻了许多,也许他们俩就是这样慢慢结下情谊的吧。可是,这样叫蓝波怎么办啊?如何面对爸爸的在天之灵?两个蓝波非常心爱的人走到了一起,相差十多岁,一个是自己称为哥哥的阳光青年,一个是自己称为妈妈的半老徐娘,自己以后如何与他们相处?亲人和朋友会怎么看呢?蓝波至今没有谈过恋爱,更无法理解哥哥怎么会和自己的妈妈纠缠到一起,这段感情让蓝波实在无法面对,一时更不能接受。蓝波的脑袋里仿佛被搅拌机搅拌过似的,一片混乱,也许只有强烈的重金属摇滚才能麻醉蓝波,才能让蓝波忘记未知的恐惧……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深深地感受到的蓝波的痛苦和无助、愤怒和悲伤源自此。

也就在这个时候,蓝波在咨询室里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母亲大概听哥哥说了蓝波发威的事情,企图想解释什么,蓝波愤怒地咆哮着,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家乡方言,我只看见蓝波狠狠地挂掉手机,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拳头攥得紧紧的,全身肌肉也开始发抖。

“蓝波,你心里不好受,可以在我这里发泄出来,你就冲这个打吧,把你的愤怒全投向它。”我取出自制的特殊枕头放在桌子上,这里面是海绵和橡胶,我将它命名为“发泄袋”。蓝波站起来走到桌子前,一拳一拳地砸向“发泄袋”,越砸越快,越砸越猛,泪水夹着汗水滚了下来……终于,蓝波精疲力竭了,缓缓放下拳头,伏在桌子上抱头痛哭,隐约还可听见他在哭诉:“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他们俩啊?”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蓝波目前不能接纳哥哥和母亲的恋情,该如何帮助他呢?我想这件事可不能操之过急,也许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从那以后,蓝波就拒绝接听母亲的电话,也拒绝哥哥再来看他。不过他和我渐渐成了好朋友,每周他都尽量来见我一次,有时候还在网上和我聊天,每次我们大多都是在聊蓝波喜欢的音乐,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有时蓝波还带来吉他弹唱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与我分享。这期间,蓝波逐渐地接受了建议,不再在宿舍房间内大声播放重金属摇滚,而是学会戴上耳机沉醉其中。舍友也一点点包容着蓝波,有时候大家都故意回避,让蓝波躲在房间里,关闭门窗陶醉在摇滚世界片刻。而转专业、退学的事情,蓝波也不再提起。

这样大概过了一个月,蓝波的情绪稳定多了,再和他聊起音乐的时候,偶尔他会忍不住讲起和哥哥一起学习演出的趣事,提起妈妈也不那么反感了。

有一次,我们从摇滚谈到了目前星海音乐厅举办的交响乐,我有意问他:“你看过芭蕾舞《天鹅湖》吗?这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曲的世界名剧。”

“以前爸爸提过这个芭蕾舞剧,不过我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过这首曲子。”

“音乐都是相通的,有时可以换换口味,感受一下芭蕾舞和交响乐的特别魅力。我这里正好有这张光碟,怎么样,这个周末看看,下次见面我想听听你这位行家对另一种风格的音乐的感受。”

“好啊。那我听听。”

在下次见面的时候,蓝波针对这些谈了很多感受,越来越发现音乐的世界原来如此博大神秘,未知的世界原来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蓝波,人生就是这样呢,你还年轻,世界上还有很多事你都没有经历过,也许有一天你真正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感受,你就更会了解别人、理解别人。你说是不是?”我趁机和蓝波提起了柴可夫斯基的情感生活,讲到了梅克夫人和他的忘年之恋,“蓝波,你觉得他们的感情真挚吗?”

“非常感人,很真诚。可惜当时的社会对他们充满了偏见和压制。”蓝波惋惜道。

“是啊,当时传统价值观不太认同他们的感情。不过,现在社会进步多了,也宽容多了。其实,爱情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也许每个人心目中的爱情都是与众不同的吧,只有当事人才能体验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我们局外人能保持足够的尊重理解就很不容易了。你说是不是?”

“……”蓝波沉思着,一言不发。

很快过新年了,这一天妈妈给蓝波汇来了他最喜欢的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音乐收藏版,哥哥也冒雨跑到学校要带他出去吃饭,蓝波犹豫着,给我发信息征求意见,我鼓励他跟着哥哥出去转转。哥哥带着蓝波去了天河城附近坐落在繁华闹市深处巷子里的一间酒吧。这个酒吧是个驴友俱乐部,楼上两组软沙发围成两圈,拐角一方桌,藤椅散落一旁,墙上挂满各种零碎物品,琳琅满目,最上处悬挂着军帽、斗笠、运动帽和一些户外活动用品,下面散乱张贴着一堆驴友自拍的各地人物风景相片,其间零星地冒出一条条手写的留言、问候、答复。蓝波看见最近几周的留言条似乎都是星星写给林子的,充满了思念和期待……

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要了点啤酒,点了盘这里的招牌小吃凹凸牛肉,还没有吃几块,陆续有人进来和哥哥打招呼,这里似乎是一家私人会馆,来的都是熟人和朋友,其中有个帅哥对哥哥说:“喂,林子,你想明白了没有,你要是再不在乎星星,我就要追她了,你可别怪我啊。”

哥哥看了蓝波一眼,冷冷地回道:“你也知道我早有女友了,对星星仅仅是朋友间的友情,你追不追她,和我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两人什么话都不想多说,就一杯接着一杯拼酒,桌子上很快排起了一条长龙,最后似乎都喝多了。走出酒吧,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息,天已经黑透,夜幕下的天河城渐渐平息了一天的喧嚣,中山大道却依然是车流穿梭,灯红酒绿;热浪一阵阵袭来,豆大的汗珠顺着两人的脸庞下滑,衣服紧贴身体。广州的冬天居然这么热!

哥哥轻轻地哼起姜育恒的代表作《驿动的心》:

曾经以为我的家

是一张张的票根

撕开后展开旅程

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

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

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

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是否有缘

和你相依……

夜色阑珊,哥哥的身影在一栋栋摩天大楼间显得那么孤独和渺小,磁性的歌声隐隐回绕在两人之间,这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首歌曲,从前经常一起弹唱,那忧郁的情怀总是揪得他们心颤。此刻,蓝波跟在哥哥的身后默默无言,心中却翻江倒海般折腾:哥哥,也许从今以后改叫你林子才好?

寒假快到了,蓝波很担心回家面对妈妈,于是我指导他通过空椅子技术的学习,和母亲展开对话,并引导他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母亲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领悟,理解、宽容母亲的恋情,学会和母亲重新相处。

开学返校后,蓝波告诉我这个假期和妈妈相处平安无事,不过大家都极力回避着一些问题,林子也很知趣地没有和妈妈同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蓝波已经改口称哥哥为林子了,这点让我受到鼓舞,于是我指导蓝波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来处理他如何同时面对妈妈和林子的问题,蓝波很积极地实践着。

五一的时候,蓝波和林子结伴回家。返校后,蓝波带来了一首英文歌曲《You are the pain in my heart》,这是在林子的指导下一气呵成的,蓝波轻轻地哼唱给我听,柔柔的旋律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心,饱含了多少深情的爱啊!我感觉到蓝波心中的坚冰在悄悄溶化,仿佛春天的小河已经解冻,叮咚叮咚快乐地向前。

临到暑假的时候,蓝波终于可以完全接纳妈妈和林子的忘年之恋,说起他们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丝羞涩了。很快蓝波就升上大二,参加了学校著名的飞翔乐队,业余活动越来越多,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大型演出。蓝波英俊的外貌和娴熟的器乐演奏,加上音域跨度很大且富有穿透力的歌喉,让他在校内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蓝波还建立了音乐网站,推广自己和林子合作的原创歌曲。快毕业的时候,蓝波的身边多了一个娇小玲珑的女生,看着他俩甜甜地向我微笑着打招呼,我由衷地感到生活的美好……

(说明: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个案经过适当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咨询手记

“忘年”典出古籍《周礼》,泛指两个人的交流、交往跨越了年龄、时代和地域的界限,在对人生的感悟上彼此形成许多契合点,并由此建立起共同的人生理念。而这段友情如果发生在异性之间就很容易转化为爱情,对此,我们称为“忘年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婚姻中年龄的看法一般是男大女小,相隔1~3岁,绝大部分也不会相隔超过10岁的,如果是女大男10多岁,这样的模式似乎颠覆了社会风俗,不太容易被社会接纳。当然,旧式社会流行过“童养媳”,也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忘年之恋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和睦相处,一般来说别人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作为当事人的亲人,尤其是近亲,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与当事人相处却是比较棘手的事情。

蓝波和林子自小情同手足,现在哥哥要变成“爸爸”,这个身份的转变对蓝波刺激很大。而且蓝波作为独子,一直深受母亲的宠爱,现在母亲的爱要分出一部分给林子,蓝波本能地抗拒着。尤其是蓝波当时还是个比较单纯的男生,对男女之事情窦未开,很难理解和接纳母亲和哥哥身份、年龄、地位等如此悬殊的恋情。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表现为男孩子的“恋母情结”,所以一般意义上来说,男孩子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逐渐转移,被同龄人所取代,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情。咨询师在帮助蓝波化解心理困惑的过程中,一直本着陪伴的态度,做蓝波的知心朋友,引导蓝波通过与咨询师进行交流倾诉,重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使其从自己的问题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慢慢地认清自我内心的真实面貌。对于蓝波的每一次良好表现,咨询师都给予恰当的表扬、鼓励和支持,促进其进一步积极行动。有时对蓝波的问题,咨询师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含糊其辞,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因为如果咨询师扮演“精神导师”的角色,蓝波就会继续依赖这种关系,从而失去其独立和成长的契机。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最高境界,在对蓝波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的同时,咨询师并不急于“揠苗助长”,而是一直耐心地守候着,期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入口,直到蓝波走过最初的宣泄阶段,做好了顿悟的准备,咨询师才引导蓝波学会多方面地看待事物,理解他人、接纳他人,从而让自己逐渐改变和成熟起来。

在辅导蓝波的过程中,咨询师有意识地布置他欣赏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不仅仅是为了拓宽蓝波的音乐视野,领略未知世界的美好,更是为了和蓝波交流、分享柴可夫斯基的情感世界。对于柴可夫斯基来说,梅克夫人的出现是他一生的巨大转机。梅克夫人是大资本家梅克的遗孀,拥有巨额的家财;而柴可夫斯基是一位穷困潦倒、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教授,为生计四处奔波。梅克夫人年长柴可夫斯基9岁,但是年龄是无法挡住情感的,从他们相互往来的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爱上了梅克夫人,梅克夫人也深深地眷恋着音乐家。但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及两人的地位、声誉、家庭等,都阻挡着两人的进一步结合,他们只能保持着精神上的爱恋。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灵感和动力几乎都来自俄国这片美丽的土地和他对梅克夫人的那份真情。

作家余 杰在其《怀想梅克夫人》的文章中写道:当我阅读两颗在寒冷中慰藉的心灵的时候,我尤其怀想梅克夫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梅克夫人比柴可夫斯基更加伟大。正如没有华伦夫人就没有卢梭,没有梅克夫人也就没有柴可夫斯基。当我倾听柴可夫斯基不朽的乐章的时候,我愿向梅克夫人这位圣洁的女性表示我十二分的敬意。

知识链接

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完形心理学派(又称格式塔流派)的一种著名而有影响的技术,较为简便易行,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完形心理学派认为:个人能有效地处理自己生活上的问题,特别是当他们能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及周围的事情的时候,空椅子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朝着坦诚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

空椅子技术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来访者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来访者充分体验冲突,而由于来访者在角色扮演中能接纳和整合内心的“角色”,因此冲突可得到解决。同时,此技术可协助来访者接触到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及连他们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借此他们将情感外显化,并充分去体验它,而非仅止于讨论;并且,还可以帮助来访者了解此种情感是他们真正自我的一部分。

通过自我内心两个分裂部分的对话,使人们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即学习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使之并存,而不是消除一个人的某些人格特质。

一、空椅子技术的三种形式

(一)倾诉宣泄式

这种形式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来访者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内心想对他说、却没机会或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

此种方式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1)亲人或者朋友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自己或已经去世,来访者因他们的离去,内心非常悲伤、痛苦,甚至伤痛欲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排遣。此时,让来访者向空椅子进行倾诉,表达自己对空椅子所代表人物的情感,从而使自己强烈的情感得以舒缓。

(2)有些人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来访者,来访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直接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郁积在心。此时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谩骂,从而使来访者内心获得平衡。

(3)有些人是来访者非常亲密或值得信赖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不便直接向其倾诉。此时,可以让来访者向空椅子倾诉,宣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获得某种解脱。

(二)自我对话式

由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可以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先让其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然后再让他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这样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

此种方式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1)由于种种原因,来访者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严重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罪恶感和自责心理。此时,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负性情感。

(2)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难下定决心,或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时,来访者忧心忡忡、无所适从,因此逃避现实,甚至通过烟酒或其他方式来麻醉自己。此时,让来访者与自己展开对话,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他人”对话式

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对话。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时,就扮演自己;坐到另外一张椅子上,就扮演他人,两者展开对话,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理解他人。

此种方式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1)来访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无法去体谅、理解、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而自己却找不到原因。此时,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展开对话,让来访者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领悟,找到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

(2)来访者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害怕与他人交往。此时,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来访者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或者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二、运用空椅子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应该深入地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所在,评估其是否适合运用此技术或应该运用何种形式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运用空椅子技术。因此,在运用此技术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所在,不要轻易对来访者的问题下结论。因为,有的来访者初次进行心理咨询时,对咨询师不够信任,往往先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来进行试探。只有在充分、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才可决定是否采用空椅子技术;同时,还应该认真斟酌,对来访者采用哪种形式的空椅子技术,效果会更好。

(二)运用空椅子技术前,要营造出一种气氛

空椅子是不会说话、不会移动、无血无肉、没有感情的物体,因此,让来访者对它讲话,来访者可能觉得很滑稽,甚至觉得很无聊;或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此时,如果没有营造出一种气氛,直接让来访者对空椅子讲话,来访者肯定无法投入,甚至会不知所措。

所以,在运用此技术之前,咨询师一定要充分掌握空椅子所代表个体的详细情况。然后,告诉来访者,那个人就坐在这张椅子上,并且详细地描述他的表情、动作、声音等。一句话,要让来访者感到那个人是真真实实地坐在他面前,来访者才会有话可说。

咨询师还要诱导来访者进入对话情境,提醒他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或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来访者扮演“他人”的角色时,往往会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话,此时咨询师要求他用第一人称说话,并且要尽量去模仿“他人”的声音和动作。只有这样,来访者的体验才能够不断深入,获得的领悟也会比较深刻。

心有灵犀

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

——[意]但丁

爱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亚于温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亚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别的美德。

——[法]伏尔泰

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

——[希]柏拉图

心海漫游

爱情里的基因科学

爱情产生于什么?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一抹清香似乎都是一种可能。个中缘由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楚。不过,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也有一定科学规律可循。女性在排卵期更偏爱有阳刚之气的男性,而其他时候则喜欢看起来比较温柔的男性,同时女性善于从男性的相貌中判断其生殖能力。夫妇间体内免疫系统相关基因差异越小,女性对伴侣的性反应越低,而且出轨率越高。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常常会选择与自己差不多的异性伴侣。

差异生爱

在爱情的浪漫世界里,人们发现,似乎越是差别显著的异性,他们之间越容易产生吸引力。然而,很少有人能够解释清楚个中原因。不过,最近的一项科学研究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基因解释这一现象。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一名遗传学家在美国《心理科学》期刊上发表报告指出,夫妇间体内免疫系统相关基因差异越小,女性对伴侣的性反应越低,而且出轨率越高。如果女性的生活伴侣与她具有不同的免疫系统,那么他们生育的孩子的免疫力会更强,女性也不太可能寻找“第三者”。

针对这一发现,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基于这种基因上的相互吸引,也许有一天人类可以发明一种专门测试女性对伴侣忠诚度的DNA测试,因为男性似乎不受这一因素影响。

但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外形相似的夫妇可能会分手。因为长得十分相似的男女也可能有着不同的免疫系统。

以何为美

“差异生爱”也并不是说两个人只要不一样就可能产生爱情。事实上,人们看到的很多例子都是像玛丽莲·梦露与亨利·米勒那样的“男才女貌”型,而很少是“女才男貌”。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不同种族、文化、国家和历史时期,人们对异性的审美标准比较类似。很多研究表明,男性偏爱的女性一般比较年轻、身体各部分对称、胸部和臀部发育较好、拥有一头秀发、手指修长。这些特征反映女性身体健康,体内雌性激素和黄体酮分泌适中。

女人心目中的理想男性是高个子,拥有体现男性力量的额头和下颌、倒三角形的身材。女性也喜欢对称性和一些反映男性生殖能力的健康特点。有趣的是,女性在排卵期更偏爱有阳刚之气的男性,而其他时候则喜欢看起来比较温柔的男性。

20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女性善于从男性的相貌来判断其生殖能力。一组女性志愿者在看过29名男性的照片后,可以按照他们的睾丸激素分泌量和他们对小孩子的喜爱程度来排序。

相似亦生爱

尽管“差异生爱”,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常常会选择与自己差不多的异性伴侣。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于2003年对纽约1000名青年志愿者的调查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和小有成就的人,无论男女,都希望找到同样富有且成功的异性伴侣。身材上的相似也是人们选择伴侣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比起天壤之别带来的兴奋,人们更喜欢兼容并包的安稳。其实,大多数人最理想的伴侣应该就是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

这种以自身为参照标准的择偶行为有一个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成功男性选择与那些拥有“男性大脑”的女强人结婚生子。一百年前,成功男性可能会喜欢那些金发碧眼但缺乏智慧的“花瓶”类女性,可是如今,他们更青睐与自己处在同一智力水平、拥有同等职业成就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