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学前儿童游戏
10549400000006

第6章 原苏联游戏理论

原苏联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斯基、乌申斯基、艾里康宁等,他们通过对游戏问题的研究,创造了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心理学的游戏理论。原苏联游戏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调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在维果斯基等人看来,儿童的游戏无论就其内容或结构来说,都根本不同于小动物的游戏,它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而不是生物学的起源。他们奠定了原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

一、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维果斯基提出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低级心理机能是最古老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

维果斯基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的,活动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价值。他把这一观点用于研究儿童的游戏,并形成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首先,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学前期,游戏尤其是有主题的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其次,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认为儿童的游戏,无论就其结构或内容来说,都不同于小动物的游戏,它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而不是生物学的起源。

第三,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儿童游戏的需要是在成人的教育与要求下,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产生的。儿童不是生来就会游戏的,游戏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的,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就会停滞不前。为了使儿童掌握游戏的方法,成年人的干预是必要的,必须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儿童学习怎样做游戏。

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活动,模仿这些活动,并迁移到游戏中。他认为,游戏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这种想象的情境表现在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或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想象的情境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的属性,而不是某种特定的游戏活动的特征。所以,这种想象的情境是把游戏从其他活动形式中区分开来的标志。

维果斯基还指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实际年龄,高于日常的行为表现,儿童总是在试图超越现有的行为水平。如儿童用棍子当马骑,他们明明知觉到是根棍子,但却把它想象成为“马”,棍子帮助儿童把“马”这个词与真正的马分离开来。这说明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

关于以物代物的问题,维果斯基不同意儿童在游戏中以任何东西都可以代替其他东西的说法。他认为,儿童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不是任意的,而是取决于代替物本身的某些特点,以物代物的关键是儿童能否用一物体的名称取代另一物体的名称,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就不可能使词与物体分开,也就不可能以物代物。

维果斯基强调,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心理发展的重要变化。这一切都出现在游戏中,游戏是发展的源泉。

二、艾里康宁的游戏学说

艾里康宁是原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较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游戏,重点研究了角色游戏。他认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研究儿童的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

艾里康宁探讨了角色游戏的社会起源。他指出,角色游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儿童在社会关系中地位的变化而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生产力处于原始的水平,允许儿童不经过专门训练就直接参加成人的劳动,没有掌握工具的练习,更没有角色游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有了复杂的工具,有了儿童不能直接参加的生产劳动,这时在教育过程和儿童作为社会成员的成长过程中同时发生两种变化:一是区分出某些一般性能力,即掌握任何工具的必需的能力,如视觉与运动的协调能力,细小而准确的动作、灵活性等。社会创设练习这些品质的专门物体,这些物体可以称为玩具,成人要教给儿童使用这些玩具的方法。二是出现象征性玩具,儿童借以再造那些他们还不能参加,但又很想参加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可以说,角色游戏按其根源和本质来说,是社会性的。游戏的产生并非与某种内部的天赋本能相联系,而与儿童生活的一定社会条件相联系。

艾里康宁进一步指出游戏结构:一是角色;二是游戏行动,带有概括和压缩的性质,儿童通过它实现自己所扮演的成人角色及角色之间的关系;三是游戏式地运用物体,用游戏物体代替真实物体;四是游戏者之间的真实关系,表现为各种评论和意见,借以调整游戏的进程。

由此可见,角色和与之有机联系的行动是游戏基本的、不可分割的成分。艾里康宁指出,角色和角色行动之间,有紧密的功能性联系及对立的统一。游戏行动越是概括和压缩,则越能深刻反映所再造的成人活动的意义、任务和关系;游戏行动越是具体和扩展,则越能表现再造活动的具体内容。

艾里康宁在研究角色游戏的基本内容时指出,儿童的周围现实对角色游戏有决定性影响。儿童的周围现实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实物,包括自然和人造的东西;二是人的活动、劳动和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角色游戏的内容不是实物,不是人对物体的使用或改造,而是通过运用物体反映人的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原苏联的游戏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有着独特的见解。与皮亚杰的游戏理论相比,原苏联的游戏理论有着两个很突出的特点。第一,皮亚杰把儿童有关象征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是儿童与客体直接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原苏联学者则把这一过程看作是在成人的教育与影响下的过程,更多是儿童与成人的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第二,皮亚杰对于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估价是消极的,而原苏联心理学家则赋予游戏更为积极的重要的价值,把它提高到主导活动的高度来认识。正因为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维果斯基的观点就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70年代游戏研究高潮的兴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这一理论体系正在受到人们更多的注意与重视。当然,这一理论体系绝不是完美无缺的。一些观点,如关于游戏的社会起源的解释,以及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示范、教导下,才能改变物品的名称,才能用角色称呼自己等,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另外,儿童的游戏,虽然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环境,不能缺少成人的影响,但是,是不是非要成人一步一步地教,孩子才会游戏呢?而且由成人教会的游戏,是不是真正的游戏?它对于儿童的发展,究竟还有多大的价值?都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