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鬼谷子叫我们精明点
10548600000008

第8章 能屈能伸的捭阖之道

“原文”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大意”捭阖之术,以阴阳之道为主旨。捭阖,就是变动阴阳,用开闭之法构成四季轮回,使万物化生、万事兴亡交替。

春秋末年,正值诸侯争霸之际,与楚国相邻的吴国和越国,也分别于现在的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兴起。开始时,吴国较强,越国较弱,而两国素来不和。到后来,晋国曾联吴制楚。而楚国又联越制吴,吴越两国便进一步演化成了世仇。公元前496年,趁着越王允常刚逝世,吴王阖闾乘机攻打越国,可是由于时机不成熟,吴军被越国打败,吴王阖闾也因中箭受了重伤而亡。

公元前494年,为报杀父之仇,吴王夫差发动兵马,大举进攻越国。最后,吴军在梅山之战大获全胜,越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只得退守会稽。越王勾践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劝告,弄得现在国破家亡。与众臣商议之后,勾践决定跟吴王讲和。吴王答应了,但同时提出了一个条件:要越王夫妇到吴国给他当仆人。夫差的大臣伍子胥极力反对,建议直接杀死勾践,以绝后患。但夫差大胜之后,存心要羞辱勾践,便断然驳回了伍子胥的进言。经过与大臣文种、范蠡的一番谋划,勾践携着妻子心甘情愿地去侍奉夫差。

从此以后,他们天天侍奉吴王,处处安分守己,时时小心谨慎。除了为吴王打扫马厩,执鞭牵马,甚至还亲口尝夫差的粪便来帮助观察夫差的病情。夫差听其言、观其行,不禁叹息道:“勾践今日如此对我,这些可是我宠信的大臣和儿子们都做不到的啊!勾践对我的确忠心耿耿!”感动之余,吴王决定放勾践夫妇回国。

勾践得返越国之后,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笼络群臣,教养百姓。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接下来就是等待时机出兵讨伐吴国,以雪前耻。虽然勾践报仇心切,但他并未鲁莽行事,而是时常对众人说:“两国交兵,除了需要将士有必死之心、战马有一日千里之能外,后方补给也是很重要的。有许多国家在征伐别国时,皆因后方补给跟不上而被迫撤离,以致功败垂成。所以,我军若与吴国交战,一战必胜还可,若成两军对峙之势,便不妙了。因此欲灭其国,必先断其粮草,此乃上上之策啊!”于是,勾践趁吴国使者前来讨债要粮之际,下令百姓将粟米蒸熟,然后拿来官府换取两倍的生粟米。百姓们见有这种好事,都争先恐后、日夜不停地蒸粟米拿去兑换。不几日,勾践便派人将十万斛熟粟米上交给了吴王,并谎称这种粟米最适合播种之用。吴王因见这批米粒大而饱满,便信以为真,下令拿去播种,可百姓们辛苦播种后却都不见其发芽,吴国因此而大闹饥荒。再加上此时的夫差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妄自尊大,连年用兵,总想凌驾于各个霸主之上。同时他又沉迷酒色,贪图享受。尤其是勾践把西施献给他以后,他对勾践更是再无半点怀疑。当伍子胥苦口婆心向他提出忠告时,反而引起了夫差对他的憎恶,最后还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逼得伍子胥含恨自杀。

公元前478年,越国终于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越军大获全胜。公元前475年,越军围困吴国都城姑苏整整三年,使吴国军民无衣无食,纷纷逃离。吴王夫差见自己已是山穷水尽,英雄末路,不禁想起了前几天伯嚭曾对他说过的话:“当年勾践乞和存越,甚至不惜以自身为奴,大王何不仿效呢?”于是心中燃起了一线希望,就派人向越国求和。勾践得知后就征求各位大夫的意见,范蠡上前说道:“我请大王不要忘记我们越国的经历。二十年来,我们日夜想念的是什么?世代争夺的是什么?请大王三思!”勾践听了赞同道:“对。当年,老天爷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取;如今,老天爷把吴国赐给了我们,我们岂能违抗天意而不取呢?请你转告吴王,我可以让他当个百夫长。”夫差得知这个答复,知道没希望了,随即拔剑而起,仰天长叹:“我实在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啊!”说罢,伏剑自杀身亡。称霸一时的吴国,就这样被越国所灭。

在这个经典事例中,勾践完美地运用了阴阳捭阖之术来灭吴国、雪前耻、报世仇,甚至争霸天下。他先是用的“阖”术:战败之后主动求和,保全了性命;而后又忍气吞声在夫差膝下为婢为奴,以柔弱示之而消除对手戒心,并投其所好进一步取得其信任。最终获释回国,从而取得了一雪前耻的最好机会;接着就在暗中积蓄力量,同时削弱对方,且不露一点蛛丝马迹,静待有利时机发动致命的一击。就在这此消彼长中,有利形势终于凸显,便抓住机会以“捭”术主动出击,最后大获全胜。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的妃子阴姬和江姬都很受宠,两人都想做王后,故经常明争暗斗。纵横策士司马熹见有机可趁,便暗中派人去游说阴姬:“做王后的事可得重视!一旦争到手,那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争不到手,不但自己有性命之忧,还会祸延九族,早晚被得势者灭之而后甘!若想稳操胜券,最好去找司马熹出主意。”阴姬闻言,忙请司马熹献策,并许以重金酬谢。司马熹应承下来之后,便一步步施展开其精心谋划的连环套式“阴阳捭阉术”。

他先去拜见中山王,自告奋勇说要去邻国走走,借机刺探对方消息,再回来谋划强国之策。中山王自然高兴万分,下令给他备上礼物让他先去赵国。

司马熹见过赵王,在闲谈中故意说道:“早闻贵国出美人,可我转了几天,还真没见到有哪一位超过我国那位阴姬的。”赵王闻听此言,顿时来了兴趣,忙问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司马熹便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向赵王描述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芙蓉如面柳如眉,有倾国倾城之姿、沉鱼落雁之貌!”赵王听了恨不得马上收入自己宫中,忙问司马熹:“有无良策将之献于本王?”司马熹故意顿了一下,近前悄声说:“她是我们大王的宠妃,我怎敢妄言?请大王忘了这话吧,否则传扬出去,小的脑袋不保啊!”赵王冷笑一声,下定决心非弄到手不可。

司马熹见此行目的已达到,忙收拾行装回到了中山国,且立即进宫向国王报告:“赵王昏庸透顶,又残暴至极,只知攻攻杀杀;又沉迷酒色,荒淫无道。我已得到可靠消息,说赵王看中了阴姬,正想方设法要将之纳入宫中!”“岂有此理!”中山王一听,勃然大怒,“竟如此肆意妄为,简直是欺人太甚!”司马熹故作急切地安抚道:“请息怒,大王!目前赵国比我们强大,我们能打得过他们吗?若赵王硬来索取,不给吧,打起来有亡国之危;给吧,大王您又会被天下人耻笑说堂堂一国之君连自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

“那你说该如何处理?”中山王何尝不明白形势,又气又急之下,便不耐烦地打断司马熹的话头,向他征求意见。司马熹见国王已六神无主,钻入自己套中,不由得心中窃喜,但仍假装稍稍思考了一下,才凑近前说道:“我想到一个办法可以打消赵王的这个念头。不如大王即刻将阴姬册封为王后,让赵王死心。当今天下还没有谁敢公然索要别人的王后做妻子的,即使国家再强大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则,必将引起列国公愤,就算真的开战,友邦也会出兵帮助我们的。”“好!就这么办!”中山王闻言如释重负,马上传令册封阴姬为王后。赵王知道后,果然也死了心。阴姬对司马熹千恩万谢,自然也给了他不少好处。

之所以称司马熹此计为“连环捭阖计”,是基于他在阴姬、中山王和赵王这三方人物之间多方周旋,纵横捭阖。无论是面对这三人中的哪一个,司马熹都能因人而异、适时适当地有所“开启”,有所“闭藏”。该说什么、说多少,用“阴言”还是用“阳言”……他都胸有成竹、进退自如,使事情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一个人得势时,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顺利完成的,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之,在失势时,什么事情都不顺心,越是努力,事态仿佛越是恶化,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鬼谷子提醒我们,在面临不利于自己的形势时,越发不能心浮气躁,乱了章法,而要沉着冷静,遵循“阖”的秘诀,以强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打持久战,本着勇往直前的精神继续前进,渡过难关;而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有利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一定会到来的,那时再采取“捭”的战术,化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