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哪有那么难
10548400000059

第59章 孩子有懒惰的毛病怎么办

程程小朋友是小班年龄最小的孩子,因此老师特别宠她,连脱裤、穿裤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一连过了两个月,老师认为孩子们有能力自己穿裤脱裤了,但程程还是习惯性地一直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小便。”老师说:“好的,你自己脱裤子吧,程程现在长大了,可以自己脱裤子了,对吗?”可是程程还是一直站在那里等,希望老师能帮她脱裤子。老师只好无可奈何地帮她脱了。就这样几次以后,她用同样的招术得到了老师其他的帮助,老师认识到这样依赖性强的惰性会害了孩子,因此决定硬下心来,谁都不帮她。结果,她干脆不告诉老师要尿尿了,直接尿在裤子上。回到家奶奶发现了便央求说:“老师,请你们帮她脱裤子吧,她穿的多,脱不掉的。”看来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只得慢慢来,让她逐步接受老师的要求:老师帮她脱外面比较厚的裤子,她自己脱里面的裤子。同时在她成功后进行表扬,她也在老师的表扬下逐渐喜欢自己穿脱裤子了,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程程飞速进步时,老师找了奶奶进行交流沟通,希望能在家里也给予程程自理的机会,并加以表扬,使她感觉家里跟幼儿园里都认为她很能干,体验自理的乐趣。

有些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太懒,懒得理发、懒得收拾东西、懒得叠被。其实懒孩子的出现,不应该归罪于他们自己生性懒惰,而应该从父母的教养方式上寻求答案。

孩子小的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例如:扫地、洗碗等等,可是在他们参与劳动或有干神奇的事情的积极性时,有的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弄坏东西,弄脏衣服,而加以制止。这样,就使孩子们失去了尝试的机会。当他们想勤快一下时,父母硬是加以阻止,从此他们便心安理得地等待父母的伺候。父母也许没意识到自己扼杀了孩子勤劳的特质。

直到孩子长大,越来越懒了,父母才像刚刚发现一样地惊呼:“这孩子怎么这样懒!”面对这个事实,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懒惰心理的成因

依赖性强。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缺少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

家庭关系的影响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这是最最关键的原因。)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懒惰心理的表现

思想方面的懒惰。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行动方面的懒惰。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有所学校在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懒惰的孩子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主动争取,最终也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的孩子,才会达到梦想的目标,所以要努力克服懒惰的坏习惯:

开展“大手拉小手”家庭劳动。父母和孩子一同做家务,给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榜样。劳动中还可以进行小小竞赛“比谁做得好,赛谁做得快”,从而调动孩子的劳动热情。如给盆花除草、松土、施肥、浇水、修剪枝叶等。

对于健忘或较懒的孩子,父母可采用“帮助促进法”,促使孩子劳动。如帮孩子洗一只鞋、一只袜,给孩子收拾柜子,整理书桌时,留下一半工作,也让孩子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干。

把孩子做家务当做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给孩子分配家庭卫生责任区,家长定期检查,总结表扬。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应按年龄大小,负责部分家务,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完成工作后的成功感。

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说理教育,让孩子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或身边的事例,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成材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劳动锻炼,当他必须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于社会时,情况就很糟糕了。

奖励激励法。当孩子自觉完成家务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不管那事儿做得是否值得称赞,都要称赞他、鼓励他、表扬他,对孩子提前认识劳动价值很有帮助,还能提高孩子的劳动热情。

当然懒孩子形成不是一日寒,懒孩子的转变也非一时之功。所以父母要注意,态度不宜生硬,不宜拿出母亲常有的唠叨,因为这些常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结果事与愿违。

和孩子一起工作时,要尽可能使工作变得有趣,不要那么枯燥、那么无趣。劳动更不应成为一种惩罚去让孩子承受,那样,孩子只会增加对工作的厌恶感,变得更加不爱工作。

也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积极,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回到家里却偷懒,处处等大人来侍候。这样的孩子,就需要父母与老师的密切配合,让孩子在家里也能像在学校一样,成为一个勤快的惹人喜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