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学菜根谭 活用厚黑学
10547900000018

第18章 厚黑学行世智慧——胸襟宽阔,舞台人生

感激轻视你的人

中国人自古讲一个情字,也让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知恩图报,这也正是为人处世应当注意的一点。某些人看似没有帮你什么,更甚者还帮了你的倒忙,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则是帮了你,那么你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去思考,心胸大度一点去感谢他们。感谢那些不愿意帮你忙、甚至轻视你的人。

巧借轻视成大业

对于轻视自己的人,一般情况下,许多人是再也不愿意与之交朋友,有的还一直怀恨在心。其实,这是一种心胸狭隘的表现。也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困难便去向别人求助,没有得到帮助你会感到非常尴尬,心里特别难受。但难受过后你应当反省,你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记恨不愿帮你忙的人。即使对那些不乐意帮你的人,我们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向他们表示感谢。

三国时期,也就是赤壁大战还没有开始时,由于曹操对周瑜的能力过于轻视,而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才会被蜀吴联军打得大败而归。

当时曹操正率得胜之师东来,号称八十三万的曹操大军气势非常,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军合力抗曹,但兵力少得可怜,孙刘在当时看来,危矣。可是,曹操的大军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士兵都是从北方来的,不习惯南方的气温和南方的水战。他们对于骑马是不陌生的,可是对于行船却不行了。可曹操没显得着急的原因是他的手下正好有两个对水战非常精通的将领,一个叫蔡瑁、另一个叫张允,他们完全可以按照最好的要求为曹操训练水军。一代枭雄曹操当然把这两个人当作了宝贝,优待有加。

对此,孙刘联军还不清楚,他们也想知道曹操的大军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周瑜正好出现在了江的一边,他看到了曹操的大军——是水军。他大吃了一惊,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完全不像陆战的将士,为此,他大感头疼,因为这是孙刘联军唯一的优势,如果这个优势不在,他必败无疑。当探知是蔡瑁、张允为曹操训练水师时,周瑜暗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人。

机会正好来了,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周瑜见蒋干过江来看他,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他的脑海中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反间计。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假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而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

蒋干对蔡、张二人同周瑜的周密计划毫无疑问后,就连夜赶回曹营,把周瑜伪造的信件交给了曹操,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二人。待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已后悔莫及。周瑜不禁拍手感谢曹操对自己的轻视,才让自己在此战中大获全胜。

感激污蔑你的人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人也是因为别人的轻视,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再次出击。

韩信少年时代就很贫穷,但他却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一次上街,一个屠夫欺负他说:“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没想到韩信俯身就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弱,所以都看不起他。后来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使自己的领兵打仗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辅佐刘邦灭秦兴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初他为什么会忍受一个屠夫的胯下之辱呢?在胸怀大志的韩信看来,当时,在那种情况下,与一个屠夫争强好胜既不光彩,也不值得,无论谁胜谁负,对他现实的志向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他不屑与这样的市井无赖计较。正如韩信后来所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我今天恐怕也就不会这样了。”

别人可以轻视你,但你不可以看不起你自己。别人看不起你,你就从他看不起你的地方奋起努力,那些轻视你的人实际上激发了你的进取之心,成功之后你就不能忘了对他们表达谢意。

有句话说:“愚蠢的人为了事业盲目地去死,聪明的人为了事业委屈地活着。”日常生活中,你的所作所为,别人能够理解,能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适当的褒奖是件好事。但同时也要能经受委屈的考验,坦然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不信任。感谢那些让自己遭遇挫折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多向他人说一声谢谢,尤其是向不愿帮你的、看不起你的、让你受委屈的、使你遭遇挫折的人表示谢意,感谢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帮了你。遇到这种事情以后你才会更加成熟,正因此你的人生才会不断完善。

助人等于助己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需要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护、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顾、行为的支持。苦恼的时候,希望有人能接受自己的倾诉;成功的时候,希望有人能够赞赏自己的成绩;危难的时候,希望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困惑的时候,希望有人能给自己以指点……其实这些都要从我们平时的点滴做起。

帮人则帮己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如果遇见给人帮忙的机会,那么就要全力以赴,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子。由于人情就是所谓的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结好人缘。如果像喜欢钱一样喜欢情义,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确实是被动的,但是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及时施恩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当然与你平时善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密切的关系。

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深刻的哲理,需要用心去挖掘、需要细心去品味。这其中就包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在旅途之中,既需要别人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即是积善。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只能容得下自己,对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无从关心,那么他最终将断了自己所有可能的退路。

战国时候,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是轻而易举的事。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个人曾因您的一壶食物而幸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帮助,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期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

或许,世界上再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出一个人“宽容豁达”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了。一定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要倒下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你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

与此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作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在痛苦地呻吟着,而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善待他人即是善待自己

有人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烦恼组成的链珠,乐观的人总是笑着数完这串人生的链珠。”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烦恼,如失败和挫折,有些人会因此而颓废,那么,我们需要宽以待人,善待他人。人生是一位老人,他不会可怜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的人,反而会赏识那些善待他人的人。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有些人非常令人厌恶,常把别人想得很坏,而把自己想得很好,从而令人厌恶。同样,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呢?你对别人不宽容,别人又怎么会宽容你呢?你不善待他人,别人又怎会善待你呢?

善待他人就是善于发现自身的缺点。世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有一些缺点。这就需要取长补短,耐心以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在现实生活中,别人可能在你眼中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陶瓷时,他的生命在烈火中已变得亮丽。别人可能是山坡上的一块岩石,但长久站立不倒,那是他的骄傲,所以“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善待他人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倘若要一个人真正地做到这点很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去发现,去探索。当你学会善待他人之后,你的生活从此就不会再有烦恼,不会再有忧愁了。善待他人,你学会了吗?他人就好比自己的影子,就是另一个我们自己,所以说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人”作为一个象形字也有独特的意义,即一撇一捺,一半是自己,一半是他人。芸芸众生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黎巴嫩作家米哈依勒·努埃曼在《你是人》中说:“如果没有你,便没有我之为我;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你之为你;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他之为他,更没有广阔世界中的任何一个人。”世界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那种“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认为“遗世独立就能生活得更好”是一种很荒谬的想法。而那些经常感叹自己得到的少,又恨不能将天下的金银财宝都据为己有而后快的人,是一个目无他人的人,也是个缺乏爱心的人。

善待他人吧!只有你真诚地去帮助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关怀与温暖,你才会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原来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爱与和平。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种美丽际遇吗?当“爱”的露珠洒向他人时,平凡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显得充实且有意义起来,我们的内心更是充满了温馨,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美丽起来。只要我们芸芸众生彼此善待,则无论命运之舟遇到多大的风险,我们都必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有理也要让三分

在情感的表现中,宽容最难能可贵。中国人总结出一条处理相互关系的经验,叫做“有理也要让三分”。如果有理的一方能宽容、谦让,不仅可以赢得群众,而且可以感化对方;相反,如果有理的一方咄咄逼人,得理不让人,往往会迫使对方强词夺理,把小事变大,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得理也需让人三分

有句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由此可见,人们都是讲理的,也深知没有理就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就会感觉理亏;可是得理了,“理”在你手中了,你又会怎样做呢?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讲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有以理服人才能让人接受。所以,得理也让人三分是以大家都讲理为前提的,有理也应该学会让人,在不是原则的问题上,批评应该委婉,应该能让人接受,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其实,吃亏也并非一件坏事,它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展现,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明朝时,苏州城里有位尤老翁,他开了一间当铺。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一个附近的穷邻居赵老头正在与伙计争吵。尤老翁向来以和为贵,于是他先将伙计训斥一通,然后再好言向赵老头赔不是。

但是赵老头依然一脸怒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只是靠在一边柜台上,一句话也没有说。而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老板诉苦:“老爷,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当我刚一解释,他就开始破口大骂。这事不能怪我呀。”尤老翁听了之后就点了点头,之后就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而他自己过去请赵老头到桌边坐了下来,尤老翁语气很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儿体面点的衣服穿。而这是小事一桩,大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什么事都好商量,何必与伙计一般见识呢?你老就消消气吧。”

尤老翁不等赵老头开口辩解,马上就让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他从赵老头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随后,尤老翁就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而赵老头不但不领情,反而拿起衣服招呼都不打,就走人了。然而,尤老翁却并没有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赵老头送出大门。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当天夜里赵老头就死在了另一位开店的街坊家中。而赵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赵老头,就这样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最后,那位街坊也为此无奈至极,只好用银两摆平了此事。不过事情很快有了眉目,原来赵老头的死是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本想以死来敲诈尤老翁,可是没有想到尤老翁一忍再忍,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赵老头感觉自己这样死对尤老翁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在毒性发作之前就选择了另外一家。

事发后,有人对尤老翁能把赵老头打发走产生了疑惑。尤老翁说:“我并没有想到赵老头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凭仗;天大的事,只要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如果我们在小事情上不懂得让人三分,就很有可能造成大的灾祸。”

人要礼让,切忌登峰造极

真正聪明的人,无论是对于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不能发挥到“极致”,人们常说盛极则衰,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适当地掩饰自己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为。得理也要让三分有利于消除隔阂,以图长远。得理让人,并非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有涵养、有气度的表现。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的天平。汉朝有个叫刘宽的人,身为太守却为人宽厚仁慈。一次他的夫人想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宽厚,便让一个婢女捧出热的汤水往他的官服上泼。但是刘宽非但不发脾气,反而问婢女有没有烫伤。刘宽得理让人,实在是令人钦佩。

《庄子》中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苦短,又何必为区区小事而耿耿于怀呢?即使别人有愧于你,只要你宽容一些,有理也让三分,反而会感动别人,从而改变他。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刚刚结束,曹军正在清点战果,一位官员抱着一大捆信向曹操汇报。袁绍仓皇逃走,留下了一批书信。这些信件都是京城和曹营中的一些官员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只是随手翻了一下,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很多人都说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曹操的一些亲信知道后都很生气,说:“那些官员真是吃里爬外,应该把他们抓起来好好处置。”但是曹操却只是微微一笑说:“把这些信件都烧掉吧。”

众人大惊,都问:“丞相不查了?”

曹操说:“是的,不用查了。”曹操的这种做法看似糊涂实则精明。曹操这样做,便让曹营里曾经给袁绍写过信的人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他们觉得曹操度量如此之大,是值得追随的人,于是会更加竭心尽力地为曹操效力。相反,若是追查下去,只会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同时让军心大乱,并无裨益。

当然,上面所说的宽容绝对不是让人浑浑噩噩,糊里糊涂,而是大事不糊涂,小事糊涂些。“责己也重以周,待人也轻以约”,有理也要让三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人际关系一定会搞得很好。

要善于原谅别人的过错,即使自己有理,也要学会让人三分,绝不能仗着自己有理就不饶人。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对人容忍往往是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对人容忍必须要在一定的场合下,要暂时学会放弃自己的自尊,承受委屈。要知道,容忍和迁就并不是弱者的行为,这是一种很深的人格修养。若是做好了,便能收获丰厚。

对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我们采取的是往下撤火的方法,绝不做“你蹦一尺,我跳一丈”的蠢事。在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免不了有某些不和谐,为某件事争吵,如果人们都是你急我不急,我急你不急,尤其是一方真的动了肝火,另一方即使有理也要让三分,待气消了,不那么激动了,再好好地把问题解决掉,这样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心胸开阔,为人大度

心胸开阔对领导来说更重要,是一位领导修养的大问题。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宽容就好比那冬去春来的春雨,苏醒了生命枯萎的大地。生命无声地享受着春雨的滋润,雨雾雨丝润湿了山,润湿了树,润湿了被人践踏的小草,而宽容润湿了人们的心田。事实证明,宽容可促使对方自责。

心胸开阔,人常近之

心胸开阔地对待他人,他人也定会感到愧疚,同时你也有了好的人缘。有时原谅自己是一种过错,但原谅别人却是一种美德。

心胸开阔犹如大海。所谓百川归海,就因为它能容纳千千万万来自四面八方的河流“朋友”。在它的包容下,汇成一个浩瀚的整体,万顷碧波,千层巨浪,其景象何等地壮观,何等地气派。宽容犹如冬天的雪,它无声地在天空中飘着,一层又一层地掩盖住了那些人们不想看见、不想闻到的脏物和异味,留给人们的是一种洁白如羽毛一样的新环境。

心胸开阔是一种谦让。开阔的心胸,会使人的脸上很平静,尽管谈不上丰富或精彩,但心灵却是柔软又深厚。它是一种理智,它能够使人理智地对待人情世故,不会因此而动摇了当初的信心和可以夸大来谈的盼望,若使面子受损,也不会轻易为情绪所左右。心胸开阔是一种无矫无饰、博大无私的爱,它可以使冥顽的石头具有鲜活的灵性。

心胸开阔是一种道德,而且还会使自己的心境远离因为报复而起的负面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报复心理是一种莫大的精神负担,是给自己增加无休止的烦恼”。这句话恰与康德的那句“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一样的。没有仁爱之心,那么就不会宽容别人。心胸开阔是尊重、体谅、容忍、谦让的综合表现,我们要用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个人、每件事。

心胸开阔是一种做人智慧和力量。它是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倘若生活中没有宽容,那么就如同人在刀锋上行走。它是一种品性,也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砺,才能逐渐培养出这种气度。它是深藏爱心的体谅,是对生命的洞见,是一种人生境界。心胸开阔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心胸开阔就像天下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祝福并施与每个人,它贵比皇冠,与天地同在。

能忍乃大度之人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这就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地忍耐一番,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明知道鸡蛋碰不过石头,却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此时你不妨拿出一块心地,放置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矮檐下就得学会低头。而厚黑学强调,“忍让”并不是放弃尊严,更不是永远都被动挨打,有来无往。

古人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其意即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是相互的。有时,我们要做必要的退让,但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对那些蛮不讲理的人,如果一味地退让,只能纵容坏人而让好人受气,我们当然要据理力争。晏子使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晏子受命到了楚国,而楚王却存心想侮辱晏子,故意命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口小洞。等晏子要进城时,管礼宾的小官却带晏子从此洞进入城内。晏子当然不进,周围的人都在看他的笑话,而气度非凡的晏子灵机一动说到:“呀!今天我恐怕是到了狗国吧?难道这里的臣民都要从狗门进去吗?”楚人自讨没趣,只好引他从正门进了城。

晏子正因心胸开阔,才不至于和他们势不两立,他就是使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斗争策略。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自然就是狗国了;既然把我当作最无能的来使,那么你也就是最无能的君主了;既然你要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我何不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也许有人会说,要真诚宽厚待人,又为何要提倡以牙还牙,这岂不是让人以恶抗恶吗?其实,真诚者与真诚者肝胆相照,好比两块打火石相撞,迸闪出的是心灵的火花。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人对你刁滑,你也应该以“刁滑”对之。恶者横行,正因为善者软弱。恶之所以恶,正在于它难以打倒,否则,也就不那么恶了。善者要强有力,要以“恶”对恶,以“黑”克“黑”。要讲究处事的智慧,恶者才会感到善的力量,当他们面临四面楚歌时,也只能以善取而代之了。

现代生活多了太平,少了旧时代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心胸开阔也成了为人处世的一种必要品德。大度之人一定是个善于理解和宽容的人,他们总能快乐地生活着。摒弃敌意来宽容待人是处世的智慧选择,这样才能消除隔阂以求同存异。从这样的一个角度看,大度就成了一种高姿态。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放的坚持,给自己带来永久的恩怨伤害而不得弥补。厚黑学教我们做人要心胸开阔地处事,大气度地为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多宽容者,多交益友

做人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必要前提,如果你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就不会成事。不要无谓地伤害自己,更不可以伤害别人。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成功的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庞大的支持群体。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学会宽容他人。对于同事的批评、朋友的误解,唯有冷静、忍耐、谅解最为重要,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相信: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它召示我们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朋友。

君子之交绝不出恶声

所谓“君子之交绝不出恶声”即说在与人亲密地交往时,固需诚意待人,纵使交恶断绝往来,也不要恶言伤人。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修养,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往来,也不会口出恶声以诽谤对方。如果说了一些绝交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既然双方已经绝交,作为“陌路之人”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反目成仇呢?所以,在交友时,我们一定要多宽容,才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有更多良师益友。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因为是这一信条的实践者,所以他敢于容纳比自己更强的人,也交到了很多好友。他对苏轼的推举便是一个例证。相关史料记载,苏轼21岁时进京应试,适逢欧阳修任主考官。读完苏轼的文章,欧阳修立即为他的才气所动,因怕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故列为第二名。后来,欧阳修对人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让他出一头地!”“老夫当避路,让他出一头地”正是欧阳修宽阔胸襟的写照。正是欧阳修的宽容与大度,扶植了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人,也为北宋文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是一个能容直言的人,他也是史上以纳谏著称的第一人,也正因他的虚怀若谷,才使得进谏如流。其中,仅魏征就先后进谏200多次。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因对其用膳安排不周途中大发雷霆。魏征当面批评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食物不精美,最后遭到百姓反对而灭亡。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像这样的情况会经常发生,这虽然令唐太宗非常难堪,但他并不会因此而迁怒魏征。在他看来,魏征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贞观十七年,魏征不幸病故,唐太宗为此悲痛万分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

能宽容对抗自己的人,就算是达到了人性的至高境界。而在帝王将相中,武则天便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代表。她对上官婉儿的宽容便是最好的证明。上官婉儿是李唐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曾为唐初重臣,因替高宗李治起草废后诏书被武则天杀害。为替祖父报仇,14岁的婉儿与太子李贤、骆宾王等人一起参与了倒武政变。但当一切事情败露后,武则天不但没有杀她,反而给她以机要秘书的要职。武则天终以宽容感化了婉儿,婉儿心中的积怨和误解也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则是尊重和爱戴,常为武则天排忧解难。武则天用自己的宽容换来了心腹,就连婉儿的生母也说:“婉儿完全被武后迷住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宽厚待人,不要总是恶语伤人。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渺无垠;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如壁立千仞的大山,让人敬畏;又如一条可以容纳百川的湖海,让人慨叹。

每一个人的性格几乎都是多维的,都有“善”和“恶”的成分存在。“恶”的成分只不过是深藏在他的潜意识里,问题在于你不去触发它则相安无事,如果你一旦触发了它,它都会寻找时机,突然出击,加害于你。物有物理,人有人性。世界上最难测知的就是人心。所以不要轻易树敌,更不要轻易得罪“小人”。如果一个人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就会伤害并结怨于人。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让管仲做自己的上司。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时候,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但刘秀竟可做到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为自己的事业铸炼了坚固的基础。

虽然这个世界很大,但有时却会因得罪人而显得很小。当然,也许你会这样想:人还不至于得罪了几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吧。但你要知道,世界虽然很大,但有时却会因得罪人而显得很小,甚至有时连走在路上都会有仇人相见,更何况同行、同事?同行有同行的交往圈子,得罪同行,延缓见面的机会就更大了,那多尴尬!本来你可以和某人的合作获利,却因得罪他而失去机会,这样就太不值了。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的利益被别人侵害了的时候,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时,请想想,勿轻易动气。此外,也切记不要气焰嚣张,盛气凌人,这种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的态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这样的人往往也是一个不自知的人。当得罪人变成一种习惯,老是压不住怒气,改不了个性,便会说“反正我就这样”,那就只能自己将自己推向狭窄的死胡同了。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有了这种品质、这种境界,就会交到更多朋友,变得豁达,变得成熟,也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胸,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待人以宽,正是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气度,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大度豁达地对待难容之事,让别人对你的人品倾慕、敬重,并使你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宽以待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以宽待人,才会有更多的人与你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