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事决定长寿
10545600000017

第17章 千万不能这样用药

1.失眠不可依赖安眠药

失眠,又称不寐,大家都不陌生,不少人还有亲身体会。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是精神因素所致,因此治疗失眠单纯依靠服安眠药是无济于事的,而且还会产生许多副反应。

1.当心安眠药副作用

安眠药慢性中毒时,患者的记忆力、计算力、理解能力均明显下降,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学习能力明显下降。药物成瘾后,患者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偷药、骗药或置家人生活于不顾大量买药。此时患者消瘦无力、食欲低下、胃肠功能不好、皮肤无光泽、性功能低下,有的患者还伴着药物中毒性肝炎以及口齿不清、震颤、步态不稳等表现。

大多数安眠药都有损害肝、肾功能的作用,因为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是经肝脏、肾脏代谢,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增加肝、肾负担,表现肝肿大、肝区痛、黄疸、浮肿、小便黄少,化验小便有蛋白和红细胞等症状,更有些人可见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血肌酐、尿素氮的升高。

安眠药虽然能帮助入睡,但它们大多会抑制快速动眼期睡眠,降低睡眠质量。所以吃安眠药入睡的人常常早晨起来会出现头痛、头晕和精神不振等。

氯丙嗓类强安定药还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出现乳房增大、泌乳、月经停止、儿童生长抑制等表现;个别人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小等血液系统变化。巴比妥类安眠药由于排泄很慢,长期服用还会引起蓄积中毒,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

长期服用安眠药成瘾的人,如果突然断药,还会产生戒断综合征。患者浑身难受、心慌、流泪、眩晕,重的可出现大小便失控,还有的患者出现抽搐发作和精神失常。

2.防治失眠不能只靠药物

防治失眠不能单纯依靠药物,而必须设法消除引起失眠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配合气功、八段锦、太极拳等综合治疗,均有较好效果。

俗话说:“思想无顾虑,倒床呼呼睡。”实例证明,保持情绪上的安定,遇事不患得患失,避免烟、酒、茶、咖啡、恐怖电影等对精神上的刺激,睡眠即可好转,不必服用安眠药。

健康小提示

不要长时间地服用同一种安眠药

这类药物总的来说都有一定的成瘾性,长期服用很容易导致成瘾而难以摆脱药物依赖,即使因为疾病的原因而需要较长时间服用安眠药,也需要不断地变换品种。

2.切忌滥用止泻药

腹泻病人都希望早日止泻,可是,有一些腹泻病人不宜用止泻药,尤其腹泻初起更应慎用止泻药。

常用的西药止泻药有盐酸苯乙呱啶(止泻灵)、活性炭、鞣酸蛋白等;中药的止泻药有诃子、石榴皮、肉豆寇、罂粟壳、赤石脂、五倍子等,这些药大多具有吸附和收敛作用。

对于外感寒湿、暴饮暴食、消化不良,以及因实热积滞所致的腹泻、包括急性肠炎、急性痢疾等均不宜单独使用这些止泻药。因为当细菌、毒素、食物残渣、粪便等毒物停积于体内时,腹泻可以使毒物排出体外,减少对机体的危害,如果我们一见腹泻就立即用药止泻,阻碍邪毒的排除,反而会掩盖病情,加重全身中毒反应。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要酌情使用止泻剂。

所以对于细菌所致的腹泻,应首先服用抗菌药物,消灭或抑制了细菌的活动,自然会止泻,同理,中医认为寒湿困脾、湿热内蕴或饮食积滞所致的腹泻,也应先用温中、燥湿、清热、消导等治法,使邪去则腹泻自愈。

健康小提示

腹泻患者不要频繁换药

一些腹泻患者治病心切,用药1~2天后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其它药品。其实,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按规定的疗程用药才能达到效果。而且频繁更换抗生素,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

3.咳嗽切莫急于止咳

咳嗽人人都有体验,它是一种反射性保护动作,每当呼吸道粘膜受到异物或其他分泌物刺激时,都会引起咳嗽,从而将异物或痰液排出。我们平时所称的“咳嗽”,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症状,“咳”,是指干咳之声音,“嗽”是指咯痰,既有咳之音,又有痰咯出者,才能称“咳嗽”。一般人咳嗽常有痰咯出,所以习惯把咳和嗽合称为咳嗽。

咳嗽这个症状,是痰液或异物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及感觉神经末稍后,信息传到延脑的咳嗽中枢,咳嗽中枢立即发出命令,经神经传到呼吸道平滑肌、呼吸肌和喉头肌上,引起咳嗽动作,促使呼吸道的痰液或异物排出体外。所以,从生理上而言,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起着清洁呼吸道的作用。

止咳药之所以能止住咳嗽,是因为它能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稍,抑制咳嗽反射,假如一见咳嗽痰多,就服镇咳药如非那根、敌咳、咳必清甚至可待因,来麻痹喉部的神经末梢,咳嗽虽暂时得到抑制,但痰液仍滞留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导致咳嗽迁延不止及继发感染,所以经常可见有的病人,急于要求止咳,结果用药强行抑制了咳嗽动作,痰液堆积在气管中咳不出来,致使胸闷难受,咳嗽症状加重。对痰液稠厚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导致窒息,少数病人还会因呼吸中枢过度抑制,出现呼吸衰竭。

因此,对于急性期属实热痰型的咳嗽痰多患者,切忌过早使用止咳药,如西药中的可特因、托氏散、咳必清、咳美芬、中药中的罂粟壳、柯子肉等都在禁忌之列。

健康小提示

睡前不宜服用止咳药

入睡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编,使支气管管腔变形缩小。如果睡前服用止咳药,在越发狭窄的管腔里,加上痰液的阻塞,会导致肺通气的严重不足,由于肺部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因而人体缺氧,出现心胸憋闷,端坐等。

4.胃痛切忌服用止痛片

止痛片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牙痛以及感冒等都有比较好的疗效。因此,不少人经常吃止痛片,胃痛也吃止痛片,其结果不但胃痛得不到缓解,反而疼痛更加厉害,也有的甚至造成胃或十二指肠出血、穿孔而危及生命。

因为止痛片含有乙酸水杨酸、非那西丁、咖啡因,小剂量使用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并能促使胃酸分泌。胃酸再次对粘膜及溃疡产生强烈刺激,致使胃肠炎症加重,溃疡出血。没有胃痛的人。即使没有胃病的人,长期服此类药物也可导致胃痛、恶心、呕吐、反酸、食欲减退等。同时,胃痛大多系炎症刺激平滑肌出现痉挛所致,止痛片不能治疗胃痛。

所以,胃痛病人,不论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不论是胃炎还是食积,企图用止痛片止痛都是错误的,如果偏要用,等于抱薪救火,越治越痛。

健康小提示

什么样的胃痛必须去医院

如果患者胃痛发作,经过休息、服用常见中成药或西药止痛后,或经过自我按摩等常用措施后,疼痛仍不能缓解,甚至进一步加剧,且伴有频繁呕吐、寒战、发热,甚至呕吐、排黑便或发生休克时,说明病情较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这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5.服用维生素应适量

现在人们发现的维生素种类主要有13种,即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它们都有独特的功用,是人体每日必需的营养素,属于微量的有机化合物。人们日常生活活动和身体健康都离不开它们。另外还有一些类维生素的物质,如胆碱、肌醇等。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少(不过几微克到上百毫克),与对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物的需要量相比,真是微乎其微,但是每一种维生素都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和营养功能,其重要性绝不逊于其他营养素。但维生素并非多多益善,维生素过量会带来很多危害:

1.维生素A中毒

中毒时病人有厌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头痛、视线模糊、颅压升高等症状,如不及时停药,继续服用,可出现皮肤丘疹、毛发干枯及脱落、肌肉、骨骼疼痛及疲劳、肝功能异常及贫血等。

2.维生素D过量易导致肾结石

一般由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不会发生过多症,但如果服用鱼肝油(鱼肝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过多,则会使人体产生病理变化。一旦过量服食维生素D,人体血液中的钙、磷的含量就会超过正常人的l倍以上,达到饱和状态,这样就会在人体的某一部分沉淀下来,产生骨骼过量钙化现象,同时还会导致软组织(如肺、肾)慢性钙化,而得肾结石。

3.过量维生素E升高血压

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E,会使血压升高甚至造成高血压,另外还会发生静脉炎、肺栓塞及严重的疲劳等症状。

4.维生素K过多时会造成贫血

在血浆中如果维生素K过多,会造成血凝素过低,出现点状出血及肾小管变形,并会引起红细胞分解造成贫血。

5.B族维生素过量的诸多危害

维生素B1口服不良反应极少见;肌注过量可发生变态反应,表现为无力、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上腹痛、呕吐、瘙痒等,严重时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大剂量注射维生素B1,偶可发生呼吸衰竭。临产孕妇大量服用维生素B1可引起子宫出血。

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B6(每天100~500毫克),会产生麻痹、记忆功能不全、丧失知觉等神经系统症状;长期超量使用甚至使人变跛。

6.水溶性维生素也并非绝对安全

如持续摄入过量的维生素C,可发生尿中草酸盐增多,促使草酸结石的形成,引起高血糖、高血钙和低钠血症,损害肝功能。叶酸过量可引起畏食、口苦,偶尔可发生变态反应,出现红斑、瘙痒等。

由此可见,人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可从平衡膳食中适量摄取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如确有不足,需要补充的剂量和品种应遵医嘱。切不可盲目滥补,否则,不仅是浪费,而且对健康无益甚至有害。

健康小提示

孕妇过量服用维生素危害大

孕妇补充过量的维生素对胎儿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副作用。例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导致流产,服用维生素E过多会使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过多的维生素D则会导致胎儿的大动脉和牙齿发育出现问题。

6.老年人服药要当心

进入老年后,各个组织器官如脑、心、肝、肾的功能不断衰退,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患病的机会增多,用药的频率及数量也比青年和成年人都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渐增高。老年人脂肪组织也相应地减少,体重下降,经受应激的反应能力差,再加上一些器官本身的功能也减退,以致对药物的耐受性差。80岁以上老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岁以下者的3倍。因而,老年人更应合理用药。

老年人服药最忌以下几点:

1.不可擅自用药

首先要有明确的诊断,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己或听信非医药人员滥用药物,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切不可“久病成医”乱用一气。

不要迷信、滥用滋补保健药与抗衰老药,单纯依靠药物不会延缓衰老,反而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剂量过大

老年人由于肝微粒体酶减少、肾功能减退等原因,往往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使药物的作用增强,用药量较大,易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中毒反应。

为了防止产生中毒,对老年人用药不可用大剂量,原则上应减小剂量,60岁以上减量1/4,70岁以上减量1/3,80岁以上减量1/2。

3.用药时间过长

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药物的排泄时间延缓,用药时间过长,易发生中毒性反应。用药时注意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停药,请医生诊治,并更换其它药物。

4.服药种类过多

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在用药时,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服用其他药物。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多种药物一起用,不利于病人的安全和疾病的治疗,反而使不良反应多有发生。

健康小提示

老年人慎用神经毒性药物

在应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毒性的药物时更要特别小心,即使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对老年人也可能发生眩晕或听力减退以至丧失的中毒反应,而这种后果有时不易恢复。

7.服药不可不按时

之所以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其根本依据在于治病疗疾的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疾病的轻重、患病部位、性质、病人的体质、年龄以及药物性能等,决定给药的剂量、用药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药品服用的间隔时间是根据它们在体内吸收与排泄的速度以及在血液中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而定的,药物只有在血液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才会起到治疗效果,这一范围即有效浓度。不同剂型的不同药物服用后,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排泄过程是不一样的,它们在体内停留、发挥治疗作用及排出体外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为此服用药物的时间间隔及次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

磺胺嘧啶在体内停留时间为4小时,所以每隔4小时需服药一次;长效磺胺为37小时,则需24小时服药一次;周效磺胺大约在体内可维持药效100多个小时,所以每隔3~5天服一次。

某些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应在饭后半小时或与食物一起服用。因为这些药物对人的胃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如果长期在饭前空腹服用会导致胃溃疡或胃出血。而在饭后半小时或与食物一起服用,就会减少对胃的刺激,可防止出现胃溃疡或胃出血。

某些药物如德诺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因为这类药物在酸性溶液中容易被溶解变成糊状或胶状敷盖在溃疡面上,保护其免受胃酸的侵蚀。若在饭后服用,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

此外,对于一些缓释制剂,其药物释放速度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都是经科学的方法精确设定的,一次用药后往往可以维持12~24小时不等,一些长效制剂,维持时间可更长。增加这类药物的用药次数和剂量,只会造成浪费和增加副作用,不会对健康有利。

因此,当你拿到药品时,一定要医生的医嘱或药品说明书弄清楚到底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或者是睡前服用,只有这样按时服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并防止药物的毒性作用和药物的副作用发生。为了你的健康,为了用药安全起见,请你按时服药。

健康小提示

突击服药不可取

一般来说,如无特殊规定,每日需服用3次的药物,应隔8小时服一次,每日需服4次的药物,应隔6小时服用一次。仅在白天服药或者想起来突击服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8.药片干吞害处无穷

药物只有在被人体吸收后,才能发挥作用,用以治疗或预防疾病。内服药片只有在到达肠胃,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后,才能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有些病人为省事,吞药片不用温开水,而是用唾液把药片强迫吞咽下去。这样服药片对身体有许多害处。比如影响疗效,损伤食道,甚至药片误入气管发生危险。

因为人的食道不是一根大小均匀的直道,本身有三个生理性狭窄部,由于不喝水,药片最容易停留在食道与气管的交叉处,有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增大的病人,由于食道受压,管腔变窄,更容易使药片在食道中停留,如果干吞药片很可能会使药片卡在食道中而导致食道炎或食道溃疡,能引起食道损伤的药物较多,主要是一些对食道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的药片、药丸或胶囊等。常见的有阿斯匹米、四环素、强力霉素、奎尼丁、氯化钾、氨茶碱、保泰松、消炎痛、强的松。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有可能划破食管静脉壁造成大出血,导致严重后果。

由于不喝水,药片不容易顺利通过咽喉、食管到达胃里,也不能形成一定的血药浓度,无法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由于不喝水,药片只能依靠体液来溶解,这样就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作用的发挥。

一旦发生食道损伤,病人就会觉得胸骨后烧灼感、压迫感或疼痛,有的还会出现吞咽困难,不少病人因有上述症状出现而疑心自己患了食道癌和冠心病。

所以医生开好药后,总是嘱咐病人用开水送服。不管服什么药物,不论其溶解度如何,均应喝足够的温开水,一般以喝水200~300毫升为宜,切忌干吞药片。

除了药片,药粉、药水、中药汤剂等服后也应喝点水,减少药物对口腔、食管、咽喉的刺激。

有些药片不但要喝水送服,而且要多喝水。比如,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易在尿路析出结晶,造成输尿管和尿道的阻塞和损伤。因此服用磺胺类药物时,一定要多饮水,防止在尿道形成结晶。阿司匹林、APC类镇痛药,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和出汗使发烧病人体温下降,服用时也要多喝水,防止病人因服用阿司匹林而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健康小提示

正确的服药方法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取站立位,先把药片放入口内,然后喝上一口水(不宜过多),稍把头向上仰并作吞咽动作,药片即随水经食管而顺利进入胃内。

9.药物能否和茶水同服

服用药物的时候,一般来说,不要用茶水送服,茶叶中所含的鞣酸可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疗效。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中所含的亚铁离子,可与茶中的鞣酸发生反应而沉淀;利血平、阿托品中含有生物硷,也可与茶中鞣酸发生反应而沉淀;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与茶叶中咖啡因作用的结果,均使药效降低,为了保证药物疗效,不要用茶水服药。

鞣质还能与抗生素类药物发生反应,可降低抗菌作用和生物活性,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胰酶、淀粉酶等。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为中枢兴奋剂,与痢特灵、优降宁、单胺软化酶抑制剂同服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头晕、运动失调、抽描,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神志不清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这是因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口服后,抑制人体内各组织中的单胺氧化酶,致使去甲基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破坏,贮在神经末梢中,服茶水后,咖啡因可刺激神经末梢,使去甲基肾上腺素大量释放所致。咖啡因还可对抗镇静催眠作用,故失眠病人服用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安眠酮、安定。眠尔通等药时,不宜喝茶水。

茶叶中所含的茶碱,可减少四环素族、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在胃肠道的吸收,并且还可增加茶啶酸、磺胺、红霉素等的排泄,减少肾小管的再吸收,使疗效降低,茶碱还能减少阿斯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的吸收;并能对抗其解热镇痛作用。

但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时,就可以用茶水服药。因为茶叶本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尤其是维生素B、维生素C,都能在茶汤中溶解,人体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吸收。再加上茶叶中多酚类等物质,能够促进人体对维生素类物质的吸收。所以,用茶水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是有益无害的。此外,服用利尿剂、兴奋剂、抗血脂类药物时,也可以用茶水服药。因为茶叶本身有着利尿、兴奋、降血脂的功能,用茶水,服药可以增强它的药效。

健康小提示

用白开水服药最好

看来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应该根据具体服用什么药来定,但在没有弄清药物性质的情祝下,还是以白开水送服为宜。

10.有些药在服用期间忌饮酒

酒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许多人离不开的“朋友”。但是服用某些药物期间不能饮酒,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

1.损害肝脏

酒进入人体后,一般在胃内停留半个小时左右,只有约20%至30%被吸收,余下的由小肠和十二指肠来吸收,再通过血液到肝脏进行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分解酒精的场所,如果将酒和药同时服下,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使有毒物质在肝内蓄积,造成肝脏损害。

2.使癫痫药失效

一般来讲,服药期间饮酒(包括药酒、含酒的饮料)是能够影响药物疗效的,甚至有时还会发生意外,严重者会引起药物中毒或死亡。市售各种品牌的酒类及含酒精成分的饮料,其主要成分是含不同浓度的乙醇,长期喝酒者由于酒精使体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增强,能加速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钠、苯妥英钠、安宁、利眠宁、安定、安眠酮等的代谢,使血药浓度降低,如嗜酒的癫痫病人在服用苯妥英钠前后饮酒,会使该药物疗效降低,甚至诱发癫痫发作。

3.造成严重低血压

酒精的扩血管作用可加强降压药和利尿药的降压作用,如肾炎病人服用利尿药、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如利血平、胚乙咤、降压灵的同时又饮酒,则会造成严重低血压,有时甚至会发生意外。

4.胃肠道出血

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正痛片等大多数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如果病人服用这类药物的同时又喝酒,则会大大增加其不良反应引起胃肠道大出血,特别是患有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最危险。

5.与安眠药的协同作用

酒类不宜与安眠药同服。因为酒中的乙醇能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安眠药的吸收量大大增加;而且酒精本身在量大时对于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也是由兴奋性转化为抑制性,这样双方“协同作用”,会使人的大脑皮层细胞受到强烈的抑制,从而导致人长时间昏睡不醒,严重时可造成死亡。

6.引起低血糖反应

酒精与胰岛素等降糖药有协同作用,是因为酒精可促进体内胰岛素的释放,若两者同时使用可致病人血糖过低,主要表现为突然头晕、眼花、出冷汗,有时会出现全身极度衰弱症状,甚至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病变。

7.使避孕失败

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如果经常喝酒,会使避孕失败,因为酒会加速避孕药的代谢。

健康小提示

服药期间远离酒精

鉴于酒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确很复杂,而且有时是难以预知的,所以建议在服药期间(尤其是服药前后)应避免饮酒,即使是啤酒、葡萄酒或含酒精的饮料最好也不要饮用。

11.乱吃感冒药有隐患

由于感冒通常被人们视为小病,各处药店均有治感冒的药,购买方便,人们常常随便自行购药服用。

不少人对一般风寒感冒,无论发热与否,都一概认为由病毒引起,大量服用羚翘解毒、银翘解毒、板蓝根冲剂,甚至牛黄清宫丸等。结果,致使过用寒凉,冰伏邪气,则反而造成热不得透,病情难愈。感冒症状虽然大体相同,但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必须辨证施治。

感冒是四时常见的外感病,按着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个基本类型。

风寒感冒:是由风与寒邪致病,多发于冬季。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流涕、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疗宜用辛温解表药。

风热感冒:是由风与热邪致病,多发于春季。症见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咳嗽痰粘或黄,舌苔白微黄,脉浮数。治疗宜用辛凉解表药。

感冒有好几种,用于治疗的中药感冒药也有好几种。

温性药: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这类病人或发热,或不发热,畏寒。症状轻者可用姜茶、葱豉汤;重者则可选用午时茶或荆防败毒冲剂。

凉性药: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这类病人不畏寒。可选用感冒冲剂、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等。

暑湿症药:湿重于热者,可选用藿香正气片;热重于湿者,可选用藿香正气片加银翘解毒片。

所以治疗外感病,要使中成药发挥应有效用,必须知晓其成分、药性和功能,做到辨证用药,方可得心应手,获取良效。

健康小提示

弄清感冒症状再服药

要先辨别一下自己的感冒类型,然后再决定用哪一种中药感冒药。否则不仅不能治愈感冒,反而会使症状加重。

12.不要躺着服药

有些患者喜欢卧床服药,或者服药后喜欢立即上床躺下,这种习惯很不好。躺着服药片、药丸,而且送服的温开水又少,那么只有一部分药物能到达胃里,即使用多达几倍的水冲服,有一半药物在长约25厘米的食管里就逐渐被溶化吸收,并不能全部到达胃里,致使药物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有一部分药还会在食管内滞留、粘附及融化,结果造成局部药物浓度太高,刺激并腐蚀食管,引起食管损伤甚至使食管发生溃疡。另外,躺着服药也易使药物和水误入气管,引起呛咳。

身体直立时人的食道呈垂直状态,有利于药物下行到胃里,使药物成分尽量溶出,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科学揭示,躺着服药且只喝一口水,那么只有40%的药物到达胃里,其余60%则黏附在食管壁上;而站着服药,并且喝60~100毫升开水,那么药物只需5秒钟便能全部到达胃里。

所以,除非特重症患者可以稍稍仰卧服药,一般的患者都应站立服药(坐着服药也易使药物粘在食道壁上)。而且服药时要多喝水,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是站立着或走动一会儿。即使是重症患者,也应尽可能保持站立2分钟,至少在站立服药后再站立1分半钟,以待药物进入胃中。

健康小提示

站着服药最好

由此可见,吞服药物应采取站位为最佳方法,或至少是坐着,并且送服的温开水不得小于100毫升。服药后最好再站2分钟,以便药物能完全进入胃内。

13.不要用果汁服药

果汁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果糖以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饮料,常为孩子们所喜爱。所以,有些家长往往把一些苦味药同果汁一起给孩子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有些药,如健胃药龙胆大黄合剂,是利用药的苦味刺激舌部的味觉感受器,促使胃液分泌,以达到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目的;又如止咳药氯化铵是通过刺激胃粘膜神经,经大脑中枢反射性地兴奋气管、支气管腺体的神经纤维,促使腺体分泌增加。从而使痰液变得稀薄,易于咳出。如将这些药物与果汁同服,就会削弱药物的作用。

另外,由于果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呈酸性,如将一些不耐酸的或碱性的药物与果汁同服,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如磺胺药与果汁同服,会使小儿的尿中有结晶析出,加重肾脏的负担,对患儿的健康不利。

消炎痛、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若在酸性环境中则更易对人体构成危害。轻者损伤胃粘膜,刺激胃壁,发生胃部不适等症状;重者可造成胃粘膜出血。

所以,给小儿服药不宜用果汁及酸性饮料送服,若要食果汁饮料,也必须在服药后相隔一个半小时以上再饮用。

健康小提示

如何让孩子服用苦味药物

对那些不愿服用苦味药物的孩子,千万不要将药物和果汁同服。为了能使孩子容易接受,减少药物的异味,可少量添加些糖水、糖浆;也可以把药物包在食用糯米纸中,给孩子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