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越简单越好
10543500000005

第5章 不伪饰自己:外圆内方,坚持自己的底线外圆内方是简单做人的根本(4)

其实我们并不差,只是我们的心态发生了问题,例如,妄自菲薄,一概而论,只看消极的不看积极的,毫无缘由地责怪自己……每天我们都会发现,很多人不再努力了,因为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们小看自己,总觉得自己渺小,什么都不行,而正因为他们这么想,他们真的变成了想像中的那种人。他们需要重新振作起来,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我们要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对自己做全面正确的分析,多看看自己的长处,多想想成功的经历,而不要拿自己的短处比他人的长处。假如每个人都不停地与他人比较,受他人的影响,甚至试图仿效他人,就不会有真正的自我与快乐。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不同,只要你认识到自己确实有不足并努力改善,也认识到自己有不少他人没有的优点,就会取得心理平衡。

在自己的外在条件确实不尽如人意时,可以通过扩大自己的内在修养来补偿,用心灵的光晕和闪光来补偿缺陷和不足。例如,有的人虽然其貌不扬,甚至很丑,但是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因而也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和尊敬;有的人学历不高,背景不强,可是却能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来充实自己的内在修养,孜孜不倦,从而改变自己的劣势等等。外在的改变能带来信心的增强。

当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种种曲折时,理性应该时刻以它的光辉为我们指明方向。在困难与问题面前,我们不要盲目轻信直觉,为自己妄下断语而阻断前进的路途。试想一下,假如有人问你是否能把鞋带系好,你肯定会信心十足地回答:“没问题。”为什么你可以回答得那么肯定呢?因为你已经成千上万次做过这件事了。同理,若想进入自己始终还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并有所成就,你就一定要树立取得成功的信心,并不断地从多方面练习自己的信心,学习想像且感受那份自信。

假如你有意退却,请冷静下来,先认真分析一下有没有理由。假如是感觉自己不行,就问自己为什么不行,不要说“上次也是这样,我真的不行”之类消极的话。想想最初的情况,当时你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问题,也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自己根本就毫无经验。你在没有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了初次尝试,当时你唯一得到的帮助便是他人对此事的描述,你甚至只是凭自己的想像行事!可这次不同了:有了上次切身的体验,你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正好轻车熟路地大干一番而且肯定可以成功的——为什么反而要退却呢?

因此,每个人都不应该低估自己的能力,遇到事时不要去想怎样去逃避而是怎样去面对。

对自己寄予厚望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应该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你所做的事,他人不一定能做得到;而且,你之所以是你,必定有些相当特殊的地方,我们暂且称之为特质,而这些特质又是他人无法模仿的。要是你不相信的话,不妨想一想:有谁的基因会和你完全相同?有谁的个性会和你的一丝不差?

基于这种种重要的理由,我们相信:我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只要你认准了路,确立好人生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心无旁骛地前进,相信你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然,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四季中永远享受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但是,假如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后匆匆走了,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许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假如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翻不过的山,也没有趟不过的河。只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难”这个词语。

生活中的不幸,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而这些不幸早晚都会过去的,时间会冲淡痛苦的感觉。把“这没什么了不起”这句话在心中重复几次,决不能因不幸的打击,就变得憔悴万分,而应该不再痛苦,振作起来,干你自己该干的事。

但是,有时候他人或者整个大环境会怀疑我们的价值,所谓“三人言而成虎”,久而久之连我们都会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请你千万千万不要让这类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你会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记住,你有权利去相信自己,因此,请大胆地去做吧!并且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一定行!

20世纪心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可以通过自我肯定,来塑造一个真实的自己。

要充分肯定自己,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你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结果你就会变成个有价值的人,做有价值的事。

乔爱斯博士是一位很有名的专栏作家与心理学家。他说:“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人格的核心,它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学习、成长与变化的能力,选择朋友、配偶与职业等等。坚强的积极的自我心像,是成功的最坚实的基础。”

他还说:“虽然命运和我开了个太大的玩笑,比如遭遇车祸受伤,比如高考失误让我有坠入谷地的痛楚……但玩笑之后,我懂得珍惜青春与生命,学会笑对人生中的不幸与苦难。因此有个曾供职于《东方》文化周刊的编辑说我是个‘强者’,‘强者’我不敢当,但我还算是个足够坚强的人。”无论多少压力冲向自己,我都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够停止飞翔,在飞行的过程中,我要渐渐学会喙自己的羽毛,用舌添自己的伤口。”

你如果希望自己变成更有自信的人,你就可以经常想: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当你脑海中重复想像自己最有自信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画面,听到声音。没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真的很有自信,你的行为也都会配合着你的思想去行动。你的思想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

实现自身价值,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对事物的价值都有一个大致的评价,知道什么是珍贵,什么是微不足道。那么,我们自身的价值何在?热门话题,流行时尚,理想职业,最新潮流……在社会的喧嚣中,在他人的影响下,很多人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真正的价值,总是按照他人的看法设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生活在别处”。

一般人总是相信,当他们投身于时下最为热门的行业,就俨然处于社会光环的中心,就会得到权力、地位和财富,实现自我的价值。不过,等花尽毕生的力气追求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自己所追求的很多“热门”根本不适合自己,或者根本就没有意义,只是炫目的泡沫而已。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面对大家的请求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免得他扫了大家的兴。

小伙子认为大家想看他出丑,因此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酒吧老板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这个小伙子后来居然成为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Nat King Cole)。

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或许永远都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事的事业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工作。我们熟悉了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害怕变化。我们就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才华。开阔视野,多去尝试一下,或许你会在其他的领域做得更好。

“人摆错了位置就永远是庸才。”事实上,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垃圾随地乱扔,荒废了自己的才能。我们现在身处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的运作强调把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资源,应该寻找最适合我们的岗位,并对自己的兴趣保持一份坚定与执著。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经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

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难道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他人更瞧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你,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充实、发掘自己,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的确,假如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就别指望他人会器重你。

凡·高的画,很多人看过后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那黄色炽热的色彩和充满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强烈的感受。凡·高的一生有着坎坷的境遇,他从26岁才正式开始学画,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学习绘画很晚,而且我的生命很可能也只剩下十年的时间了,因此,要加紧创作。”果然,他在36岁就过世了,但是仅仅十年间却留给我们很多不朽的作品,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绘画时代。

“做人难,做事难。”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的确,人生不易,为了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要自我奋斗,要参与竞争。成功者固然踌躇满志,令人羡慕,折戟沉沙者只能令人同情。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自己在做人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简单,是一个人必须经常思考、揣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