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越简单越好
10543500000003

第3章 不伪饰自己:外圆内方,坚持自己的底线外圆内方是简单做人的根本(2)

无论你的一生是平淡还是辉煌,无论你是长成大树还是小草,无论你是杰出还是平庸,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信念,取决于你的勇气。你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在优势,增强自信心,消除懦弱感。胆小的人,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自己。一个进取的人,必须具备英勇无畏的品格和超人的创造力。在人类历史上,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英勇无畏而又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做个不受气的人

生存,只要你显示出你是一个不受欺侮的人,你就能够做到不受气。或许你不必处处睚眦必报,只要你能抓住一两件事,大做文章,让冒犯者尝到你的厉害,你就立刻能收到一种“杀鸡儆猴”的效果,以起到某种普遍性的威慑作用。这就好像是原子弹的发明,除了在“二战”中牛刀小试外,没有在战后的任何一次战争中使用过,但它的威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你拥有了原子弹,即使不去使用它,也会对他人产生震慑作用。

做人,首先不能一味顺从他人。

一味顺从是很危险的,这样会阻碍人们营造出和谐与畅通无阻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中,要敢于拒绝,不要过多地自责以及过多地退让。

有些人,对别人的任何要求或命令都采取无条件的同意,驯服的态度已形成一条铁律,他们不愿让他人失望,因此,害怕激起请求者的恼怒与怨恨;他们希望自己做到“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从而塑造和维护自己的老好人和大能人的形象;他们觉得“不”是一种无礼和否定,假如想与人和平相处,“不”字就不能出口。长期如此,他们不仅一直不说“不”,就算想说时,也不知如何去说。

是否一味地迎合、满足他人的要求,就能营造出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呢?

当然不是。由于不会拒绝而一味地说“好”,事后一方面会为勉强承诺而自找麻烦——接受你并不喜欢去的邀请、买一些你完全不需要的商品、忍受你本来不欢迎的造访、做许多违背你原则的事……你勉为其难地做这些事,满怀厌恶和沮丧。这些厌恶、沮丧反而会损害你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你会因此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感到苦恼、失望和愧疚,你感觉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你以一副虚假的面孔,滔滔不绝地说着谎话,你的形象是如此的苍白。以这种形象去与人交往,又怎能为人所尊敬呢?有的时候明知无法办到,却答应下来,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济于事,很容易招致委托人的恼怒——因为你误了人家的事。

做人,要树立不易受欺侮的形象。

树立一个自信、泼辣的形象,是确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条很重要的处世技巧。所谓的泼辣,便是敢说有的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敢为有的人不好意思表现的举动。敢拼敢干,口才好,因此,很少有人敢引火烧身,自讨没趣去招惹你。这一形象在时时刻刻提醒那些恶人,欺侮我是要承担后果并付出代价的。总之,树立一个自信、强悍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一形象,就好比是种下了一棵大树,从此,你便可以在树阴下纳凉了。

塑造实力派形象,就是平时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羡慕的专业本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等,这些都会在周围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印象,即,你是一个能量巨大的人,不发威则已,一旦发威则后果难当。因此,人们一般不敢招惹这类人物,持有这种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气。

做人,要该出手时敢出手,不纵容恃强凌弱者。

假如面对恃强凌弱者,放弃反抗,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只会使对方得寸进尺。只有勇于反抗,敢于斗争,才能使自己成为强者。

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相似,时有“弱肉强食”的现象发生。一类人总爱处处占他人的便宜,凌驾于弱者之上;而另一类人就是所谓的“受气包”,很自然地成了前者嘴里的肉。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受气包”,那些经常成为众人发泄对象的人,之所以在不受气的道路上迈不开步子,往往是因为他们首先用自己的左脚踩住了右脚。他们在第一次受气时就放弃了反抗的企图,这一行为的反复便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和社会交往模式,即,你觉得自己可以忍受这种逆来顺受的生活,而他人则认为你就应该逆来顺受。因此,你受过的气越多,你就越可能受更多的气。

怎样突破这种恶性循环呢?那就是要勇敢打破第一次。真正地进行一次反抗,让对方认识到你并不是天生就该受别人的气。

很多人选择了忍气吞声的生存方式,往往是由于他们患得患失,怕这怕那,在主观上吓倒了自己。而无数的事实证明,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跨过这道门槛,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卸掉了精神包袱,你反而会活得更加自在。

不敢进行第一次反抗,就不会有第二次反抗的发生,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新世界的滋味有多么美好。而有了第一次的反抗,尝到了其中的美妙,你自然就有动力去进行更多次的反抗。久而久之,你就会修正你的心理模式与社会的交往方式,由一个甘心受气、只能受气的人,变成一个不愿受气也不会受气的人。

做人要机智灵活

当今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者为了跻身到竞争前列,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激烈的角逐和竞争,使社会变化异常。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策。

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另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

在各种经营活动中,机智是一笔大资产。

一位著名的商人把机智列为自己成功的第一要素,他认为自己成功的另外三个条件是热忱、商业常识和衣饰整洁。

由于人们缺乏机智、不能随机应变而造成的错误与损失,不知道有多少。许多人因为缺少机智而糟蹋了自己的才能,或是运用自己的才能时不得其法。还有很多种情况,由于缺乏机智,以致伤害了朋友的感情;由于缺乏机智,商家失去了他们的顾客;由于缺乏机智,律师减少了他们的业务;由于缺乏机智,作家得不到读者的支持;由于缺乏机智,牧师引不起信徒的注意;由于缺乏机智,教师失去了学生的信赖;也是由于缺乏机智,政治家失去了民众的拥护。

美国威克教授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执著与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坏。单纯的执著和单纯的变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我们要学会执著与变通二者兼顾。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假如他缺少足够的机智,不能随机应变、权衡利弊,不能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那么他就不能最有效率地发挥自己的才干。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者在专业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往往由于缺乏机智,事业一无进展。一个人假如有了机智,再加上坚毅努力的精神,便可以使事业有大的进展。

一个机智的人,不但能利用他所知道的东西,并能善于利用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还能用巧妙的方法来掩饰他无知愚拙的方面,这样的人通常更易得到他人的信赖与钦佩。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机智,一则是由于他们不识时务,二则是由于他们思想不敏锐。

机智的人善于交际,能迎合他人的心理。这种人初次与人会面,就能找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将其提出来作为谈话的资料。他们不会过多谈论关于自己的事情,因为他们深知,对方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他们自身的事情和希望。而不机智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只喜欢谈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常常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于是,这样的人便常为朋友们所不喜欢。

机智的人即便对于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轻易在表面上显露。而那些有怪癖的人,往往最容易得罪他人。这种人假若加入一个团体,也一定不为大众所欢迎,不是受到冷遇,便是自讨没趣。

要说种种优良品质,机智可能算得上是最紧要的。机智的人,对于一切事情都能随机应变、处置得当,这样的人才能利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假若我们能够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人相处时特别要注意灵活变通。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灵活变通。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定环境之下,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还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

那么,怎样培养机智呢?一个作家曾经巧妙地写道:

“对于人类的天生性情,比如恐惧、弱点、希望及种种倾向,都要表示同情。”

“对于任何事情,都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要顾虑到他人的利益。”

“表示反对意见的时候,不应该伤害到他人。”

“对于事情的好坏,要有迅速的辨别力。必要之时,做必要的让步。”

“切勿固执己见,你要记住,你的意见只是千万种意见中的一种。”

“要有真挚仁慈的态度,这种态度,能够化敌为友。”

“无论怎样难堪的事,要乐意承受。”

“最重要的,便是有温和、快乐和诚恳的态度。

相信自己:你并不比别人卑微

我们几乎随处都能见到这样的人,他们一生都做着简单而平常的事,他们似乎也因此就满足了,但实际上他们完全有能力做一些更高级的事,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胜任。

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进取心来开创伟大的事业,因为他们的期望值很低,因此,不可能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创一项伟大的事业。生活目标的狭隘限制了他们确立宏大的进取心。

米开朗基罗在写给拉斐尔工作室中的一副精巧塑像的一句话是“做一个更了不起的人”。

正是雄心壮志使得美丽的人生有了可靠的基石。它督促我们去完成目标,帮助我们抵抗那些足以毁灭我们前途的诱惑。

假如人类没有创造世界和改进自身条件的雄心壮志,世界将会处在多么混沌的状态啊!

与为了实现雄心壮志而进行的持续努力相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如此地坚定我们的意志。它引导我们的思想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把更加美好的事物带进了我们的生命。

歌德说:“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以足够的才能和坚强的忍耐力来实现它。”

有什么比追寻生命价值更高尚的理想呢?在雄心壮志的激励下,失败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不同的文明下,人们的理想也不同。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理想与其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潜力是相关的。

在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要勇敢地对自己说声“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