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技术:艺术思维
10542700000005

第5章 技术-艺术思维分析理论

思维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思维的创造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分析结果的价值由对象本身的价值和分析本身的价值两个方面构成。同样一个对象,可能因为分析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价值。一般思维分析在任何一个具体领域的思维分析中,其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思维分析的切入角度越多,可能得到的结果越多;思维分析的结果越多,用于思维操作、思维生产、思维训练的话题越多。人们在各个学科、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思维分析行为和经验,这是思维分析理论研究的一类宝贵资源。

最突出的作品、人物、理论,在数量上,是极少的,但其思维含量和思维影响却是巨大的。因此,相应的思维分析,负有重大的学术使命和社会使命。要设计和实施足够数量的直接以具体作品、人物、理论为内容的思维训练。

思维效果的评价始终是思维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不只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评价。效果所显现的,除了内容和形式之外,还有别的因素,例如心理、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对于思维效果的构成作用,常常是思维本身始料未及的。这个现象本身表明,我们不能就思维谈思维,而应当在一定的背景和系统中来把握思维分析。

一、思维分析理论

思维分析可以在许多角度上进行。例如,第一章所讲的“艺术思维-技术思维-‘技术-艺术’思维-‘技术-艺术’思维史”的思路,就是一种对“技术-艺术思维”的分析。这里所谈的一般思维分析,是指对思维进行类型、内容、方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分析。主要说明基本的思维种类、内容,强调一些思维方式,介绍思维结构分析的要点,指出思维语言在全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以便在对技术-艺术思维进行分析时,能够有一个一般思维分析的基本思路。

1.思维种类

常见的思维种类主要有:

(1)按思维形式的不同,可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

(2)按思维内容的不同,可有:理性思维-非理性思维。非理性思维中特别研究悟性或顿悟、直觉、灵感及其相应的思维。

理论思维-经验思维。特别强调对经验思维的研究。

具体思维-抽象思维。

科学思维-技术思维-艺术思维。技术-艺术思维属于这一分类思路中的一种复合形态。

(3)按思维方向的不同,可有: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

(4)从思维主体的形式来分,可有:个体思维-群体思维。

任何思维,都有“独想-联想-想象-推想”“抽象-概括-比较-具体化-系统化”“解构-建构”“分离-组合”等活动形式或操作形式的不同;都有“有意识-无意识”“(显)意识-潜意识”“理性-非理性”的分别;都有“准确-模糊”“具体-抽象”的差异;都有感觉、感情、潜意识等因素的参与;都有其体现人的聪慧和产生实用价值的机会;至少在以上类别中,可以彼此组合。

2.思维内容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的具体事物内容。包括思维主题、思维单位(形式、感觉、观念、认知、思想等)以及相应的思维结构和思维语言。例如,技术-艺术思维的思维主题是,如何以技术手段表现艺术目的,如何以技术手段帮助艺术发现,等等。

事物内容本身的特点,影响相应的思维的特点;一定的思维类型、思维方式、思维结构、思维语言,也影响所能反映的事物的特点。例如,同一事物存在,在两种不同思维的人那里,可能成为很不相同的两种样式的事物。对于技术-艺术思维来讲,思维内容就是具体的技术、艺术以及技术-艺术复合体,就是具体的技术-艺术作品、人物和理论。内容性、思想性,是技术-艺术思维的内容分析和评价的基本话题。

对于思维内容的分析,通常需要考虑思维的准确性、广阔性、深刻性等指标。思维内容分析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时,要想到相应的可能的思维情形;在对具体某一思维进行分析时,要想到相应的可能的事物情形。例如,在考虑“复合型任务”“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事物内容时,应能想到相应的“复合型思维”的情形。反过来,在考虑“复合型思维”这样的思维内容时,应能想到相应的“复合型任务”“复合型人才”的事物情形。

3.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指,个体或群体的思维者,对于同一问题的一定角度、思路、价值取向、个性等各种思维因素总合而形成的思维样式。比如,在技术-艺术思维中,有的人强调技术因素,有的人强调艺术因素,有的人则注意到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于是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如,在语言表达方面,麦克卢汉讲究最能适合传播的表述,本雅明追求在一句话里说清尽可能多的意思,典型地体现了作为他们特质的思维方式。

这里提出几种对于技术-艺术思维来说比较重要的思维方式:

(1)事物思维方式——把任何现象、对象都放到一般事物的角度去考察的思维方式。像历史思维必须有历史感一样,事物思维必须有事物感。如关于事物的位置(“位置效应”“边际”)、分布(“二八律”)、距离(“距离效应”)、数量(“数量效应”)、形式(“形式效应”)、结构(“参构”“共构”“预构”)、全息性(“全息元显现整体或某一部分”)、显现性(“同一现象、规律、结构,可能在某一主体、角度、时刻、方式等情境中得到显现”)等内容的事物思维在技术-艺术思维中的体现和应用,以及从技术-艺术角度对这些一般事物规律的思维。

(2)人类思维方式——从人类角度(人类名义、人类行为、人类历史、人类未来等)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峻说“我希望我能编辑出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坠落的灵魂”。体现了一种人类思维方式。又如,像人类最初的原始艺术孕育和诱发了后来的原始哲学思想、科技认识、文字、美术等等文化的创造意念一样,可以推知,任何时候的艺术对于后来的文化也都应有一种孕育和诱发作用。再如,技术-艺术思维体现了人类关于形态复合、价值整合的思维方式。

(3)实物思维方式——以具体实物为单位、为主体的思维。或,站在具体实物角度进行的思维。“实物”包括客观已有的和主观创造的两大类。同“拟人化”相似,实物思维方式可以看作是“拟物化”的一种过程。如,将自己的愿望、思想、感情等投射于具体的作品或产品等实物的思维。

(4)体物思维方式——将自己和具体实物融为一体的思维方式。例如,在一定经验和训练的基础上,人就会将技术或“技术-艺术”融入自己思维能力和躯体操作能力之中。

(5)感觉思维方式——凭感觉进行的思维方式。或,以感觉为单位的思维方式。在技术-艺术思维中,特别需要研究艺术感觉、技术感觉和技术-艺术感觉及其相应的思维。

(6)感情思维方式——依附于、借助于感情的起伏变化过程进行的思维方式。“对感情的思维”和“以感情为内容的思维”,有所不同。在技术-艺术思维中,特别需要研究在技术-艺术活动中的感情表现及其相应的思维。思维不是冷冰冰的。如,技术家、艺术家基于人类思维的创作激情进行的思维。

(7)结构思维方式——以事物结构和思维结构为内容的思维方式。事物结构和思维结构,都表现为一定的角度(或事物的方面)、模式、模型、集群形式,都有一定的语言形式。技术-艺术思维可以大量运用结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9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埃舍尔30年前作品中的视觉模拟和今天的虚拟三维视像与数字方法是如此相像,而他的各种图像美学也几乎是今天电脑图像视觉的翻版,充满电子时代和中世纪智性的混合气息。因此,有人说,埃舍尔的艺术是真正超越时代,深入自我理性的现代艺术。也有人把他称为三维空间图画的鼻祖。对这里的“感觉行为-机器行为”的相似性的研究,属于一种结构思维方式。

(8)使动思维方式——设计、创作能够使人们按照自己意志和能力以互动、产生、创造的方式参与艺术活动的技术平台或产品过程的思维方式。

(9)内容思维方式。基于对技术-艺术具体表现内容的深刻、独到、有效的理解的要求的思维方式。有时是需要直接借用已有的理解,有时则是需要靠自己的创造来完成的理解。

4.思维结构

(1)思维角度。看事情的出发点。或,思维的起点。角度是思维所依据或针对的事物的某一因素、方面。同一事物,可以从无数多个角度出发去思维并因而显现出事物的无数多个方面;任一角度,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显现事物某一方面或某种性质的作用;没有任何两个角度是完全等同的;角度一变,一切都变;就某种标准而言,客观上存在着一个最佳角度;思维能力越强,思维角度越多,出现最佳角度的几率也就越大;角度是一类重要的思维资源;要不断了解、学习别人是“从什么角度出发而取得某一成绩”的这一基本的思维事实;在按照一定角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要同时关注“角度认知-角度实现”能力。

(2)思维模式。思维中经常出现或使用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普遍性和意义的结构形式。思维模式通常是自然存在的,可以用“逻辑形式-形象形式-动作形式”的语言来表达。在经过一定训练后,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某一模式。学习和使用思维模式,可以练习如下发问方法:这个词(这句话、这段话;这幅图、这种声音等)体现了什么模式?表面上、直观的,体现了什么模式?深层的、隐含的,体现了什么模式?这个词(句、段;图、声音等)和那个词(句、段;图、声音等)之间有何联系?一般来说,对于思维模式,需要“总结-研究-套用”。思维模式是思维分析、操作、生产、训练的基本单位和方法。

在技术、艺术领域,“风格”“样式”“程式”“技法”等说法,其基本意思、性质,属于模式范畴。

(3)思维模型。指思维内容中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事物。思维模型具有长期的、需要反复思考的研究和参照的价值。一些典型的事例、人物、现象等,都可能是一种思维模型。如,一个典型的技术-艺术作品或人物、理论,就可能在长时期内成为技术-艺术思维理论课题研究的一个模型。

又如,罗丹认为,以一线(一画)统贯大宇宙,呈现生命的自由自在,就是胆识与决断的表现。宗白华认为,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有这样的胆识与决断,“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一画之法立而万物着矣”(石涛《画语录》)。这太虚、这一画,不正是自然和法则么?不正是宇宙之间流变着的光与影么?汉语文字就存留着这万象流变中的光与影,因而具有一以贯之的宇宙活力。这里的思维模式可有“一画-万物”“一笔-太虚”“一笔一画-万事万物”等;思维模型可有:“一以贯之的宇宙活力”“存留万象流变的光与影”等。

作为少林寺标志的少林寺碑林中的朱载堉《混元三教九流图》碑,立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至今已有441年,当时朱载堉才29岁。朱载堉用漫画的手法将佛祖、老子、孔子叠加于一体。他在碑文最后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大意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应为一体,九流本出一源,各教应相互借鉴,开放包容。此图构思巧妙,寓意深远。朱载堉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他精通百家,而且是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里的“将佛祖、老子、孔子叠加于一体”“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等内容,极具思维模型价值。可与拉斐尔《雅典学院》的思维方式相联系。

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1611-1680)说:“妙就妙在让不善于诗词的人作诗,不善于书法的人写字,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那就是神的造化”(《闲情偶寄》(原文为:“妙在不善咏者使咏,不工书者命书,然后知运动机关,全由神力”。见:奚传绩。中外设计艺术论着精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34.)。又说:“我生平有两大绝技,自己不能让它发挥作用,而别人也无法运用,真是十分可惜。……第一个绝技是辨审音乐,第二个是选址造园”(《闲情偶寄》(原文为:“生平有两绝技,自不能用,而人亦不能用之,殊可惜也。……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见:同上,33,31)。这些经验和表述,对于研究悟性及其训练、绝技及其总结和传播等问题,有着十分深刻的思维模型意义。数字媒体艺术中,用Photoshop进行图形创意,运用不同的功能模块,调整相关参数,可以实现几乎任意的图形效果。对于未学过美术的人,也能做出比较理想的美术作品。从这个意义看,Photoshop的“奥妙”,也可看作是“神的造化”。这里,我们看到,为世人公认的中国古代哲学及其思维中人人觉得高明但又深不可测的着名论断,例如,魏源讲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可以祈天永命,造化自我立焉。是故人能与造化相通,则可自造自化。”(魏源:《魏源集》(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5.)等,现在已经可以在数字技术中得到实现。 再如,数字媒体作品的“未完成状态”模型。数字媒体所具有的0与1数字信息的数字化特征,可使作品总是处于“未完成状态”,即存在着进一步修改、撤消、更新、解构和反编译的技术可行性。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数字化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 (4)思维集群。指思维中具有时空连续性、集中性的一连串事物的集合形式或分布方式。有价值的事物和思维往往是集中分布的,有时甚至仅在一处一人一刻。发现一个或少数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就很可能在附近还有其他与之相似或密切相关的一群事物;同样一批事物仅仅因为数量较少、分布较散,而可能难以产生某种思维结果,因此需要人为地按照某种线索而使其集中。“物以类聚”,聚而能生。基于某种线索而有的思维集群,可以产生集群效应。如,把人类对同一话题的所有有价值的思维角度或思维方式、思维成就集中在一起,成为一串、一群等形式,由于一群事实的集中存在而可能容易导致某种意义、想法、感觉的产生;通过一组图像整体或有关形式,才能共同地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种思想。等等。又如,摄影发明史的两个源头,达盖尔和卡罗式摄影术,也许就正好启示了这两种可能:被当作艺术的,作为绘画的竞争者的摄影,和被当作媒介的摄影;为悬挂在墙面而拍照,或者是为大批量地印刷成画报而拍照(模式:悬挂-印刷;不可复制性-可复制性);达盖尔摄影术更像一面镜子,而塔尔博特的卡罗法摄影术更像是版画(模式:镜子-版画);电视发明史的两个源头,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机械式电视,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的电子式电视(模式:机械式电视-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这个例子中,第一次自然集群,出现具有一定结构的两个类别。第二次人工集群,将这两个事例连结起来,出现具有相似结构的两个实例。顺便说明,两个实例分别都有时间上的惊人接近的巧合:前者是1837年和1835年,后者都在1925年。两次集群都自动显现出某种一定的初步的关于人类思维产生规律或特点的印象或结论。例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许多毫无联系的人们都在从事着相同的思维和研究,而在他们,或许认为世界上拥有这一奇特想法的人只有自己。等等。 再如,1996年出版的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中文全译本)一书,将数学家哥德尔、艺术家埃舍尔和音乐家巴赫进行了比较。这是按照“人类思维不同领域的共性”的线索进行的一种思维集群研究。 应当指出,不断发展的、目前已自动显现出来的“搜索-搜主义-搜商-搜我”样式的搜索技术,为思维集群带来许多方便、结果和启发,并具有按照“人-机”结合模式进行思维的普遍意义。思维的“角度-模式-模型-集群”,与事物的“方面-模式-模型-集群”对应。根据对“事物-思维”两者之间具有对应和同构的关系的认识,“事物结构-思维结构”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即,事物是思维的事物,思维是事物的思维。理论上讲,思维分析应能从一切事物信息中分析出所需要的思维信息。5.思维语言 表达和表现思维活动的语言。包括思维理论语言和思维经验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形象语言(图语、声语、体语、物语)、事实语言等语言形式。思维语言在全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思维形式化的核心内容。如“你是怎么想到的?”“就在这儿找感觉!”“一看到这些东西,我的脑子就兴奋!”这样一些经验说法。又如思维的“角度-模式-模型-集群”这样一些结构性理论说法。需要注意,思维语言可以有许多种,例如,最常见的形式逻辑语言,就是一种。只要找到合适的思维语言,思维活动就容易表达、交流,就容易感受到思维的存在和力量。即使是最为成熟的抽象理论思维者,也还是需要用极为明白晓畅的语言来表达某一在一般情况下看来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不易说清的思维。 二、技术-艺术思维分析理论

技术-艺术思维分析理论是指,关于技术-艺术思维分析的思想和方向的认识与表述。作为思想,主要是指对技术-艺术思维的性质和优势的认识与追求;作为方向,主要是指进行技术-艺术思维分析的具体内容以及对技术-艺术思维本身的分析(如思维操作分析、思维生产分析、思维训练分析、思维应用分析等)。一般思维分析理论,是进行技术-艺术思维分析的基本工具。 1.技术-艺术思维的性质和方向 技术-艺术思维的性质,最根本的,在于它的复合性。复合型思维是一种具有一定组织水平或结构成熟度的格式塔,具有基本的复合形态的高层独立性(来源于部分而高于部分的新的独立形态)和同构的普遍存在性(本质性的结构相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就是说,越具抽象性,也就越具普遍性。作为一种新的形态的技术-艺术思维,应能在这样的方向上,有所作为。复合型思维的产生是思维发展史中一种类型的分化的结果。即,从专门化意义上,具有了必须按照某种复合要求来进行专业思维的性质。这种思维,有其严格的概念界定和功能定位。两方面、同时性、一体化,是复合型思维的基本特点。在不同层次的复合中,可以见出许多在独立形态中看不到的现象和功用。复合型思维在发育程度上会有许多差异。“物理化学”“解析几何”“政治经济学”等等,是人类思维史上复合型思维的成功范例;谭(元寿)派唱腔与现代内容的复合是京剧改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实践,但是还需要相应的复合型思维理论研究给以支持;“中西医结合”的思想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但作为复合型思维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复合型思维,具有一定的形式、结构、功能和机制。作为一种复合形态,第一,在深层次上,应能查明“技术-艺术”在事物结构上的同一性、契合性,在微观的、高层次领域的、在各自特有的显现性(发现、表现、实现的能力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对应和融合。第二,在表面层次上,应能认识“技术-艺术”在实际操作上的同一性、契合性。复合形态能够显现其构成者各自的某些在单一形态中所没有的新的特性、关系和结构。例如,“集大成、得智慧”的思路,是钱学森对于作为复合形态的“人机结合”的思维的一种认识;奈斯比特的“高科技、高情感”的思维方式,也有与之相似的情形;人们常说的“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之类的思路,也是如此。所有这些特点,都需要有相应的思维功效来支持。

技术-艺术复合思维的功效就在于,它可以把技术和艺术统一起来进行整体思维。这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思维训练的课题。 2.技术-艺术思维的优势 “技术-艺术”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的结合,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生产力的合力。因此,相应的思维方式,也具有特别的优势。对“优势思维方式”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1)优势思维方式的特点。例如,掌握了结构思维方式,就可能或应该具有以下优势:容易在同一事物和大量事物中找到可用资源,容易举一反三,容易很快找到同构(指事物结构、思维结构中的结构相同现象)支持和启发。以“描述-操作”两种价值为指标看,有的思维方式在描述方面做得好,但是在操作方面不具有优势;有的则正好相反。结构思维希望在这样的两类价值及其结合上,有所作为。这是由于结构思维方式本身具有的资源广泛性、易推想性的特点所决定的。结构思维可能在一切事物中找到思维资源。科技艺术扩大了艺术范围,因而在理论上,应该能有比一般直感世界更多更新的艺术思维资源,从而在“表现自己-反映自然-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这也是科技艺术魅力的一种从思维生产角度来讲的优越性所在;掌握了“优势思维方式”理论,也就可能掌握了全部“技术-艺术思维”课题的理论、推广(向其他复合形态的推广)、应用(在各个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和训练的关键。例如,按照技术-艺术思维方式进行创作等问题解决思维以及相关理论思维,比单一地按照技术思维或艺术思维,更具优势;将技术-艺术思维应用于人才教育,对于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复合型人才能力结构的核心是复合型思维;将技术-艺术思维应用于“艺术-设计-语言”各个领域,应用于各个具体的技术-艺术门类(如影视、动画、编导、教育技术等),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2)不同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优势性差异。有“先进-落后”“有用-无用”的不同。与先进、高效的理论、思想、方法、技术、信息、资源、机会一样,优势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生产力。优势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准确、便捷、高效,容易到位于较深刻的思维空间,容易把握较有利的思维时机。其基本表现有如:占有某种角度、模式、模型、集群,使用某种思维语言。

例如,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走的是高投资、高回报、服务全球成熟高端受众的国际化路线,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则是以低成本、简单创意、并不十分精致的制作、本土化市场为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夫熊猫》的成功是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无数成功案例中的一个,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则是不成熟的中国动漫产业碰巧遇到的一个成熟的案例。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组会秘书长王六一认为:“一个必然,一个偶然,两者的产业落差或者说反差是巨大的,其传递的本土精神、国家形象更是无从谈起。这个巨大不可忽视的空间,从消极的意义上看,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其实就是中国动漫的机遇。”(3)一种思维方式的“可能优势-现实优势”,是有区别的。“可能优势”是指,某种思维方式和其他思维方式相比较,理论上被证明为具有优势或应该具有优势。作为规律讲,应该在具体个人身上得到实现;“现实优势”是指,某种优势思维方式,在具体思维者身上得到了实际的思维结果,从而在实践上具体证明了优势所在。技术-艺术思维,在很长时间内,都会有不同情形的“可能优势-现实优势”。 (4)复合思维方式有相当的人为性,其优势体现需要一定的条件,与其构成因素的发展状况以及思维者的掌握程度和创造力水平有关。如,可以通过结构思维角度,在技术-艺术双方寻求资源,促进互动、启发,使能产生想法。 人类的优势在于思维,个人的优势在于思维。一个人因为有了独特的、强有力的思维,便有了某种特别的资本、资格,因而就有可能在许多方面占有优势地位,如果他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实现的话。根据对“优势思维方式”的认识,技术-艺术思维的优势,应能表现为:(1)思维资源更丰富,思维目标更集中。技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技术思维,都是问题解决思维。但技术-艺术思维总能站在整体角度,去发现和解决更多、更难、更有意义的具体问题。研究技术-艺术思维的根本价值在于,期望从中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或方式。 (2)具有复合思维能力。具有复合思维能力的人,优势在于,只有他才有机会、有平台,专门探讨各个复合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和机制,能够在几种思维方式和所由构成的整体思维方式之间来回转换。而不具有这种复合思维能力的人,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3.关于技术-艺术的“作品-人物-理论”思维分析模式

技术-艺术思维分析,可有许多思路。这里介绍根据分析对象形态不同而进行的“作品-人物-理论”分析思路。基本观点是:“作品-人物-理论”三种形态,是体现一个领域思维状况和思维能力的典型载体,具有丰富显明的信息。事物及其思维,通常是在发展到“作品-人物-理论”形态时,就可以认为是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状态。而对成熟形态的事物进行思维分析,具有普遍意义。 在方法上,第一,以迅速形成自己的思想为标准。对现有“作品-人物-理论”资料,集中精力主要发现和整合其成就因素、合理因素。第二,把分析过程本身作为一种思维生产过程。对同一个“作品-人物-理论”,常常需要在不同情境、观点、方法中,反复多次地进行思维分析,并使几种不同的分析意见能有一个整体的形式,以便在不断且不同的分析中,得到更进一步的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