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取向能力,是指人选择、定位、坚持和实现人生事业奋斗目标的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和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特别是超越他人的创新事业,必须具有目标取向能力。这种目标取向能力,就像探照灯的聚集效应一样,能够使你排除各种干扰,紧紧盯住自己所需要的目标,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集中精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种目标取向能力,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也来源于学习研究的发现和榜样的启发。
在自然界,万物的运动,既有内在的规律,也有发展的目标。大江奔流,无论有多少曲折坎坷,总要流向大海;雁飞南北,不顾万里征途,总要飞向既定的目标;蜜蜂采得百花后,总要飞回巢穴酿蜜甜;猛兽追捕猎物,咬定目标穷追到底;茂密的森林里,任何一棵树都在向上争取自己的空间。因此,目标取向能力,也是自然界万物运动或生存发展的能力,而且是一种自然法则。
在人类社会中,一个国家要有自己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现在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政党要有实现自己使命的目标,共产党人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远大的理想目标;一个人也应当有自己学业和事业的奋斗目标,唐僧西天取经,牢记唐王李世民的嘱托,“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历经八十一磨难,终于实现了西天取经的目标。因此,目标取向能力,是人类社会各种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能力,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法则。遵循这个法则,就会事业有成;不理睬这个法则,必然是一事无成。
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说:“凡成功者,凡有大作为者,无不是先有目标,再有积累,再有优势,再有突破的。”他还强调说,人要“围绕着目标去求师,围绕着目标去思考,围绕着目标去旅游,围绕着目标去实践”。也就是说,不仅要有目标取向,而且还要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自己选定的目标上,善于排除来自自己和环境对目标的各种干扰。无数科学家或有所作为者的经验证明,只要专注某一项目标和事业而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做出令自己满意也使别人也吃惊的业绩来。与此相反,所谓“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的。
实证例说:英国博物馆里“马克思的足迹”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也是震撼了整个世界的历史巨著。他从1843年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一直到1883年3月14日临终,用了整整40年的心血,才完成了《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资本论》第1卷,是经他自己校正出版的,第2、3卷是恩格斯帮他整理出版的。
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每天坚持到英国博物馆阅览室去研究有关资料。他在埋头阅读和研究资料时,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回擦地,天长日久以后,竟把他固定坐位D行第2号桌子下的水泥地,磨出了一道凹下去的印子,人们传颂为“马克思的足迹”。这足迹,显示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寻求真理和解放的坚定目标及伟大理想。
马克思本来是学法律的,而且爱好哲学和历史,他于1841年以《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出色论文,获得了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移居科伦,担任了《莱茵报》主编。在办报工作中,他广泛接触了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并参与了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案问题的辩论。他曾经以贵族们占有的是土地和地上的树木,但树枝从树上掉下来之后,就不再是贵族们的占有物,穷人家的孩子捡树枝,也就不是盗窃的论辩,为穷苦大众伸张正义,反对议会立法。但从此事中,马克思感到自己经济学知识的不足。用他自己的话说,“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问题的最初动因。”
马克思在选定了这个目标之后,为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阅读了大量图书资料,其中作过笔记和摘录的书就有1500种之多。马克思不仅重新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家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的著作,以及英国经济学家富拉顿、图克、托伦斯、加尼尔、西尼尔等人的著作,还重读了欧文的著作,并且学习研究了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地质学、天文学、生理学、解剖学及各种技术科学等。据研究统计,马克思所写的笔记本,包括手稿、摘录、提纲、札记至少有100多本。由此可见,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马克思的一生,是在艰辛生活的磨难中度过的。微薄的、不稳定的零星稿费收入,难以使全家人糊口,有时不得不接受恩格斯对他的生活资助。如1867年8月16日,他在寄给恩格斯信的末尾写道:“15英镑收到了,非常感谢。”在《资本论》的草稿写成后,马克思说:“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但是,他也告诉人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现在,我们有些搞“学问”的人,被一颗浮躁的心所驱使,从网上七拼八凑,不几天就搞出一篇文章来。然而,这究竟又有多少社会价值,是要实现什么社会目标,作者是很少考虑的。但愿人们能从马克思实现《资本论》的创作目标,以及40年的心血和足迹中受到启发和感悟。不要说40年,就是4年或5年,认真研究一个问题,也一定会取得令人欣喜的创造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