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13

第13章 右脑是创新思维的灵魂之家

创新思维是人的最高能级的思维形式,也是地球生命圈中最高能级的生命活力。例如,正是因为首先有了富兰克林盗取天火的创新思维,才有了人类用电的光明;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顺应历史发展的扭转乾坤的创新思维,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如此等等。如果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灵魂的话,那么,创新思维的灵魂之家又在何处呢?国内外生命科学与思维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告诉人们,人的右脑是创新思维的灵魂之家。

也许是由于人类之初对大脑与心脏功能的无知,以及后来难改的习惯和说法,人们总是把心脏与大脑的功能混淆起来,甚至以“心”代“脑”,把大脑的功能说成是心脏的功能。这种习惯说法尽管只是一个世人皆知的说法,但它不利于人们对大脑功能的认识和开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似乎头脑只是发愁和发皱,而锦囊妙计都来自心中。

中国人关于人的性情或智能来源于心的说法比比皆是,至少比来源于脑的说法多得多。如“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心有宏图”,“心想事成”,“心领神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直口快”,“心悦诚服”,“心口如一”,“心服口服”,“心灵感应”,“心心相印”,“心慌意乱”,“心灰意懒”,“心照不宣”,“心醉如痴”,“心地善良”,“心慈手软”,“心眼不好”,“心狠手辣”,“心急火燎”,“心胸宽广”,“心地狭窄”。如此等等,多有以心代脑或以心代神的味道。由于这种习惯所致,一切由“心”所生和所定,人们也就疏忘或淡忘了对大脑的认识和研究。就是本来研究不同年龄或职业人的思维特点及规律的思维科学,也定名为《心理学》。其实,心理学并不是来自心脏的思维科学,而是来自大脑的思维科学。

由于这种习惯说法由来已久,就连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也没有想到叫大脑出来争争功。如果请它出来的话,它一定会说:你们五官都不要争啦,论功劳还是我的最大,因为你们的功能和感觉都是由我控制的。如果我出了问题,你耳朵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就是不聋,也可能听错了,误把狼叫听成羊叫;你眼睛也就成了睁眼瞎,就是不瞎,也可能看错了,误把老虎当牛犊;你鼻子也就成了脸上高出来的一块肉,嗅不出什么味,就是能嗅,也可能把臭当成香;你嘴巴就成了一个无用的或失灵的洞,想张张不开,想闭闭不上。再说,如果没有我的思维、判断、推理和感悟,整个人就会是傻子或植物人,你们五官还有什么功可争!特别是如果没有我的感悟和创造,你们看见的、听见的、嗅到的所有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和用的,统统都不是属于人类的,也不是属于自己的。就是有些属于你,也只能是住山洞或茅草屋,而住不上楼房或别墅;穿兽皮或破衣,而穿不上皮尔·卡丹的西服;吃野果或粗茶淡饭,而吃不上豪华丰盛的东方宴席。当然,你更坐不上奥迪小汽车,用不上电视和电脑等。

收回我们的话题,还是要回答人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究竟源自何处?因此,还得从大脑说起。人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特别精妙的神经司令部。而这个司令部是由1万亿多个脑细胞构成的。其中,有1000亿个活动神经细胞,9000亿个“粘着”、滋润和隔离活动细胞的其他细胞。而在1000亿个神经细胞上,每个细胞又可以生长出2万个“分支”。这个数字也相当于整个银河系恒星的数目。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联结。假定每个突触有两个状态,那么,人脑中的不同状态总数则高达2的10次幂。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整个宇宙的基本粒子的总数。这样,每个脑神经细胞首先是一个感知、记忆或创新思维的单元,而每个脑神经细胞又可以与其他脑细胞发生思维联结,从而形成不同的想像、判断、推理、决策或感悟。如此说来,人类大脑无疑是生物史上最伟大的成功,人的大脑的潜能是高深莫测的。但是,人们对这种潜能的开发,现在说来还是微乎其微。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与右脑,既有分工,又有联系与合作。就思维功能来说,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右脑专司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功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功能。就创新思维的过程来说,一般是由右脑首先接受信息,并在接受信息的基础上产生形象思维或综合思维。然后,由左脑进行逻辑加工,并负责把右脑的形象思维或综合思维转换成语言、文字或图形和图画,从而最终显示出人对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的认识和行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右脑是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灵魂之家。

著名的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的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很多科学发明和创造,可以说都是遵循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和轨迹。

例如,飞机的发明和创造,首先是因为人们看到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从而产生了人能否飞上天空的形象思维。在人的要飞的形象思维中,早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鲁班就设计过会飞的木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列奥那多·达·芬奇,也曾设计过类似鸟类的飞行装置。当时,由于没有重量轻、结构结实、能量转化率高的飞行动力,所以没有实现飞上蓝天的愿望。在飞行动力等问题解决时,人们首先乘热气球升上蓝天,并在19世纪末给气球装上内燃机,终于使人类可以在天上飞行了。但是,人们并不满足这一成功,后来由德国的奥托·利内特发明并制造了滑翔机,使人可以借助滑翔机的翅膀一下子飞出200米。他还写出了人类第一部关于航空理论的书《鸟类飞行——飞机驾驶术的基础》。最后发明创造出第一架动力装置飞机的人,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总重量340多公斤,其中发动机80多公斤,机翼展开达12米。1903年12月14日第一次试飞时,飞出了100米。1903年12月16日第二次试飞时,飞出了240米,空中飞行时间59秒。到1905年,他们制造的飞机可以在空中连续飞行两个多小时,巡航几十英里。

由此可见,人类在飞机的发明创造过程中,如果说内燃机是使飞机飞上万里长空的动力之源的话,而人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则是飞机来到人间的动力源泉。而这个动力源泉的“第一革命根据地”,就是人的右脑。当然如果只有右脑的想像思维,而没有左脑的逻辑思维,飞机也上不了天。所以,又可把左脑称作“第二革命根据地”。是两个“革命根据地”的结合,才使人们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得以实现。

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是人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运用的结果。作为社会变革和发展先导的理论创新,同样也是人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运用的结果。

例如,马克思本来是学习和研究哲学和法律的。他当《莱茵报》主编时,在参加莱茵省关于林木盗窃案问题的立法讨论中,曾以各种论据争取和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但他发现,在资本主义的法律体系中,无论进行怎样的争辩,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命运。这件事情,是他后来致力于经济学研究的“最初动因”。当他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研究的时候,才感悟到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使劳动者得到彻底解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才启动了形象思维的闸门,并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与恩格斯共同发表了震撼世界的《共产党宣言》。以后,又用了一生的心血,写出了博大精深的《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结成了神圣同盟。”而最后一句话则是:“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种创新的革命理论,在理论上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揭示。而在思维上,则是基于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对右脑形象思维功能的开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