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10533900000040

第40章 妥协也是一种策略

“原文”弹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大意”毁尽天下的圣智之法,百姓才可以议论是非和曲直。

庄子认为若让百姓敢于议论是非,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掉约束议论的法制,任何事物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妥协退让有时是必要的。而且,退一步,往往路会更宽。

历史上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康乾时期的安徽桐城县(今安徽桐城市)。当事人双方,一个是权势显赫的张家,一个是家产万贯、富甲一方的吴家。

张家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位宰相。张英是康熙朝的进士,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当时,张英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吴家重新建房时,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竟打起了官司。官司打到县衙门后,张家人心想,凭张家朝中有人,还怕打不赢这场官司?吴家人心想,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张家虽然有人在朝中当大官,但天高皇帝远,管不了这么多。而县衙由于考虑到当事人双方要么是官位显赫,要么是名门望族,所以也不敢轻易作出判决。

在这期间,张家人给在朝中当宰相的张英写了一封信,要求张英出面干预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觉得邻里之间应该相互礼让,于是便提笔给家里写了四句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张英的来信,明白其中意思,于是便主动把衙门的官司给撤了,然后让出那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不但主动让出那三尺空地,而且还专门从自己原来的房基中再让出三尺。这样一来,原来的三尺空地一下子就形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而张家和吴家相互之间的礼让,也在当地传为美谈。

对于张英写给家人的这四句诗,如果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应该说算不上什么名作,拿秦始皇修建长城来做比喻也未必恰当。但是,这首诗能够流传至今,恰恰是因为张英这种谦让的美德。实际上,当时张英如果利用自己的权力让县衙作出对张家有利的判决应该不是难事,而且朝廷官宦人家的府邸大小对他们来说又是很重视的,但张英能够恭谦礼让、不仗势欺人,真是难能可贵。

其实,张英在这次纠纷中所让出来的,又何止是三尺的空地呢?那是人类一直以来所提倡的美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