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10533900000021

第21章 积极心态,笑面人生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你发现自己用尽全力也无法到达所期望的目的时,不如停下你的脚步,另寻他路或者随遇而安。人的确不易知足,却应当学会知足,这样,你才不至于走进人生的死角。

“原文”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大意”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时而死。

庄子认为人的生死都是偶然的,也是不可强求的,所以,面对生死时,应该有一个淡然的心态。

老聃(老子)死的时候,他的朋友秦失前去吊丧。但是,这个秦失来到灵堂后,只是大哭几声便离开了。

老聃的弟子们觉得很奇怪,便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说:“是呀!”

弟子们又说:“那你怎么能这样吊唁自己的朋友呢?太不像话了吧!”

秦失说:“原来我还认为你们跟随自己的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呀。刚才我进入灵堂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做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时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这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解脱吗?你们为什么如此哀伤呢?”

上面的这则故事记载在《庄子》的“养生主”中。而庄子之所以要写这个故事,无非是想表达出这样的意思: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顺着生命的自然之势来的;年龄大了,到了要死的时候,也是顺着自然之势去的。这实际上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物壮则老”,一个东西壮成到极点,自然要衰老,既然老了,这个生命就要结束。所以,我们要看通生死,把生死的道理看通了,便能够随时随地心安理得,也就不会被后天的感情所扰乱了。

《庄子》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由于庄子的妻子先他而去了,庄子的朋友惠施前往吊唁。但是,当惠施刚走到庄子的家门时,就听到屋里传来庄子的歌声,惠施不禁迷惑起来,还以为只是自己的幻觉呢,但等到他一进屋时,却真真切切地看到庄子正坐在那里敲着盆唱歌。惠施一看,觉得庄子确实太不像话了,简直就是一个疯子,于是开始厉声训斥:“你看看你,你的妻子跟了你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如今她年老去世了,你不但不悲伤痛哭,还敲盆唱歌,你……你真是太过分了。”

庄子听后,只是淡淡地说:“唉,她刚走的时候,我又何尝不难受呢?但是我现在突然想明白了:其实人刚开始都是没有生命的,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人的生命的形成,无非是天地之间聚集起一股气,然后这股气逐渐找到一个形体,最后再由形体又孕育出生命,人就是这样来到这个世上的。而现在我的妻子循着这条路又回去了,她只是比我先走罢了。此时此刻,她或许正在一个巨大而温暖的密室里面,踏踏实实地睡觉呢,这对于她来说,实际上已经解脱了。既然她已经解脱了,我为什么就不能替她感到高兴呢?所以我就忍不住要敲着盆唱歌了。”

这就是庄子,即使是面对自己最心爱的人死去,仍然拥有一份坦然和欣慰。

在庄子看来,大自然赋予人形体,而生活使人劳顿,岁月使人老去,死亡却能够使人永远地休息。所以,当庄子临终前,他的学生在商量如何安排他的后事时,庄子就对他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什么东西都别准备,就用整个天地做我的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万物都是我的葬品。”好家伙,原来庄子的葬礼比任何帝王将相都奢侈和豪华呀!接着他又对学生们说:“既然我有这么一个大的葬礼,所以等我死了之后,你们直接把我扔到山上就完事了。”

学生们当然不敢这样做,于是流着泪说:“老师呀!如果我们不给您弄个小棺材,就这样随便扔在外面,被野兽吃了怎么办?到时候我们就连您的尸体也找不到了呀!”庄子又笑了,说:“你们把我扔在荒山之上,可能被那些飞禽走兽吃掉;但如果你们弄一个棺材把我装起来,埋在地下,等到有朝一日木头烂掉了,地下的那些蚂蚁、蝼蛄等这些小虫子还不照样把我吃掉吗?你们干吗抢了那些飞禽走兽的食物,而交给地下的小虫子当作饲料呢?你们也太偏心了吧!”

智慧如庄子,即使面对自己的死亡,仍然能够如此幽默。然而,这样的幽默,却在无数人的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因为在这幽默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在我们每次面临苦难和悲伤的时刻,一直在支撑着我们,默默地温暖着我们有些苍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