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10533800000068

第68章 偏头痛中医病名风邪上袭证

症状

风邪头痛。主要表现为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本症为风寒外邪上袭于头部,阻于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其头痛的程度和部位都可以有不同之处,有隐隐作痛者,也有痛势激烈无法忍受者;有连绵不断者,也有时痛时缓者;有痛楚偏于头部一侧者,也有痛在头顶者;也有痛处不定甚至满头作痛者。共同的特点是吹冷风后会加重。如风寒之邪同时侵犯肌表,阻遏卫阳之气,就会同时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以及肢体酸楚等表症表现。由于风邪是一种容易夹杂其他病邪的外邪,所以临床表现往往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如:夹寒邪,表现为头痛来势剧烈,遇寒或风吹加重,可伴见恶寒无汗等寒邪束表的症状;夹热邪,表现为头部胀痛,伴见口渴,舌红苔黄,小便黄赤等热像;夹湿邪,可见头痛沉重,如顶重物,同时胸脘痞闷,泛恶,舌苔腻等表现。

头痛本来属于表证中的一个症状,所以风邪上袭证与表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风邪上袭证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及判断依据,其他表症症状可有可无,而表症则以恶寒发热等表症为主,头痛作为伴随症状可轻可重。

【用方】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说明

疏风止痛。

适用于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组成

川芎、荆芥各12g,白芷、羌活甘草各6g,细辛3g,防风4.5g,薄荷12g,食后以清茶调下。

歌曰: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配伍说明

本方所治之头痛,为外感风邪所致。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府。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头痛、目眩;鼻为肺窍,风邪侵袭,肺气不利,故鼻塞;风邪犯表,则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风邪入络,其痛或偏或正,时发时止,休作无时,即为头风。外风宜散,故当疏散风邪以止头痛。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方中川芎、羌活、白芷可以疏风止痛,分别用于少阳、厥阴头痛(头顶或两侧痛),太阳头痛(后脑牵连项痛),阳明头痛(前额及眉心痛);细辛散寒止痛,用于少阴头痛;防风辛散风邪,为治风之要药;薄荷,荆芥解表疏风,清利头目;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本草纲目》卷十四);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并能宣通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综合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证为外感风邪所致,故治外风以疏散为主。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川芎茶调散里的主要成分川芎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解痉、降血压等作用。方中的细辛、防风、羌活、白芷等都有一定的止痛、退热作用,因而本方不仅仅对风邪上袭的头痛有较好的效果,也对发热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方剂制备

上药混合后研为细末,每次取6g,进食后以茶水调服,亦可水煎服。1日2次。如有恶寒发热,无汗而头痛者,可服药后稍微盖被取汗以解表。

使用注意

导致头痛的原因很多,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引起的头痛,均不宜使用。尤其火热内盛以及虚证头痛,如误用本方,势必导致助火、动风、伤阴等不良后果。因而必须辨证准确,切不可将本方作为单纯的止头痛方,不加辨证的随意使用。

临症加减

1.如果患者寒象严重,甚至出现畏寒肢冷,可酌量加麻黄、熟附子、并重用川芎。

2.兼见热象而口渴目赤,舌红尿黄者,应适量减少方中辛温药物的种类及用量,并加入黄芩、栀子、菊花、蔓荆子、白僵蚕、桑叶等清火热。

3.头痛如裹,胸脘痞闷,身体困重,舌苔白腻者,可加入独活、苍术、厚朴等。

4.头痛日久不愈,痛处固定且剧烈如针刺者,为痰瘀于内,可加入桃仁、红花、赤芍、全蝎、地龙等行血液化瘀痰。

5.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调节药物用量,如头顶痛或两侧痛,加重川芎用量同时加用柴胡,头颈牵连疼痛的,可加重羌活用量,前额疼痛的,则重用白芷等。

典型案例

王某,男,35岁。自诉三月前患风寒感冒后即感头痛,忽左忽右,经常发作,迄今未止。曾被诊断为火炎于上而投过清凉之剂,疼痛反增,不分昼夜,时重时轻,坐卧不宁。查体脉左右俱浮,两寸兼紧,舌苔薄黄。诊断为风寒火郁之证,患者初感风寒之际,未能及时汗解,更进以凉遏之品,致风邪伏而难除,阻于经络,郁遏清阳之气不得宣畅,遂化火上冲而成。脉浮兼紧,提示风寒之邪外束;阳郁化火表现为舌苔薄黄。应施以疏散风寒,宣解郁热之法。处方:川芎6g,吴白芷6g,生姜二片,薄荷6g,羌活3g,菊花6g,防风3g,炒黄芩3g,陈茶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