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10533800000050

第50章 心力衰竭、各类脑炎中医病名少阴虚寒证

症状

少阴病。四肢厥逆,即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恶寒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本症是因少阴心肾阳气衰竭所引发的。中医学理论中认为,相对于后天之本的脾,肾作为先天之本有资助脾阳的作用,而脾则有补充肾阳的能力,也就是说脾与肾是一种协同作用的关系,共同温煦肢体,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肾阳虚衰,势必造成脾阳随之不足,就会导致人体虚寒内盛,脏气不温而运化失职,水液停滞不行等后果。脾肾皆阳虚,则肢体得不到阳气温煦,故见四肢发凉,甚者可见周身不温,并表现为乏力恶寒,喜好蜷卧。同时本症为少阴虚寒证,除肾阳不足外,心阳也虚衰,表现为无力鼓动血液运行,这也会加重虚寒症状,故诊脉微细,甚至难以触及。阳气不足则无力温化水湿及饮食,所以易腹泻且完谷不化并呕吐。一片虚寒之象而舌苔白滑。同时阳气不足而阴寒盛于内,可见脘腹拘急冷痛,面色白,吐息也寒凉。而心阳不足也可导致心神失养而表现出心烦不安等症状。

本证病情如进一步发展,可能因为阳气大虚,阴寒过盛,阳气不能内守被阴寒逼迫而虚阳外浮,表现出真寒假热的危急之象。具体表现为手足清冷、呕吐清稀、恶寒腹泻等虚寒之象。同时又有发热、面部红赤等假热表现。这是病情危急的征兆,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本证容易转为危重,治疗时不能拖延,故诊断应提高对心肾衰竭症状的警惕,做到尽早发现,比如精神萎靡不振、脉象细弱无力、面色白无华等等,必要时配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监测血压心电等生命指征数据的变化,以免延误病情。

本症在表现上与太阴虚寒证有很多类似之处,因同属极虚的阴寒之症。不过症状上还是各有侧重,太阴阳气虚衰之证病在脾胃,因为直接损及先天之阳,全身虚寒表现较轻,不似本症心阳肾阳皆衰败,全身阳衰表现显著,比如萎靡嗜睡、恶寒肢凉,脉象微细欲绝等。

【用方】

四逆汤——《伤寒论》

方剂说明

回阳救逆。

适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组成

附子15g,干姜9g,炙甘草6g。

歌曰: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配伍说明

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调,则腹痛吐利。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臣以辛热之干姜,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四逆汤的成分对心血管功能有改善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升高休克机体的血压。本方附子和甘草都具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减少炎性渗出,同时附子和干姜搭配应用,可暂时赠强心肌收缩能力。研究表明,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物同时煎煮,经过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变化,所得药剂强心作用明显增强而对身体的毒副作用则显著降低。同时,四逆汤还具有使体温趋向正常的双向调节作用,对高热者可解热降温,对体温偏低四肢不温者又能使体温上升。此外,四逆汤还能调整胃肠道消化功能。虽然只有三味药物组成,药力作用却非常复杂。

方剂制备

以水约800毫升先煎煮附子,然后下入其他二味药材同煎,至水量约剩余1/3,煮好后滤出药渣,分两次温服。

使用注意

1.四逆汤经常用于治疗危重病症,比如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或休克前期,心肌梗塞,也可用于急慢性肠胃炎因吐泻过甚或急性病汗出过多而导致的虚脱。一般小儿腹泻或慢性肠痉挛等出现吐泻不止、四肢厥冷的症状也可应用。

2.本方所治疗的厥证,为心肾阳气大虚所致,即所谓寒厥。治疗时应与因热邪内陷,阳气不伤而未能达于四肢所造成的热厥进行鉴别。热厥者,必有胸腹灼热,便秘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脉数等一系列里热表现,属于真热假寒之证,切忌使用本方。与表寒证也要注意分别。

3.附子有毒,使用时最好选择熟附子而不要用生品,用量也要严格控制,并先煎久煎以减弱其毒性。

临症加减

1.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利止。脉不出等。重用附子,干姜以回阳通脉。

2.阴寒内盛,四肢厥逆,恶寒□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加人参6g以取回阳益气,救逆固脱之功。

3.少阴病,下利脉微者。去炙甘草,加葱白四茎通阳破阴。

4.阳气暴脱,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者,去干姜、炙甘草,加人参12g益气回阳。

5.同时有脾胃虚寒而水湿不运饮停于内导致的水肿、水泻者,加党参、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6.因寒湿而关节疼痛者,加桂枝、白术、苍术等。

7.阴阳之气将脱的极重症,加人参、熟地、当归尾六味回阳饮,阴阳双补。

典型案例

苏某,女,38岁。月经期间不慎淋凉水,当日夜间忽发寒战,继而神志昏沉,人事不省,脉诊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冰冷。以针灸法刺人中及十宣穴出血,血色紫暗难以挤出。针时能呼痛,并一度苏醒,但不久仍沉沉入睡。此因阴寒太盛,阳气大衰,气血凝滞之故。急当温经散寒换扶阳气,拟大剂四逆汤。处方:炮附子25g,北干姜12g,炙甘草12g。水煎,嘱分4次温服,每半小时灌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