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凡尔纳科幻故事精选(上)
10533300000029

第29章 唯一的敌人

美国人对于大炮俱乐部所拟定的计划的细枝末节都表现了无穷的兴趣,所有的人都时刻关注着执委会的决定。例如,关于这项壮举的准备工作,与此相关的数据报告,一些机械制造方面的问题等等。概括地说,与计划有关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时刻牵动着他们那颗莫名骚动的心。另外,一件意外事件的刺激,这项计划变得更加备受瞩目。

众所周知,数以万计的崇拜者和拥护者在为“巴比康计划”欢呼、喝彩。虽说有很多人支持,但并不代表所有的人,还有一个唯一的敌人在大肆攻击这项计划。

他对此猛烈攻击,绝不手软。也许是人类的天性作怪,巴比康对这唯一的反对者比对其他拥护者更敏感。

事实上,巴比康非常清楚这个人的底细,而且知道攻击的动机和根源,并知道这是由于私人宿怨造成的。他还知道这种敌对情绪正在与日俱增。

巴比康主席一直无缘与这位执著的反对者相见。幸亏他们没有相见,否则,两人必会引起很不愉快的后果。反对者和主席一样,也是位科学家,同样是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他天生高傲、大胆,性情暴躁,住在费拉德尔菲亚镇,人们叫他尼切尔船长。

两人之间的宿怨可追溯到内战期间。其实,炮弹与装甲舰的钢板之间那场怪异之战妇孺皆知。炮弹执意要穿透钢板,而钢板却坚决抵抗,从而引发敌对双方海军舰队的根本改造。炮弹变得越来越利害,而装甲舰的铁甲却变得越来越厚。装备着枪炮不入的铁甲的梅里梅克号、莫尼托号、田纳西号以及威科森号,不断向对方发射巨大的炮弹,战争的艺术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假如把巴比康看作一位杰出的炮弹专家,那么尼切尔被称为卓越的铁甲专家也毫不过分。前者在巴尔的摩不分昼夜地铸造炮弹,而后者却在费拉德尔菲亚镇夜以继日地锻炼钢铁。每当前者发明一种新式炮弹,后者必然会发明某种新式钢铁。缘于此,两人成了冤家对头。幸亏这两个国家的栋梁之才被五六十英里距离隔开了,也因而两人无缘相会。两位科学家哪一个占优势呢?人们很难进行判断。不过,最终好像总是钢铁被炮弹击穿。

其中有一次实验,巴比康的那些锥形圆柱体炮弹,打在尼切尔的钢板上就如同鸡蛋碰到石头一样。船长满以为自己已取得最后的胜利,再也不用把主席放在眼里了。然而,在最后的较量中,对方改用了重约600磅的圆锥形榴弹。无奈之下,船长被迫屈服。因为那种炮弹速度虽不快,但它的破坏力极强,打在最坚硬的钢板上就如同打在朽木上一般。

当时,胜利无疑是属于炮弹的了。但在战争的最后一天,尼切尔完成了一件最了不起的杰作——新式的锻钢板。它非常坚硬,不畏世界上任何炮弹的攻击。船长命人把它运到巴尔的摩的试炮基地,公开挑战。然而,他并没能如愿,因为和平鸽飞起,再进行如此的试验,实在没有必要了。因此,主席一口回绝了。

这下,暴躁的尼切尔生气了。他宣称,对方可以用任何样式的炮弹向钢板射击。但主席仍坚持拒绝了,也许他不愿破坏自己最后取得的战绩。

巴比康的断然拒绝,将船长彻底激怒了。他百般引诱巴比康,给他很多好处。他建议把钢板放在大炮200码的地方,巴比康没回复。100码?不行。75码?巴比康还是不干!

“懦弱的炮弹,就50码。”船长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宣告,“要不25码也行!而且我会站在钢板后面。”

事已至此,巴比康不能再沉默了,他回答说:

“即使你尼切尔船长站在钢板前面,我也不会发射炮弹。”

听到这个回答,尼切尔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了。于是,他开始攻击巴比康的人格,说他是怯懦的胆小鬼,并说拒绝开炮的人已默认失败了。

对于如此的谩骂和侮辱,巴比康一笑了之。他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些,当时他正在筹划自己的惊人壮举呢。

当“巴比康计划”公诸于世时,尼切尔的怒火升到了极限,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但是,在他那无比的愤怒与强烈的嫉妒之中,还掺杂着一种无能为力的痛苦。事实也确实令人担忧,究竟什么样的钢板才能经受得住重2万磅的炮弹的击打呢?

有一段时期,船长被硕大无比的“哥伦比亚炮”打倒、打昏了,可是他又站了起来,决心用事实粉碎这个计划。

因此,他无休止地猛烈攻击巴比康计划。他发表了许多封公开信,想以此攻击大炮俱乐部。他指责巴比康对弹道学的基本原理丝毫不懂,并坚持认为任何物体都不可能达到每秒12000码的初速度。他一手拿着物理书,振振有词地说: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可以达到这个速度,那么想让如此重的炮弹脱离地球,何异于做梦!如果再退一万步,炮弹可以达到每秒12000码的初速度,那么它也抵抗不住40万磅火棉燃烧时释放出来的气体的压力!假设它能够抵抗如此大的压力,它又怎能经受住如此高的温度呢?当它一离开炮膛就会马上熔化成沸腾的铝水,并会像大雨一样倾盆而下,但愿能浇醒那些善良而又愚昧无知的公众!”

主席对此诘责,连眉毛都没皱一下,仍在埋头工作。

船长见从数据方面无法得逞,于是又从其他方面横加指责。对于他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这个计划都是一无是处。他认为,无论是对于出于好奇而来观看这个实验的闲人,还是对于那些处于这尊可悲的大炮周围的乡镇来说,这个实验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他还认为,这颗显而易见不会到达目的地的炮弹,它最后的归宿必将是地球的某一角落。如此庞大的东西从很高的天空作自由落体运动落到地面上,给地球造成的创伤,与星球相撞的损害相比也不相上下。与此同时,他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出面干涉这种毫无裨益的试验,决不能因为某个人的兴趣爱好而让公众的生命受到威胁。

虽说尼切尔船长夸张的程度令人惊心,但仍有2500万人支持巴比康,只有他独自站在那儿声嘶力竭地叫喊。因此,巴比康主席根本不必费力气去辩解什么。

走投无路的尼切尔,决定用金钱作公关,来瓦解巴比康的阵营。于是,他三番五次地在《里希蒙调查者》上公开邀赌启事,赌注极大。邀赌启事如下:

1.大炮俱乐部将无法筹足所需要的资金,否则愿付1000美元。

2.巴比康计划决不可能实现,更不可能成功,否则愿付2000美元。

3.哥伦比亚炮无法将炮弹装入,与此同时,仅仅在炮弹的压力下,火棉就会自燃,否则愿付3000美元。

4.哥伦比亚炮在第一次开炮时就爆炸,否则愿付4000美元。

5.炮弹将落在6英里以内的地方,并且在脱离炮筒后就落下来,否则愿付5000美元。

可以看得出来,船长那无法克服的固执已经令他甘冒如此大的风险,他为了粉碎这项计划,已下了不成仁则成鬼的誓言了。

尽管这笔赌注不是一个小数目——总计不下15000美元,但他在10月19日还是收到一封火漆封口的信,信的内容简洁明了:

接受。

巴比康

10月18日于巴尔的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