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情商培养
10523300000054

第54章 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孩子

这个问题是许多家长共同面临的问题。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为了显示自己的意志,他们经常违抗“家长之命”,对家长的要求敷衍、置之不理或公开反抗,如果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则说明孩子存在着严重的逆反心理。

1.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采取高压政策。家庭教育中的高压政策不仅仅是人们印象中的那种“棍棒式”的教育,它还有其他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过分干涉:有研究表明,30%的家庭都存在着过分干涉孩子言谈举止的现象。一些家长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总想让孩子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意愿,对孩子横加干涉。孩子在玩的时候,指责孩子把衣服又弄脏了,孩子准备听音乐,指责孩子不做作业,这些不合时宜的指责、干涉、压制,使孩子情绪备受打击,产生逆反心理。

(2)过分武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要对孩子负责,所以他们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替孩子做了许多的决定,并且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标准,当看到孩子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就认为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听摇滚音乐,不能上网,不问情由,主观臆测地做出判断,埋怨指责孩子。不给孩子说话和解释的机会和权利,强迫孩子执行自己的命令,完成家长的要求,接受自己的判断,而不管孩子的意愿如何。

(3)要求苛刻:有的家长盼孩子成才心切,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甚至非常苛刻。孩子有一点达不到要求就严加威逼、训斥,甚至棍棒相加,弄得孩子敢怒不敢言。

(4)乱设禁区: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不放心,认为孩子自己管不了自己,担心孩子学坏,担心没有把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或怕孩子受别人伤害、欺负,吃别人的亏。因此,绐孩子设立了许多禁区。不准孩子与一些同学来往,认为这些孩子是野孩子和素质低的孩子,放学后把孩子关在家中,不许孩子自己单独做一些事情,认为孩子没有这样的能力单独去干事,如不让孩子自己去买书和文具。结果使孩子正常的探索活动、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受阻。

2.“高压政策”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

家长的这些高压政策将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1)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受挫:每个孩子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都十分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这是孩子自我价值感的来源。当家长对孩子横加指责、干涉时,会使孩子觉得家长贬低了自己,觉得自己在家长心目中一点地位都没有,而且自己也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因而伤害了他的自我价值感。

(2)孩子的自尊感受损: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尊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当孩子与同伴在一起自我感觉良好时,却受到家长的干涉和指责,这会使孩子觉得在同伴面前丢了“面子”,家长不尊重自己。

(3)孩子在家长的高压下产生了超限反应:人的心理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所受的刺激和压力过度就会引起自我保护性反应,这是人的本能。当孩子本来就为学习上的失败而苦恼的时候,家长还给他提出过高的目标,不停地唠叨,甚至威逼。这会使孩子觉得承受的压力太大,自然会做出抗拒的反应。时间一长,有时甚至家长一开口,孩子就反感,不想跟家长说话。

(4)孩子产生逆向探究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而且越是神秘的、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是能激起人的好奇心,激起人的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更强烈,当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行为禁止的时候,尤其是家长不能给出充足理由的禁止其行为的时候,所激起的孩子的好奇心更大。如在青春期男生和女生交往本来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家长一禁止,反而激起了孩子原来就有的好奇心,并激起孩子的反抗性探究欲,从而“欲禁而不止”。孩子于是偷偷地与异性同学交往了起来,有时甚至是很深的交往。

3.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当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不要着急,首先要想一想孩子为什么出现了逆反心理,是否因为自己的态度上或者是方式上出了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孩子:每个人都不愿听到别人的指责、批评,孩子也是这样,不愿被迫接受要求和意见。因此,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接受你的要求和意见,就必须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重视,让他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是不正确时,家长可以将期待孩子做出的行为列举出来,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由孩子做出最终选择。这样,孩子既在家长规定的范围内感到受尊重,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又心甘情愿地接受家长的意见。

(2)因势利导:家长纠正孩子的行为要讲艺术,如孩子正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家长认为孩子应学习了,家长如果贸然干涉,在孩子的兴头上让孩子停止,这会引起心理学中所说的“未完成事件”的心理反应。因此,家长要在不破坏孩子兴致的前提下,达到自己的教育目标。如孩子在踢球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了,如果家长心疼衣服,不需要让孩子停止玩耍,可以让孩子在比赛后自己洗衣服,如果孩子洗不干净就重新洗,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滋味,从而学会珍惜家长的劳动。

(3)要求适当:家长不要以一个标准来要求孩子,有的家长经常说“我小的时候是怎样的”。要知道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对孩子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不能过分苛刻。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根据孩子本身的能力、素质等问题来提要求。家长的要求过高,不符合孩子的实际,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因难以承受而反感家长。对孩子的其他一些活动,不要只凭个人意愿给予禁止、限制,而要以孩子的眼光和心情来看待,对之持理解态度。

(4)赏识理解:家长不要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经常给孩子挑毛病,而孩子做对的时候则不提出表扬,这就使孩子认为自己永远做不对。家长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以一种赏识、理解的眼光来看待,千万不要以一种批判的、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眼光来看。孩子考试考砸了,已经很难过了,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武断地对待孩子,会使孩子感到家长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一点也不帮助他,正确的做法是要认真与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对他的进步要以赏识的言词予以鼓励。

(5)了解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反抗期,分别是3~4岁和12~15岁。这两个反抗期也可以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这两个时期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的逆反心理,一定要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到了这两个敏感时期,并对孩子这样的行为给予谅解,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