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情商培养
10523300000040

第40章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1.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最初,家长与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是将来孩子与人合作的萌芽。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的方法如下:

(1)不要蒙骗孩子:要经常用正直和诚实的行为获得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提问,包括像“死”、“性”等传统禁忌的话题,也应做诚实的回答。

(2)不要轻易许诺:孩子往往将成年人的许诺当成誓言,假如你说明天带他去公园照相,可是你说完了又不算数了,孩子就会非常生气,以后你再说什么,要他相信就很难。只有家长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孩子才会相信你。他才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

(3)对孩子表示信任:一旦孩子到了懂道理的年龄,家长就应当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以此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不要问孩子:“你所说的是真的吗?”或“不要撒谎!”家长需经常用善意代替对孩子的怀疑,要相信孩子。

(4)尊重孩子的人格:虽然现在的许多家长极力宠爱自己的孩子,用现代物质文明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但是有的家长却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从来没有想到塑造孩子高尚、健全、自尊的人格形象。那种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一些家长的内心中是根深蒂固的,有的家长随便拆孩子的信件和偷看孩子的日记,使孩子们受到人格的挫伤,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家长的不满情绪,并产生对家长的信任危机。

(5)承认错误:家长抚养孩子难免出现某些失误,如果能对孩子采用讲理的态度来解决这些过失,那么他们就能够接受,不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家长对自己的过失,可直接承认并与孩子交谈,向孩子道歉。比如,家长因孩子违反了无关紧要的规矩而大声叫嚷,原因是自己疲劳过度、急躁和失去控制力。这就该向孩子诚恳地承认真实原因。你应该这样说:“我刚才对你吼叫是不对的,现在我知道你并没有做什么错事。是由于我最近工作很紧张、疲倦,情绪不佳才对你发脾气,请原谅,我对不起你!”家长坦白地、富有感情地承认错误,孩子会宽恕家长,对家长更加亲密,更加信任。

(6)始终如一:天天用同一态度对待孩子,换句话说,不要经常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不要今天高兴了对他们一种方法,下次生气或忧愁时又是另一种方式。在管理孩子的时候,也应当应用统一的标准,对待孩子始终如一,是孩子对家长信任的基础。

2.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格

每个人都要融入社会中,所以合群和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中,人的合群性格与合作精神尤为重要。

合群、喜交往的性格对孩子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合群的孩子往往知识面广、语言丰富,善于与同伴合作,也比较热情、活泼、大胆、勇敢、情绪开朗。由于独生子女,他们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时间是不多的,如不注意合群教育,很容易形成孩子自私、孤独的心理和行为,这样使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产生很多的问题。

(1)要从小在家庭中进行培养:家庭中有孩子、有家长,有的家庭还有老人,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家长应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产生与亲人交往的兴趣,例如,不仅要经常与爸爸妈妈说话,进行各种交往,还要经常与爷爷、奶奶进行交往,使孩子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保持亲密关系,要注意与家中亲人进行平等交往,不要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上,这样孩子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利于孩子的合群和喜欢交往的个性。不能让孩子凌驾于家长或老人之上,任意使唤,随心所欲地让别人为他服务,不满意就乱发脾气,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关系融洽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此外,教育孩子关心和帮助家中的亲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应该经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和协助家长或老人,帮助他们传递一些小东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时家长可邀请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也可以与孩子合作修理玩具,做游戏等,以此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与行为。

(2)要让孩子到家庭以外的群体中进行锻炼:应该让孩子有经常同亲戚交往的机会,有时还可以让亲戚中的孩子来家住几天或让孩子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幼儿园、学校是最好的集体,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幼儿园,其实这是不对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到这些集体中不仅是去学习知识的,也是去经受集体生活锻炼,培养良好品德,陶冶性格的。当孩子同别人交往时,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同情别人、帮助别人,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有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吃亏,一味要求孩子自顾自己,不与别人多说话,这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3.培养孩子既竞争又合作的精神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也是一个在合作中生存的社会,现在的孩子由于生长环境的优越和在家庭中处于中心的位置,不仅没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而且缺乏合作的精神。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积极支持与鼓励孩子们参加此类活动。

(1)通过竞争体现自己的能力:既能体现出集体荣誉感,又需要通过竞争来体现自己能力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可以让孩子多参与:①球类运动,如垒球、手球、足球、排球、蓝球、水球等。②各种辩论赛与集体演讲等。③管弦乐表演或其他集体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都是作为集体的一员而参与竞争。他将得到其他成员的感情支持,并因自己在集体中的杰出表现而受到他人的欢呼和称赞,不理想的个人发挥也可以通过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的努力来予以补偿。在这样的竞争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对待胜败,如何支持团队中的其他伙伴,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个人的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技能。

个人竞争,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如向艺术展览会提供个人的一幅画、参加运动会中的个人比赛项目、演讲等,这些活动对孩子都极有益处。它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孩子以更直接,甚至是更痛苦的方式来品尝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喜悦。要让孩子深深懂得,人生充满了失败与成功,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

(2)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长应有责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参加一些合作性的活动,鼓励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许多表演、游戏都可以通过孩子与他人合作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俱乐部的活动,在那里人们可以公开参与活动,不会相互排斥,大家相互平等,不受歧视地共同参与。

可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内部举行的活动。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合唱、舞蹈、戏剧表演。虽然孩子不可能成为歌星、舞星之类的人物,他也可能被安排担当某一具体而重要的角色,如伴奏、指挥、场景等。

孩子有无合作精神,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家长本身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常抱怨别人的错误,或者是与自己的孩子也相处不好,那么孩子的合作精神就有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在家长不和睦和破裂家庭中,孩子的合作精神也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家长的合作精神较差所引起。在与别人的合作过程中,有时是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的,如果在与别人合作过程中不能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则不能保持较为长久的合作。

婴儿最初是与妈妈合作,如果妈妈一味地宠着孩子,不能使他与家中的其他人如父亲和兄弟姐妹等建立良好的联系,这个孩子就会一直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霸主,那么孩子一旦走出家门,上了幼儿园或学校,就会碰到种种障碍。一开始他们以为,在外面别人也会像家里人一样对自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时孩子往往会产生挫折感。此外,孩子还不会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不知如何恰如其分地讨周围人的喜欢。而别人也会认为这样的孩子很难相处。这样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交朋友,也不喜欢老师,上课漫不经心,不专心听讲,如果老师不了解他,不循循善诱,教会他合作之道,而是讽刺打击他,那么他就更会觉得读书索然无味,就会将兴趣转向别处,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实际上,一个孩子越有独立性,越具有自尊,越会懂得与他人相处和合作。要在现代社会中立足,不懂得与他人合作是不行的。要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做家长的不能以家长作风对待孩子。合作是一种平等和自由的关系,是出于双方各自的意愿,而不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

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几种方法:

①不要过度娇纵孩子。如果家长一味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什么也不让孩子做,什么都包办代替,是不利于孩子养成合作精神的。因为在孩子的头脑中,从来不知道还要考虑别人和别人的需要。

②不要对孩子管束过严。如果家长以一种专横的态度对待孩子,规定孩子该做什么,而不顾及孩子本身的意愿,那么是不可能培养起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合作应当是孩子的一种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迫于家长压力的行为。

③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逐渐学会料理自己的事情和承担一定的家事。其实,这并非只是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责任心。一个孩子有了责任心,才会顾及他人的需要,而不会一味只考虑自己。

④让孩子帮忙做事。孩子非常喜欢参与家庭的各项活动,如家长在做面食,孩子就嚷嚷着也要做。一些家长生怕孩子“帮倒忙”,往往不让孩子插手,让孩子去自己玩。其实,让孩子做些“助手”的事情是有益的。出去游玩时,可以让孩子背、扛小东西,负责几件小事情,一方面增添了孩子的乐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

4.怎样有个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的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状况。我们每个人在一出生,就处于自己的关系网中,而且没有任何人能脱离这种关系网而生存。现在,有的孩子生活环境非常单纯,又在家长的极力保护下,所以他们的阅历浅,处事经验少,不懂怎样待人接物,因而常常同周围的人闹别扭,人际关系紧张,孩子对此也十分苦恼。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

(1)主动与他人交往,提高交往水平:要想人际关系密切,就要有相互间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两种。一种是规定性交往,这种交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自己是否愿意,都无法选择。如自己分在什么班组中,与谁是一个小组等,这时需要与其他人协作和配合,这样就需要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虽然你不喜欢这个同学的做派,但是也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是否与这个同学交往。另一种是非规定性交往,这种交往是一种主动行为。这种交往的方式就是“勤走动”,如与同学一起娱乐、聊天,或者一起去旅游、聚餐,这样随着交往的频率与深度增加,彼此关系就容易密切起来。这种交往是需要的,否则性情孤僻,总不合群,自己疏远了别人,别人也就可能疏远了你。有的人认为,性格内向的孩子话少不好交往,但并不是不能交往,如同学病了主动去慰问;同学有困难,简单的一句问候就可以让人体会到你的真诚。同学碰到什么问题了,一块谈谈心;遇到感兴趣的事,共同讨论讨论;逢年过节,彼此串门等。这些都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际关系就在与人的交往中好了起来。

(2)减少自私,全面进行交往:人际交往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交往,而且包括精神、感情方面的内容。交往的范围越广,水平越高,关系越密切、稳定。如果别人有困难或需求,你对他十分关心,想办法解决,或者给予宽慰,于是对方心里感激,总想报答,这就是交往。有些孩子表面热情,实际却一毛不拔,即使帮助了别人,也是为了从人家那里捞到更多的好处,因此只能暂时博得一些好感,却很少有人与之成为患难与共的知己,因为这种人在交往中较为自私。有人正好相反,帮助别人不露声色,也不图什么回报,而对别人的帮助,总是铭记在心,必欲报答而后安,这样是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3)尊重别人,真诚交往:有孩子经常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自以为是,总给人一种傲视人的姿态,即使求教于人,也有一副似乎要考考人家的架势。要让孩子知道,人的能力、贡献和进步状态各不相同,人格却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损伤了别人自尊心,别人自然会与你疏远。还有的孩子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时还无端地猜忌别人,不相信别人,让人总见不到真心,这样人们也不会与你真诚地交往,会避而远之。更有的孩子嫉贤妒能,只喜欢听别人的好话,气量非常小,这样的话,也不能交到真诚的朋友。所以,在交往中要避免傲、伪、妒,而提倡尊、真、诚,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能形成。

(4)广泛交往,理解和宽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宽容。所谓宽容有两层含意,一是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存在,由于人的出身、经历、文化、修养等不同,在一起相处出现差异毫不奇怪,如果在交往过程中能正视朋友之间差异,是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条件;二要减少矛盾,尤其是一些非原则性矛盾,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要让着别人,而不能只许别人让自己,不许自己让别人,这样肯定没有好的人际关系。不计较非原则小事而善于妥协,这样就能与别人友好相处。

5.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社会才发展进步。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合作,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密切地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增强凝聚力。在合作中,需要有责任感,有顾全大局的精神,否则在合作中也可能出现责任不明确,相互依赖或推诿的情况。在合作过程中,如果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相抵触的时候,能否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则是一个人是否有合作精神的一个最好的体现。所以,在与他人合作的时候,只要有正确的目的,以公心办事,以平常之心待人,就一定能与他人配合好,将自己的力量与他人的力量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智慧与他人的智慧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即使竞争对手非常的强大也不可怕,因为集体的智慧是一定能战胜强大对手的。对于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友好合作,提倡为了达到更好的目标,而开展竞争,尤其是提倡集体间的竞争,如班与班之间的竞争,年级与年级的竞争,容易培养孩子的互帮互促,互相进步的合作精神。

孩子在集体中,与同学和谐相处,要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1)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大家的尊重,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孩子与亲朋好友之间,甚至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之间,以及与陌生人之间都需要相互尊重。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尊重他人是有道德修养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自尊的表现。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曾说过:“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我们获得的别人对自己的尊重,都是以自己对别人的尊重换来的。

(2)理解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当你处于一个集体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各自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看法各异,因此就会产生矛盾。最好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去理解,也就是要将心比心,从他人的角度,以他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理解对方,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

(3)信任是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与他人交往要真诚,只有信任别人,才能获得真挚的情谊,并给对方心理上带来一种愉快的感觉。但是也要注意,信任别人并不等于放弃自己的独立见解,也要有自己的主见,而给别人以自由,信任对方,不是为了控制对方,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4)要有宽广的胸怀:为了与他人和睦相处,还需具备宽广的胸怀和气量,与人相处不要小肚鸡肠,遇事能伸能屈,能自我调节,不要老想着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好处,尤其是不要在帮助别人后希望别人的即刻回报,如果这样的交往,肯定是不会获得真诚的友谊的。

(5)要欣赏别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欣赏别人,要知道一句对别人欣赏的话,对别人的鼓励是非常大的,可以把一个人从绝望的边缘拉回来,可以让一个自卑的人获得成功,可以激发他人的潜能。欣赏,是对别人的人生价值的肯定。真诚地欣赏别人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会欣赏别人的人,可以使自己在集体中获得大家的喜欢,同时也可以帮助别人,给别人的生活带去幸福与快乐。

专家提示:

一个不合群的孩子,一个不会与别人合作的孩子,将是一个孤独的孩子,而孤独的孩子是不会有幸福与快乐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培养他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