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情商培养
10523300000029

第29章 1岁以下孩子健全人格培养的要点

1.指导孩子模仿学习

婴儿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是观察与模仿。观察学习从孩子出生不久就已表现出来,新生儿会模仿成年人做的简单表情;6个月婴儿能有意地模仿别人的动作,1岁孩子已经会模仿大人们日常做事的样子玩过家家了,这些都是模仿所产生的。婴儿在模仿中学会许多技能,产生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增长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当家长在婴儿成功地模仿一些好的行为时,给予夸奖或奖励,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行为;反之,如果孩子模仿了不好的行为,家长就应该予以惩罚,以防止不好的行为固定下来。一定要注意,惩罚并不是责打,有时是生气,对孩子的不理睬,有时是取消对孩子的奖励。

2.帮助孩子消除恐惧,体验快乐

随着孩子发育长大,许多因素会引起他们不愉快的反应,诸如身体不适、恐惧、失望、陌生、愤怒或孤立无援等都是哭的原因。哭是表达痛苦(身体的或心理的)及呼唤帮助和陪伴的信号,不同情绪状态引起的哭声和表情是有区别的。家长应注意对哭声的辨别,尽量消除孩子发生恐惧的情景,避免因身体或心理痛苦(如母婴分离)而引起的痛苦转化为愤怒。

家长应当尽量去了解引起孩子哭泣的原因,如孩子感到失望或孤立无援。对1岁内的孩子来说,过多的失望、愤怒或孤独感的经历是不好的,所以要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还是应当减少他的泪水和哭声。如果家长发觉是什么原因让他哭泣的话,那就要有针对性地使他们快乐起来。只要家长这样做了,就会有益于培养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

3.给孩子提供安全感

孩子在出生后,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情绪,如愉快、痛苦、厌恶、愤怒、恐惧和悲伤等。6个月后,他们在心理上经历着两种与他们的社会化有着重要联系的感情反应,即分离焦虑(这种焦虑是由于母婴分离而产生的)和陌生人恐惧。

2~3个月的孩子对成人年的亲近和话语一般都能产生及时的应答反应,比如微笑、全身活跃,甚至发出咿呀声;3个月以后的孩子会对任何接近他的人微笑;4个月后会因为家长离他而去时发出哭叫声;4~6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区分最亲近的人和其他成年人,在接受亲人的搂抱、亲吻和喃喃细语中保持安静和享受的状态。这些感情状态的及时出现,是6个月后建立亲子依恋,形成孩子对成年人的安全感和信赖感的基础。

6个月的孩子会非常依恋母亲,时刻盼望母亲在自己身边。孩子长到8个月左右,他们会经常关注着母亲,一旦母亲从他的视线里消失,就会表现出不安和哭闹,这就是分离焦虑,是孩子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这种状况只有经历过与母亲多次离去的体验,对母亲离去建立起她一定会回到自己身边的信赖感,才会在母亲离去时有安全感。

在孩子1~1.5岁以前,任何时候母亲离去,孩子都会产生分离焦虑。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处于分离焦虑状态的孩子呢?如果试图忽视他们的情感,不理睬他们的哭声,扳开他们搂着母亲的手,甚至把他们关在孩子的小床里不让他们跟着母亲,孩子感情上的焦虑就会更加强烈;如果想趁他们玩得高兴偷偷地走开,这样只能成功一次,下次他们就会牢牢地盯住妈妈,甚至于放弃游戏,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

对待处于“分离焦虑”中的孩子,要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来说,要尽可能减少必须离开孩子的次数,尤其是丢下他一个人。如果必须离开,随着孩子对言语的理解,用他所能听得懂的言语告诉他,妈妈要离开他一会儿,让他有精神准备。孩子是可以建立起承受分离能力的,他们明白母亲离开还会回来这一层含义,焦虑就会逐渐消解,延缓对母亲陪伴的需要。

孩子6个月之后,已经能够区分经常接触的成年人和陌生人。大多数孩子不愿意接近陌生人,特别是陌生人抱他或亲近他时,他会表现恐惧不安,这就是“认生”。孩子认生是由于陌生人或陌生环境,特别是陌生人接近,会引起孩子的不安全感。

4.学习与陌生人接触

应当怎样对待认生的孩子呢?当陌生人出现,而妈妈在他身边,可以让孩子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妈妈做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示范,这样孩子就不容易产生认生反应;当孩子的好奇战胜焦虑时,他就会主动地与陌生人接近和交流,把自己的注意力大胆地投向他人和外界,为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家提示:

家长千万不要忽视1岁以内孩子的模仿与学习能力。其实,1岁以内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模仿与学习能力,并能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多地陪孩子玩,和他说说话,给他讲故事,给他唱唱歌,逗他笑一笑。教他一些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如接受别人赠给的物品(食品、玩具等)时,表达谢意的方法;客人走时,表达再见的方法等。这样,对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非常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