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在位期间,党项酋长李继迁时叛时降,经常侵扰西部边疆。有一次,保安军禀奏皇上说,已经抓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将她诛杀。宰相吕端说:“这样做,不是好办法啊。以臣之愚见,最好将她安置在延州,派人好好看视她,以此为诱饵招徕李继迁,即使他不立即投降,始终可拴住他的心,因为他母亲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其他大臣说:“李继迁是党项酋长,多次武力侵犯我大宋,西部边疆人民反对他,朝上对他也是恨之入骨,早就想给他点颜色看看。如今抓获了李继迁的母亲,皇上只想杀之而后快。吕端却让养活着那个老太太,有什么好处?李继迁是不会上当的,到时候皇上不怪罪吕端才怪呢?皇上想杀李继廷的母亲,他却反对,不和皇上保持一致意见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宋太宗勉强同意暂时不杀李继迁的母亲,把她养起来。后来,直到她老死。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竟向宋朝纳贡称臣。这时,人们才知吕端当初主张不让杀李继迁的母亲是正确的,问他为什么,吕端说:“从前项羽打算油烹刘邦的父亲,刘邦告诉项羽,‘如果油炸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给我一杯肉汤喝’。成就大事的人都是不顾念他的亲属的,何况李继迁这样犯上作乱的人呢!陛下今日杀了他的母亲,明天是否就能捉住李继迁呢?如果捉不住李继迁,白结下怨仇,反而越发坚定了他的叛逆之心。”人们点头称赞吕端,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真是国之良相。反对自己的人固然可恨,但他的亲属却未必有罪。当抓到他的亲属时,是杀?是放?二者皆不取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做既可以牵制他的行动,使其投鼠忌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你的恩惠,可谓一石双鸟、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