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孙子兵法叫我们灵活点
10519500000056

第56章 学会合作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

在这个弱肉强食、竞争极为激烈的社会里,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你可以选择恃强凌弱,打击对手,你死我活,有你没我,唯我独尊。但是,这绝对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竞争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竞争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会与竞争对手互惠共生,各得其所,这样才能不战而胜。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必要一定要去竞争的,只要改变一下思路,尝试另外一种方式,或许就会取得预料不到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令人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

“原文”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大意”善于借势的人指挥军队作战,就如同滚动木头、石头一般。

合作其实就是借别人的力量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这在《孙子兵法》里就是上面所说“借势”。“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孙子指出,石头放在陡峭之处就滚动,那是因为“陡峭”本身就是居高临下之势。

“合作”是经商必不可少的手段,除非你不想做大做出品牌。但合作之难又是显而易见的,这要牵扯到利润的分成。因此真正的合作建立于诚信的基础之上,为双方的共同利益而谋划。李嘉诚的合作之道就令人击节赞赏。

李业广是“胡关李罗”律师行合伙人之一。李业广持有英联邦的会计师执照,是个“两栖”专业人士,在业界很有影响。人们称李业广是李嘉诚的“御用律师”,而李嘉诚则说:“不好这么讲,李业广先生可是业内的顶尖人物,我可没这个本事独包下他。”

李嘉诚说的是实话,李业广身兼香港20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这些公司市值总和相当全港上市公司总额的1/4强;另外,李业广还是许多富豪的不支干薪的高参。李业广不是那种见钱眼开、有酬必应之士,一般的大亨还请他不到。长江上市,李业广便是首届董事会董事;长江扩张之后,李业广是长江全系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就此一点,足见两李的关系非同寻常。

李嘉诚是个彻底的务实派,他绝不会扯大旗做虎皮,虚张声势。在香港商界,拉名人任董事是商家常用之术,但李嘉诚并非这样,他敬重的是李业广的才干和能力。长江实业的不少扩张计划,是两李“合谋”的杰作。

李业广甘处幕后,保持低调。1991年,李业广一飞冲天——出任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在他之前,任联所主席的有:金银会创始人胡汉辉,股坛教父李福兆,恒生银行卸任主席利国伟等,个个都是香港商界风云人物。

杜辉廉是英国人,出身伦敦证券经纪行,是一位证券专家。20世纪70年代,惟高达证券公司来港发展,杜辉廉任驻港代表,也与李嘉诚结下不解合作关系。1994年,万国宝通银行收购惟高达,杜辉廉便参与万国宝通国际的证券业务。

杜辉廉被业界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他是长江多次股市收购战的高参,并经营着长实及李嘉诚家族的股票买卖。

杜辉廉多次谢绝李嘉诚邀其任董事的好意,是众“客卿”中唯一不支干薪者。但他绝不因为未支干薪,而拒绝参与长实系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的决策,令重情的李嘉诚总觉得欠他一份厚情。

1988年底,杜辉廉与他的好友梁伯韬共创百富勤融资公司。杜梁二人占35%股份,其余股份,由李嘉诚邀请包括他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

有18路商界巨头为后盾,百富勤发展神速,先后收购了广生行与泰盛,百富勤也分拆出另一间公司百富勤证券。杜辉廉任其中两间公司主席。到1992年,该集团年盈利已达6.68亿元。

在百富勤集团成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诚等主动摊薄自己所持的股份,好让杜梁两人的持股量达到绝对“安全”线。李嘉诚对百富勤的投资,完全出于非盈利,以报杜辉廉效力之恩。不过,李嘉诚持有的5.1%百富勤股份,仍为他带来大笔红利,百富勤发展迅速,是市场备受宠爱的热门股。

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与中资公司的多次合作(借壳上市、售股集资),多是由百富勤为财务顾问。身兼两间上市公司主席的杜辉廉,仍忠诚不渝地充当李嘉诚的智囊。

《明报》记者在采访中间李嘉诚:“您的智囊人物有多少?”

李嘉诚说:“有好多吧!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数都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