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必须解决的11个难点
10518600000003

第3章 志趣不同让人易生隔阂

我们和熟识的人相遇,可能是点头一笑,或打一声招呼、寒暄一番,再分手告别;与朋友相遇,一定是眼前一亮,再相拥相抱,开怀畅笑,你一言,我一语,对方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另一方都会心领神会,不用多言,这就是朋友。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结交成朋友呢?一个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或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可能促成双方成为朋友。相反,志趣不同的人就难以成为朋友。“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过几千年的验证,依然被人们认同着。这里的“道”也包含志趣的意思,没有共同的志趣,双方之间缺乏一个共同的桥梁来沟通,很难想象两人能成为朋友,即使走到一起,也是矛盾冲突不断。在某一高校的一宿舍中,有同学六人,新学期刚到时,大家还能合得来,但时间一长,这六位同学就表现出了两种兴趣,巧的是,两种兴趣各有三人,有三位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每天是一道出去,再一道回来,每天谈的也是游戏中的虚拟世界;而另三位却是球迷,不是踢球就是看球。

两方人如果都在宿舍,若有一方谈起他们的爱好,那么另一方要么是不插嘴,要么就是冷言冷语,结果宿舍关系搞得很僵,双方互相看不起对方。中国古代的“管宁割席”的故事,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最好例子。管宁和华歆在年轻时是一对很亲密的朋友。一次,他俩在园中锄地时发现地上有块金子。

不喜欢足球的人搬出宿舍!

管宁继续锄地,把金子看成是瓦石,而华歆则捡起了金子。又一次,两人一起坐在炕席上读书,忽然听到外面鼓声动天,有位达官显贵乘坐华丽的马车经过门前,管宁仿佛没有听见一样,埋头读书,而华歆却连忙丢下书本,跑到街上去看,露出羡慕不已的神气。管宁见此情景,就再也不愿与他为友,于是就用刀子把炕席一割为二,不跟华歆坐在一起了。最容易与我们成为朋友的,有与我们并排而坐的共同求知的同学,也有和我们面对面相坐的办公室的同事,等等。共同的条件,共同的经历极易促成互相之间成为朋友。但是即使成为了朋友,那么,维系朋友继续交往下去,依然是双方之间共同的情趣在起作用。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人们喜欢标新立异,性格和爱好各不相同,这让我们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友人就更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交到知心好友的努力。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拓展自己的志趣空间;另一方面应尽量以宽容的胸怀,容纳志趣不尽相同的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他人之间的隔阂,让不同的志趣成为互补的因素,而不是交友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