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必须解决的11个难点
10518600000019

第19章 找到一个破俗的坚强后盾

个人的实力总是单薄的,光靠着自身的一股勇气和拼劲,使着性子蛮干,恐怕到最后的结局是鱼死网不破的无奈。在社会中,很多人总希望遇到一个能助己一臂之力的人,以便在阻碍重重的社会中,能够帮自己解决各种问题,使自己能在步履维艰中有一个支撑。但是像这种坚强的靠山,人们总是很难遇到。如果能够像商鞅一样,遇到像秦孝公这样的君主自始至终支持他,何愁不能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前行呢。商鞅,原名公孙鞅,是卫国庶出的国君后裔,因为后来被封在商地,所以又称商鞅。公孙鞅到秦国后,通过秦国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向孝公讲述富国强兵的办法。秦孝公听了高兴万分,留公孙鞅一起商议国家大事。公孙鞅想实行变法,但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

经过激烈的争论,秦孝公最终同意了变法的主张,于是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变法令施行了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上访抱怨,说新法不好的有几千人。这时候太子也触犯了法令,公孙鞅说:“法令不能推行,正是因为上层有人触犯。”就要处罚太子。因为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太子傅公子虔,又在太子师公孙贾的脸上刺了字。这样一来,第二天,秦国就没有人敢不遵从新法了。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道不拾遗,山林之中也没有强盗,百姓为国家战斗时表现得很勇敢,却不敢在私下里斗殴,乡村城邑一片繁荣安定。

商鞅能够破除旧的风气,关键是得到了一个英明君主的支持。在现实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事业上的一个坚强的后盾,因此,我们摘不到苹果时,也许是因为苹果树太高了,我们需要借助外力为自己的后盾,这一般需要自己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就与谋士肥义商量让百姓改穿紧身而短小的胡人服装,并教他们骑马射箭。赵武灵王说:“傻子笑话的地方,聪明人却另有发现。就算世上所有的人都笑话我,我也要占领胡地和中山国!”于是他命臣民穿上胡人的衣服。国都的士大夫都不愿意换装。公子成假装生病,不去上朝,武灵王派人去说服他:“家中的事由父母做主,国家的事由君王做主。如今国君下令百姓改换服装,而您却不肯穿,我怕天下的人都会拿你做例子来议论国君的命令。”

使者接着说:“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其根本在于要对百姓有利,推行政令也有一定的方法,根本在于命令能得到实施。恩泽应该先给百姓,而政令应该先在显贵中施行,所以希望以您的榜样,来推动国君改换胡服的政策。”公子成听了以后,拜了两拜,叩头说:“臣听说所谓中国,是圣贤施行教化的地方,礼乐盛行,远方蛮夷纷纷前来观摩效仿。如今大王却舍弃中国的衣冠,而下令改穿胡人服装,变更自古以来的传统,违背百姓的意愿,我希望大王仔细地加以考虑!”使者把公子成的话报告给武灵王,武灵王亲自前去,向公子成请求说:“我国东面有齐、中山,北面有燕、东胡,西面有楼烦、秦、韩,如今若没有骑射的本领,那我们将靠什么来守卫国家?”“以前,中山那样的小国依靠齐国强大军队的支持,侵扰我们的领土,掳掠我们的百姓,引水围困我们的都城,要不是社稷神灵的保佑,都城几乎失守。先王因为这事,一直感到深深的耻辱。”“所以,我要改换胡服,教人骑射,是想用它们来防备四方边境的入侵者,向中山国报往日之仇。而您却为了沿袭中国传统,厌恶换装,而忘记都城受攻的耻辱,这实在令我失望!”公子成听了,终于接受武灵王的命令。于是武灵王立即赐予胡服,让公子成第二天穿着它上朝。然后赵武灵王才正式向全国发布胡服令,并且教导臣民练习骑射。没过多久,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赵武灵王出征胡地以及中山国,屡获胜利。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不能像商鞅那样有一个强大的靠山,也不像赵武灵王那样有强权在手,在打破旧的风俗和习惯时,必定显得势单力薄。所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是破俗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