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必须解决的11个难点
10518600000012

第12章 重“小义”忘“大义”

朋友之间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往来,有生活小节方面的,也会有涉及重大问题的,但有一点必须把握好,不能为了朋友间的“小义”而丢了为人的“大义”,否则,不但“大义”、“小义”一起丢,连朋友也做不成。晋时有一位温峤,曾因战功显赫,最终当了骠骑大将军。据说,他在未当官时是一个赌棍,经常到扬州城外河里停泊的船上,专找那些腰缠万贯的商贾赌博。在赌博过程中,总是输多赢少。和温峤一起赌博的,还有一位叫庾亮的人。此人后来是西晋征西大将军。有一次温峤又下船找财主赌博,谁知手气太臭,带来的本钱输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大笔钱,温峤准备逃走,财主手下的人一拥而上,把他扣留在船上。这时温峤大声对岸上的庾亮喊道:“朋友,快点拿银子来赎我!”

庾亮一听,立即掏出钱来与财主结了账。温峤见付清账,自己又成了自由人,赌瘾又上来了,要求与财主再赌一把。谁知手气又不顺,转眼之间,钱又输个精光。于是,只好再次对岸上的庾亮扯嗓求援:“朋友,快点拿银子来赎我!”庾亮赶紧跑来送钱,如此反反复复,温峤竟被庾亮赎了四次。温峤和庾亮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也是雅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温峤和庾亮的朋友之情可见一斑。庾亮对待温峤的不良嗜好,可以说是视而不见,并且倾囊相送,满足朋友的要求,这样对待朋友,于情可以,于理恐怕说不过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无须去效仿庾亮的做法:为了不破坏友谊,无视朋友做一些违背道德准则的事,甚至自愿沦为朋友的帮凶。有的人只顾“朋友义气”,不讲道德原则,不顾政策法令,不管公共利益,这是重“小义”而忘“大义”。比如有的人明知朋友犯罪,但为了“义气”却对其纵容包庇。殊不知犯了“大义”,“小义”也保不住,其结果是害人误己。李某为了报答哥儿们请他喝酒的情分,解决哥儿们的困难,满足哥儿们的需求,便把营业所的公款私自借给哥儿们从事营利活动,先是小数目地借出,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五千、一万,有时一次借出竟达十万元之多。对于这种将公款私自挪用给他人从事营利性活动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这一点,李某自有一套歪理:“借钱的都是哥儿们,谁也不会不讲义气,更不会丧良心赖账,早晚都会还上,有没有借据无所谓。”就这样,营业所的公款源源不断地从李某的手中借出,一旦单位用款,李某便采用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东挪西凑堵窟窿,或者边截留边动用,直至“东窗事发”之时,李某已私自将营业所的公款借出达85万元之多。

人民检察机关逮捕李某之后,在追缴赃款的过程中,由于李某提供不出借据,其哥儿们赖账者甚多,所以收效甚微,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处李某死刑。借出去的85万余元人民币,李某确实一分钱也没花着,他的家里虽算不上一贫如洗,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85万余元的贪污犯家境竟是如此,这是执法人员没有想到的。但这并不能减轻李某的罪名,其结果只能是将李某押上断头台。是什么将他送上断头台?是无知、是法盲,更是所谓的哥儿们义气。据有关部门调查,因帮人打架、报仇而犯错误,甚至犯罪的,在青少年中所占比重很大,这就是讲“哥儿们义气”的恶果。朋友中,如有误入歧途者,我们应该做的是劝导、拯救他,而不是听之任之,更不能顾及朋友之情,知错犯错。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帮助朋友,反而也将自己坑害了。为了“小义”而损坏“大义”,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的朋友中,有人一定要求朋友为自己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至于是不是有利于自己,有利于朋友和有利于社会,则根本不予考虑,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去珍惜与他的友谊。因为这样的朋友是自私的,是不值得去结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