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秀小学生的100个学习好方法
10518300000081

第81章 写好读后感有方法

放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同学们回家看一则寓言,然后写一篇读后感。

王旭回家后赶紧把他的《伊索寓言》拿出来,并阅读了其中的《乌鸦的故事》。

看完后,王旭虽然觉得故事很精彩,但读后感却仍然不知该从何下笔。妈妈见他脸都憋红了,还没写出个开头,就启发他:“既然是读后感,你是不是先要告诉大家你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王旭一想:对啊,不先说故事怎么引出后面的感想呢?

妈妈又问:“那你觉得这个故事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百鸟因为嫉妒乌鸦得到选美冠军,而把它的毛都拔光了。这告诉我们不能嫉妒他人。”

“很好!接下来你可以围绕这个观点,摆事实,讲道理。知道该怎么写了吗?”

王旭高兴地点了点,他拿起笔“奋笔疾书”起来:“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中的《乌鸦的故事》,印象很深刻,故事是这样的……”

梳理了基本的脉络后,王旭很轻松地完成了这篇读后感。

每次当老师布置一篇读后感,让我们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时,总有很多同学在哀叹:“怎么又是读后感啊?”“这该怎么写啊?”……当然,也有同学能有理有据地完成读后感。那些同学之所以能轻松写完,是因为他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技巧。

就像案例中的王旭,在没找到方法前,写得“寸步难行”,一个字也憋不出,当他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后,就能下笔如有神,流畅地完成写作。其实,王旭用的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先阐述与原文有关的内容,然后亮明基本观点,最后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基本思路来写读后感,下面是几点可供大家参考的经验和方法。

好方法

第一,从所读文中找到“感”点。

很多同学面对读后感常常无话可说、无物可“感”,因为他没有找到文章的“感”点。所谓“感”点,就是文章中引起我们感动、感触,或让我们深有体会的地方。

面对一大篇的文字,我们如何找准“感”点呢?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我们一遍一遍熟读文章,细细品味,就能找到最令我们感动或是拨动心弦的“感”点。也许这个“点”是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有可能是一段对自己教育深刻的情节……不管是什么,我们只要抓住这个“点”切入,并深入挖掘,就能把读后感写得精练、突出。

第二,围绕“感”点展开联想与引申。

很多文章给我们的感受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就会让整篇读后感变得模糊不清,不知所云。因此,联想和引申都要围绕“感”点来进行,要与原文材料密切联系。

我们联想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等。这些联想可以是正面联想,也可以是反面联想。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要对文章的“感”点起到说明、论证的作用。

当然,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也可以正反联想结合使用,这会使我们的读后感中心更突出,论说更严密。

第三,联系实际谈感受。

我们写读后感不能没根没据地胡乱发表感受,而是要联系实际来发表感想。我们可以联系所读文章中的一个人物或一段情节,引出自己的观点,再联系生活或社会实际,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此外,我们还可以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或是当前形势、历史教训等,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将文章的内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都联系在一起,就能写出一篇真情实意、打动人心的读后感。

小贴士

除了读后感,我们还可以写写观后感。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非常相似,只是一个是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而一个是观看了戏剧、电影、电视或参观了某个地方后进行。平时,我们看完一部感人的电影、电视剧,或是参观了一处建筑、博物馆、科技馆等,别忘了把自己当时的震撼和感想都记录下来。这其实也是我们写读后感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