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秀小学生的100个学习好方法
10518300000056

第56章 读点有意思的数学故事

上三年级的成君很不喜欢学数学,他觉得一堆数字十分枯燥无味。后来,妈妈逛书店时发现了一本“数学故事”书,她发现书中介绍的都是数学故事趣闻、经典名题以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而且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上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题。

妈妈认为成君喜欢看故事,而这本书不仅有故事,还有练习,也许他可以从这本书中受些启发,并由此爱上数学。于是,妈妈将书买回来送给了他。

成君果然很喜欢这本书,每天做完作业后,他都会看上三四个小故事,并饶有兴致地研究着故事后面的习题。他看得很认真,也渐渐发现数学原来也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原来那些数字、线段也会有这么精彩的故事。而且,许多数学家为了钻研数学难题那样呕心沥血,这让他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后来,妈妈发现,成君对数学不再那么排斥了,他也能安下心来去看数学课本了,遇到做不出来的题,他还会虚心请教。成君的数学兴趣已经完全被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调动了起来。

我们都知道语文这门课是一个“有故事”的学科,因为古往今来的诸多文学大家不仅给世人留下了诸多故事,他们自己本身也有着诸多丰富多彩的故事。

但可能有很多同学并不知道,数学其实也有许多故事,有流传许久的传世谜题,有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现象,还有有意思的数字,更有诸多数学家的传奇经历……

如果我们对数学没有兴趣,不妨也找一些有意思的数学故事看一看,这些故事就会给我们的数学学习增添一抹色彩。而且,这样的故事大多都会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我们既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能尝试去“挑战”难题,由此我们对数学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好方法

第一,别将数学故事只当成故事来看。

有的同学一说看故事就会非常兴奋,可能会很认真地去看故事,但他只是单纯地去看热闹,故事讲完了也就完了,他并没有任何收获。

我们不能将数学故事只当成是休闲娱乐,看的时候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比如,要想想故事中提到的问题有什么意义,想想为什么数学家要那样努力地钻研问题,想想自己是不是能解答出那个谜题,等等。

如果能从故事中看出道理来,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那么我们内心对数学的“好感”也许就会被唤醒,这样数学故事才算发挥出了它真正的作用。

第二,从不同类型的故事中学习不同的知识。

数学故事也分好几种类型,有代数故事、几何故事,也有谜题故事、解题故事,还有数学家自己的故事。在不同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学习重点。

比如,在代数几何故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些代数、几何知识,发现某些公式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谜题、解题故事中,我们则可以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体会各个年代数学家们的艰辛;而在数学家的故事中,我们又可以学到数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对我们学习数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作用。

我们可以一边看故事,一边写下阅读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想,随着感想越来越深入,我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第三,学会从故事中总结。

看了故事,学了知识,我们还应该再加上一步,那就是对故事中提到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从中找到我们要学的知识、要继承的精神,以及要明白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了解数学,并由此来激发出自身对数学兴趣。

小贴士

数学家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而他的这一切成就,都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当时,英华书院的老校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应母校邀请,来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一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 3,8=5 3,10=5 5,12=5 7,28=5 23,100=11 89……也就是说,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但这个结论还只是猜想,并没有被证明。大数学家欧拉说:‘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对这个故事,陈景润听入了迷,他也对这个奇妙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这个故事,引发了他在数学上的勤奋刻苦,并激励他走上了数学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