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秀小学生的100个学习好方法
10518300000023

第23章 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

张威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游水平,而他的好朋友王磊却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一天,他和王磊聊起了天,问道:“你平时是怎么学习的啊?”

“上课的时候,我就用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课下的时候,我就认真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复习完功课,再预习一下功课。”

“我每天也是这样做的,为什么我的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呢?”

“那你是按照老师所说的写作业、复习、预习方法做的吗?”

“是啊!”

“哦,对了,你在听课的时候,有没有在心里多问自己‘为什么’?”

“多问‘为什么’?”

“就是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多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呢’,然后再思考其中的原因。”

“我从来没这样做过。”

“这也许就是你的成绩提不上来的原因之一。”

“那我以后就多在这方面下下工夫。”

古语云:“学起于思。”可见,思考是学习的灵魂。然而,很多同学往往只满足于获取知识,却很少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这样一来,他们所吸收的知识不仅是有限的,而且是浅显的。

王磊的好成绩与他爱思考“为什么”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因为,我们只有爱动脑思考“为什么”,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一个人只有发现了“为什么”,才能深入思考与研究,从而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而获得新发现。因此,我们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

好方法

第一,要有质疑的意识。

上面提到“学起于思”,那“思”又起于什么呢?古语云:“思源于疑。”也就是说,质疑是思考的源头和导火索。仔细观察一下发明家和科学家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种质疑精神。因为,只有勇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有新的发现。

比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中讲道: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如果伽利略没有质疑的意识,没有用实践去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可能还会继续错下去。

所以,我们要有质疑的意识,一旦发现老师或同学的观点、说法存在疑问,就要认真思考“为什么”,从而解答自己的疑惑。

第二,提出并思考“为什么”。

我们只有多提出几个“为什么”,才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动力,才能抓住思考的方向。而我们要想提出“为什么”,就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比如,当老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我们就要着重看老师解题的思路,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解题;当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同学为什么要这样解答、为什么与自己的理解不一样。

另外,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上,还要自己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比如,在学习《养花》一课中,老舍先生通过几件事情来描写养花的乐趣,那么,老舍先生抢搬花草都已经累得腰酸腿疼了,为什么还说是乐趣呢?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30多种、100多棵,为什么还说是乐趣呢?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将这种写作手法或方式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三,善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善于向他人请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要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为什么”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过,向他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而那些翻开书本或查阅资料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好是自己解决。此外,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如果我们自己得出了答案却没有把握是否正确,也可以带着答案去请教他人,这样的收获会更大。

我们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之前,一定要看对方是否有时间,可以先询问一下“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等老师或同学讲解完毕之后,我们一定要真诚地表示感谢,如果我们没有听懂,不要得过且过,而是要诚恳地请对方再讲一遍,直到彻底弄懂为止。久而久之,我们不懂的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而知识却会积累得越来越多。

小贴士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把课堂时间都用在思考“为什么”上,如果一时解答不了,就可以先把它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下课之后,我们再认真思考解决方法。如果还是解答不了,就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然后把正确答案写在本子上,以便随时复习巩固。当我们把笔记本上的一个个“为什么”全部“攻破”之后,我们的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