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秀小学生的100个学习好方法
10518300000100

第100章 用思维导图发掘记忆力

期末考试前,看到一些同学因为复习不得法而愁眉苦脸,老师便利用班会,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班长蔡雷将自己独特的复习方法向大家推广一下。

蔡雷告诉大家,他复习时会画出一张又一张的图。

比如,要复习数学小数知识,他就会在图的中间写上“小数”,然后以“小数”为节点再画出几个箭头分别指向四方,又在几个箭头的末端分别写上“纯小数”、“带小数”等字样。接着,他又以分出的各个“小数”类型为节点,分别再分出几个箭头,标上“定义”、“例子”、“使用方法”……

当蔡雷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出这一“图画”时,大家都惊讶极了。因为蔡雷的这种复习就好像在种树,树根是要复习的科目,而逐渐长出来的树枝、树杈、树叶就是一个又一个知识点,枝桠越分越细,知识点也就越来越细。

大家不得不钦佩蔡雷,因为这样一画图,每个知识点都不会被落下,而且还能将知识连贯起来,难怪他复习得全面而又省力。

在蔡雷的启发下,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头脑中的记忆正在被逐渐唤醒,大家纷纷也铺开了白纸,他们也要尝试一下,用这样的图画来发掘早前的记忆力。

其实蔡雷画出来的就是思维导图,他对看似零散的知识进行了编辑,一边画图一边回想,当图画被画好时,知识也就被牢牢记住了。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这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方面的一种思维“地图”,它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使知识不再单独、零散地存在,它会帮我们将知识全都串起来,而每个节点又像是一个提示,由此又会开启更深的记忆闸门,促使我们想到更多的知识。显然,节点越多,记住的东西就越多,记忆量在不知不觉中就增多了。

不仅如此,思维导图将枯燥、单纯的文字变成了图像、符号、线条、词汇,如果再用不同颜色的笔画,那么画这样一幅漂亮图画的过程,就是让我们的记忆活跃起来的过程。我们经过这样一个充满动感与乐趣的记忆过程,相信无论怎样的知识都能被轻松地记住了。

既然思维导图能发掘记忆力,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好方法

第一,学习制作思维导图。

制作思维导图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工具,只要准备一张大白纸,几支不同颜色的笔就足够了。

首先,图中间要写上最大的主题,比如,前面事例中提到的“小数”。

接着,就要从中心开始,向四周发散各种分支,每一个分支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以提示不同的相关信息。

然后,就可以丰富每一个分支与节点,用小插图、符号来强化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并突出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分析信息时,也可以用箭头、线段将一些相关联的知识连接起来,或者用相同的符号注明。

在记录的时候,没必要写很多字,因为“导”的意思是“引导”,我们要由一个关键字引出自己的记忆。所以,只要写上关键词就可以了。

第二,找准主要的发散节点。

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注明关键词,也就是找准图中的每一个发散节点。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也就意味其后所表达的一切信息都不准确了。

所以,我们对每一个关键词都要予以确认,如果在哪个节点卡了壳,或者记忆有些模糊,就要及时翻翻书,看看笔记,回忆老师的讲课内容,以确保记忆的准确性。

另外,我们也要抓住最关键的那一个节点,不要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点写在节点上,否则不仅会漏掉重要的知识内容,而且接下来的图也就无法再顺利画下去了。

第三,要变换不同的思考角度。

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发掘记忆力,就是由于它的每一个节点都能唤醒深藏的记忆。所以,思考节点,也就是思考与上一级知识相关联的关键词,就显得非常重要。

还用“小数”这个例子来说。关于小数,我们可以考虑它的定义,从其定义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种类的小数。但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比如小数还可以和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等互化,这样就又可以列出一个分支。

这就是说,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也要经常变化一下思考角度,就能将更多的知识联系起来。

小贴士

思维导图的创造源于托尼·巴赞的大学时代。当时,他在学习时经常觉得记忆信息或者整理信息时很困难,他很想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更有效地使用大脑。但是,图书馆中没有一本书教导人们该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大脑,于是他便决定自己去思索寻找。

后来,托尼开始研究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他慢慢发现,如果人类大脑的每一个脑细胞以及功能都能被和谐且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大脑的工作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于是,他开始设想一种放射性思考方式,并用这种方式去训练一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出现过学习障碍,有的阅读能力丧失,但经过托尼的训练,他们很快都变成了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分人成为了同年龄学生中的佼佼者。

1971年,托尼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思维导图法的概念随之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