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男孩的50个细节 富养女孩的50个密码
10515700000054

第54章 密码4培养女孩的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公民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称其为“公德”一方面是指公共场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是指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这里的公民,是广义的,是包括未成年的孩子在内的一切社会交际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有公德意识的女孩总是具有一种高雅的气质。 但有的父母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却不注重孩子公德意识的培养。这样的女孩长大后即使再有才能,也是不会得到他人和社会认可的。所以,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

父母平时多多教育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好,做事情要做完,答应了的事情要有交代,别人休息时不能打扰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可以委托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她认真、负责地完成,不可马马虎虎,草率从事,或半途而废。这样下去,你的“小公主”在群体中就会变得很有威信,并会受到小伙伴们的尊敬,同时她也会感到很快乐和自豪。

有一次一位父亲骑车带女儿回家,给她买了一个冰棍,当时自行车在行进中,路边也没有垃圾箱,包装纸上又有奶油向下滴,回到家时父亲发现女儿手里握着那张沾满奶油的包装纸,走向垃圾桶:“爸爸,现在才有地方扔冰棍纸!”

那位父亲心里很高兴,高兴的是看到女儿的社会公德确实不错。后来他还发现,无论是学校组织的对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捐款捐物,还是外出乘车给老人让座,女儿都表现出很高的公德品质。

培养孩子的谦让与自立精神。孩子将来要自立于社会,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这就必须具有自立与谦让的精神,因为谁也不喜欢一个一味依赖别人的人。谦让的意识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在公园荡秋千或滑滑梯时,父母也要教育孩子按顺序排队,学会谦让。但是,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理所当然地坐在位子上,心安理得地让妈妈站在一旁,而且,有些孩子因为没有座位而哭闹,东张西望地希望有谁能给自己让座。其实,孩子长到四五岁时,体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自己站立一段时间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平时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站着,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即使有人让座也应婉言谢绝。要知道孩子再小,也应当懂得自立与谦让,应当遵守社会公德。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外出,父母都要对孩子进行公德教育,比如要爱护公物,要保护环境,要尊老爱幼,要勤俭节约等。父母以身作则,用无形的身教去影响孩子、启迪孩子,同时反过来也可以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诫家长:“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的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讨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意义。”

把一个一无所知的婴儿培养成一个独立的、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社会人,这是父母重大的责任。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讲文明而且有良好公德的社会人,无疑能为她的人生锦上添花。

讲文明、有公德意识本该是青少年一代应具有的道德规范,这方面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现在的一些学生总是在教室里大喊大叫,进教室时开关门的声音也总是很大,而且不知道爱惜公物,有时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不知道赔礼道歉。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孩子大多并不是故意的,而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这就是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很少考虑别人感受的习惯。这种行为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在孩子心灵中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衣、食、住、行、玩,父母都会面临着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这就要求父母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