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作家雨果说过:“最擅长偷时间的小偷就是‘迟疑’,它还会偷去你口袋中的金钱和成功。”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一时的迟疑而耽误事情。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常常因为他们迟疑,造成巨大的损失,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有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他每次遇到事情都犹豫不决。有一天,这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时,突然刮来了一阵大风,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也被吹得左摇右晃,树叶哗哗的抖了抖之后,小男孩看见一个东西从树上飘落了下来。原来是树上的一个鸟巢被这股大风吹下来了,从鸟巢里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决定把它带回家中喂养。
但这个小男孩托起鸟巢走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面养任何小动物。于是,他轻轻地把那只鸟巢连同小麻雀一起放在了门口,急忙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之下,妈妈终于破了一次例,同意了小男孩的请求。
小男孩兴奋得跑到门口,不料,鸟巢里空空如也,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他看见一只黑猫正蹲在墙头上,意犹未尽地舔着自己的嘴巴,一副高兴的样子。
虽然这只是一个不算太起眼的小事,但同样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是,也同样可能失去成功的机会。
孩子做事不会天生就果断,父母应注意教育孩子,并让孩子在自我锻炼中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不果断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种:
1. 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依赖性强
成人出自“好心”,唯恐委屈了孩子,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无独立做事的经验,一旦遇事让他拿主意时,就不知所措,祈求别人的帮助。
2. 家长要求过分严格,孩子自信不足
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对待孩子往往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爸爸、妈妈还让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帮助他,结果,孩子常常感到失败的痛苦,无自信,害怕做错事,更拿不定主意。
孩子做事不会天生就果断,家长应注意教育孩子,并让孩子在自我锻炼中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
1. 对因过分保护造成的,家长可从以下两方面去锻炼孩子:
(1)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克服依赖性。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的,一般都愿意参加一些活动。家长要尽早让孩子练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凡是孩子能够做到的,父母尽量不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发现自己的能力。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就会果断地去做。
(2)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下决心。一个人在作出一个决定之前,需要考虑利弊得失后,再做出最佳选择。父母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如何做。如到商店给孩子选购衣服,价钱由父母选定后,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与花色。
2. 对因过分严格要求造成的,家长们应注意以下三点:
(1)正确评价孩子做的事。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要多鼓励、少批评。对竭尽全力也没做好的事,父母要给予理解,父母正确的评价可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下次做事,他会再一次鼓起勇气去拿定主意。
(2)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对于较难做的事,父母应同孩子一起去做,并给予适当帮助,教孩子逐步学会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孩子有了成功的经验,就会增强自信,做事果断。
(3)让孩子做事时,家长提要求要具体、明确。尽量让孩子明白如何做。含糊不清、笼统会使孩子感到无从下手,拿不定主意。
另外,父母还可通过一些培养机敏、果断的体育、智力游戏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果断性。
果断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让人把握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决定意识,有益于孩子的性格发展,父母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和褒奖孩子的果断精神和行为,批评孩子的畏缩和疑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