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悦读甘州:故事
10515600000046

第46章 张三丰隐居甘州

张三丰何许人也?他本是我国古代道教大师,曾在著名道教圣地崂山修炼,真可谓是“崂山道士”。张三丰不仅道术高明,还是武当派创始人之一。

明朝初年,朱元璋称帝后,遍访天下名士高人。张三丰的名字也在“精英册”中榜上有名。当时张三丰正在武当山修炼,方圆乡里都当其为真仙转世,名声传到朝廷后,皇帝即刻派人前去迎接真仙进宫。不想,这张三丰却视名利如粪土,早已修炼得超凡脱俗。他悄然下山,离开武当,开始了四方云游,过起了闲云野鹤的日子。不觉间就云游到了甘州地界。当时他化名张宗,身披蓑衣,腰间左挂一个葫芦,右挂一只画卷。行走于市,常常嬉笑怒骂,放浪形骸,甘州人只知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云游道士而已。

起初,张三丰客居甘州卫张指挥家中。张指挥喜好广交高朋,他见张三丰虽然形骸不羁,但却龟形鹤背,双耳过腮,目光如炬,银髯垂胸,气宇轩昂,两人一见如故,遂结为忘年之交。一日甘肃总兵王敬来张指挥府上做客,张指挥遂将张三丰加以引见,三人同在后花园中饮酒,席间,张指挥见王敬举杯停箸,紧锁双眉,便问何故,王敬叹气道:“腹中不知何物,胀满僵硬已有月余,遍访名医而不得治。”一旁的张三丰闻听此言,轻拈银须,微微一笑,他俯身拔起一株小草,解下腰间的葫芦,将小草伸入其中晃了三圈后取出递与王敬,说:“今日回府后即煎汤连草服下,明日定会安康如初。”王敬将信将疑地包好小草带回府中。第二天一大早,王敬就前来张府登门拜谢,告知病已痊愈。前日后花园中的一幕被张府一奶妈看在眼里,她暗记在心,伺机而动,一日乘张三丰不备,盗取葫芦中的一粒小丸吞下,几十年后,这一老妇依旧鹤发童颜,长命百岁。虽说盗药一举不属君子所为,但道家机缘该当如此,也是老妇前世修来的造化。

张三丰身披蓑衣常在甘州附近一带云游,一日夜宿于一处废弃的旧宅,不想夜里隔壁失火殃及这里,人们救火之后才发现隔壁的废墟中依然沉睡的张三丰,经历大火之劫,他却毫发无损。原来,张三丰所穿蓑衣看似普通,却具有“防火”的功效,可以御水防火,百毒不侵。

两年后,陕西行都司都督宋晟等人在甘州修建玄真观,供奉真武帝君。张三丰遂移居观中,在此居住达七年之久,此间,他与宋晟、李景隆及肃王朱瑛交往甚密。此三人常居观中拜访张三丰,有时众人在观中高谈阔论,通宵达旦。一天,日朗风清,诸位客人诗兴大发,在观中忽见悬挂着张三丰所携带的画卷,于是众人纷纷上前驻足观赏,画面乃是八仙过海图,八位神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海水湛蓝,幽深不可测,有人提议,以此画为题作诗赋词,于是乎一时间锦词妙句不绝跃然纸上。待夜深人静时,客人们便宿于观中,半夜忽听惊涛拍岸,潮声大作,客人们大惊失色,有人喊:“黑河决口了!”顷刻间,宾客们夺门而逃,奔至院中,却未发现任何异常,仰望天空,月明星稀,树影婆娑,好一派宁静祥和,众人松了口气,掌灯复又回到观内,才蓦然发现水声自《八仙过海图》不断传来,但见画上的海面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潮起潮落的海水仿佛要从画中一泻千里!海风吹拂,八位神仙须发飘飘,衣裾飞舞,好似人会飘然而下一般。第二天,东方泛白,众宾客再看那幅画时,一切却已恢复平静,回想昨夜情景,如梦如幻。

明代建文初年,张宗离开甘州前往宝鸡金台观修炼,他的三件宝物也留于玄真观内,成为镇观之宝,后被当地官吏所谋取。永乐年间,明帝朱棣复又在各州郡寻访张三丰,此时甘州人才恍然大悟,那道人张宗便是皇帝要找寻的道教仙人张三丰。于是,人们在玄真观修建三清大殿,又修建三丰庵以示纪念。在甘州南北两山,人们又效仿武当修建宫观寺院,称为南武当,北武当,此两处山中胜景因张三丰而数百年香火不断。

如今,遥望远山缭绕的氤氲,仿佛又能看到当年张三丰在甘州的行迹。

(张有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