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人员测评技术
10515000000045

第45章 1 智力测评

7.1.1 智力与智力测评概述

1)智力的定义

一般认为,智力是指人认识世界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基础作用的能力总和。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人要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与这些能力的发展分不开。

智力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2)智力理论

关于智力的理论研究有两大模式:心理地图模式和计算机模式。心理地图模式将智力视作心理地图,由此得到智力的结构理论(经典智力理论);而计算机模式将智力视作具有信息加工功能的计算机装置,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现代智力理论)。

(1)经典智力理论。该类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的内部特性和有待发现的心理结构。建构这种理论的主要方法是因素分析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其一,斯皮尔曼于1927年首先提出智力二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一个一般因素即G因素(渗透于所有智力活动之中)和一系列特殊因素即S因素(在某种特殊环境下才表现出来)组成,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主要取决于每个人拥有的一般因素的多少。

其二,卡特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他认为一般智力因素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等,它决定于个人的禀赋,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晶体智力一生都在发展。

其三,瑟斯顿于1938年提出的群因素论。他认为智力的核心不是单一的G因素,而是许多主要的、基本的、彼此相关的能力因素群组成的。七种最主要、最基本的心理能力分别是: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其四,吉尔福特于1959年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维度:内容(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类刺激,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操作(由各类刺激引起的反应方式与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和结果(指心智活动的产物,亦即对各类刺激的反应结果,包括单位、类别、关系、系统、转化、含义)。

其五,阜南于1960年提出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他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最高层是普遍因素,第二层是两大因素群(包括言语和教育),第三层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2)现代智力理论。该类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其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有七种智力,即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在此基础上,还有自然智力(以及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上述八种智力,这些智力相互独立,各人在有些智力上表现出高水平,而在有些智力上表现出低水平。

其二,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他认为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唤醒系统、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与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三个功能系统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中执行各自的功能,但它们又是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

其三,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该理论由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力成分亚理论组成。智力情景亚理论回答“行为在何处才显示出智慧”,情景智力行为包括对现实环境的适应、对更优环境的选择、改造现实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的能力、兴趣或价值取向。智力经验亚理论回答“行为何时才是智慧的”,它认为当个体面临一个相对(但非完全)新异的任务或情景时,或在特定任务或情景的自动化操作过程中,其智力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智力成分亚理论回答“智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明确了构成智力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三元理论的核心。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刺激,做出判断和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

3)智力测评

智力测评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心理测验不能像用尺测长度那样进行直接测量,只能进行间接测量,对智力的测量是通过对表现一个人智力水平的行为样本组进行测量,用数字对之加以描述,它的结果是给人的智力行为确定一种数量化的值。

智力测评的结果是用智商(IQ)来表示的。下面是智力测评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1)智龄(mentalage,简称MA)。比纳不仅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905年),还第一个提出智龄的概念。1908年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第一个年龄量表,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按年龄分组,根据被试做对的题目数量确定其智力。例如,有一名儿童,做对一个题得2个月智龄,做对6个题得1岁,如此等等。凡智龄大于实龄的被确认为智力较高(聪明),智龄等于实龄的被确认为智力中等,智龄小于实龄的被确认为智力较低(愚笨)。

(2)比率智商(IQ)。智龄只能表示一名儿童智力的绝对水平,不能用于比较实龄不同的儿童智力的高低。比率智商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比率智商由斯滕提出,推孟将智商应用范围推广至全世界。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某100智商表示智力的相对水平。不同实龄儿童就可以进行智商比较。

(3)离差智商。比率智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又发现缺点。比率智商假定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但实际上当年龄增大到一定程度,约至26岁左右就停止增长了,在这种情况下,比率智商就不适用了,于是产生了离差智商。离差智商以相对位置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情况。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离差智商(DIQ)=100 15Z其中,Z为智力标准分数,表示个人在一定年龄组内所占的相对位置。

(4)智商等级。智商的分布是呈常模分布的。

7.1.2 个别智力测评

传统智力测评由于施测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智力测评和团体智力测评。前者一般由一位主试对一位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施测,后者则可由一位主试同时对若干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施测。代表性强、影响最大的个体智力测评是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1939年,韦克斯勒发表了第一个成人智力量表: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Ⅰ型(简称W-BⅠ)。1982年,湖南医学院龚耀先主持修订出版了WAIS中国修订版(简称WAIS-RC)。其主要内容如下:

1)言语量表

(1)常识:共29题,内容取样范围极广,如“钟表有什么用”、“我国首都在哪儿”等,尽量避免涉及专业领域的内容。主要用于测量被试的一般智力因素和记忆能力。

(2)理解:共14题,要求被试说明在某种特定情形下应做什么,或解释一些话的意思,如“为什么不要与坏人交朋友”等。主要用于测量被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算术:共14题,内容属小学算术范围,如“8个人在6天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若半天内必须完成,应找多少人来做”,题目限时完成。主要用于测量被试基本数理知识和数学推理能力。

(4)类同:共13题,要求被试说出两件事或物的相似之处,如“斧头—锯子”。主要用于测量被试抽象逻辑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5)数字广度:由主试口述一串由3~12个数字随机排列组成的数字系列,要求被试按顺序复述,共12题,再由主试口述一串由2~9个数字随机排列组成的数字系列,要求被试倒着复述,共10题。主要用于测量被试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

(6)词汇:主试将一张包括40个词汇的词表呈现在被试面前,要求被试指出主试所读的词,并对其意义进行解释。主要用于测量被试的言语理解能力。

2)操作量表

(1)数字符号:要求被试根据事先提供的数字—符号关系,在给出的每个数字下面填写相应的符号,限时进行。主要用于测量被试建立新概念的能力和知觉辨别速度。

(2)填图:共21张图片,每张图片都有缺失的部分,如人没有耳朵,动物没有尾巴,要求被试指出缺失的部分。主要用于测量被试视觉记忆与辨别能力。

(3)积木图案:给被试9块积木,每块各面分别涂有全红全白或半红半白的颜色;同时给被试呈现10个图形,要求被试在限定时间内用积木拼摆出所呈现的图形。主要用于测量被试视知觉组织、视动协调及分析综合能力。

(4)图片排列:共8组图片,每组图片打乱顺序后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重新以适当顺序排列,以组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主要用于测量被试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觉组织能力。

(5)拼图:要求被试将一个被切割成几块的图形拼好,根据被试完成的速度来记分。主要用于测量知觉组织及概括思维能力。

WAIS-RC建立了农村和城市两个常模,适用于16岁至65岁及以上,共分8个年龄组。

测验结果以离差智商分数报告,根据测验结果,可以了解被试在其常模团体中的位置。

“知识链接7—1”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比纳—西蒙量表。它是1905年,由比纳和西蒙编制的一个智力量表。当时,编制该量表是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该量表包括30道测验题目,种类繁多,可以测量智力的多方面表现,如记忆、言语、理解、手工操作等。它以通过多少项目作为区分智力的标准,并且呈现出年龄量表的雏形,比纳和西蒙在此已指明不同年龄的儿童所能通过的项目。

7.1.3 团体智力测评

团体智力测评是在实际需要推动下的产物。以往的智力测评都属于个别测评的类型,量表中许多题目都需要被试做出口头反应或者必须操作一些测验材料。而且,一般来说,个别测评还要求主试须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本质上属于临床测验范畴,更适合用来对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正确性,个别测评的量表并不能适用于团体测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卷入战争,此时非常紧迫的一个任务就是招募和选拔士兵。短时间内动员数百万人,采用个别施测的智力测评显然无法完成任务。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受命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在当时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耶克斯(R。M。Yerkes)的指导下,根据士兵的一般智力水平,将他们迅速地分类、安置和补充,进而为决定某人是否被解职、不同人员指派至不同的职务或筛选出合适人员到军官训练营进行训练等提供依据。就这样,历史上第一个团体智力测评应运而生。其中属推孟的学生奥提斯(Aotis)一个未出版的团体智力测评贡献最大。在这个测评中,首先使用了多项选择题和其他客观题目形态。

在奥提斯的测验的基础上,军事心理学家们编制出了着名的陆军甲种测验(又叫陆军A式量表),为文字测验。后来针对不识英文或有阅读障碍的人编制出陆军乙种测验(又叫陆军B式量表),为非文字测验。两种测验都适合在团体中大规模施测。在1917年3月至1919年1月间,美国有200多万官兵接受了这种测验,由此积累了大量资料。

陆军测验的成功,使团体智力测评的研究、编制及应用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开始在广大民众中使用。甲种和乙种测验不仅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且成为大多数团体测评的制作范本。于是,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被试的各种团体测评相继出现。

团体智力测评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施测多人,相比于个别测评而言,简化了测验的指导语和施测程序,对主试的要求也大大降低,过去难以做到的大规模测验计划也能够实施了。可以说,团体智力测评的出现对于20世纪20年代测验运动的蓬勃发展功劳巨大。影响较大、应用较广的团体智力测评有:

1)陆军测验

陆军甲种测验由8个分测验组成,属于文字测验,包括指使测验(照令行事测验)、算术测验、常识测验、异同测验、语句重组并辨真假测验、填数测验、类比测验、句子填空测验。

陆军乙种测验属于非文字测验,包括迷津、立方体分析、补足数列、数目符号、数字校对、图画补缺和几何形分析7个分测验。

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目前已不常用。现在美国军队采用军人资格测验(armed forces qualifica tiontest,简称AFQT)选拔军人及分兵种。

2)瑞文推理测验

瑞文推理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于1938年创制的一种团体智力测评,在世界各国沿用至今,原名为瑞文渐进矩阵测验(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

瑞文推理测验是瑞文基于斯皮尔曼关于智力的两因素理论编制而成的,主要目的是测量一般能力。该测验采取非文字的几何图形的测验形式。

瑞文推理测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经修订,目前发展成三种形式:

(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适用于5.5岁以上智力正常发展的人,属于中等水平的瑞文推理测验。

(2)瑞文彩图推理测验。瑞文彩图推理测验用来测量幼儿及智力低下者,属于瑞文推理测验3个水平中最低水平的测验。

(3)瑞文高级推理测验。瑞文高级推理测验用于智力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是最高水平的瑞文测验。

20世纪80年代瑞文推理测验引入我国,张厚粲制定了国内常模。为了实际测评的需要,李丹等人将瑞文推理测验的标准型与彩色型联合使用,称为瑞文测验联合型,并分别建立了城市和农村常模。这样,整个测验上下限延伸,适用范围可扩大到5~75岁。

瑞文推理测验均由两种题目形式组成:一种是从一个完整图形中挖去一块;另一种是在一个图形矩阵中缺少一块,要求被试从被选的图形中选择出能够完成图形或者使图形符合一定结构排列规律的图案。

瑞文推理测验可以团体施测,也可以个别施测,是一个有效的测量非言语推理能力的测验。它的优点在于对那些有言语、听觉和肢体障碍的人群相当方便,较少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被公认为是一种“文化公平”测验。但对瑞文推理测验的成绩不能与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同等看待,它提供的仅是图形推理的测验结果。

3)认知能力测验

认知能力测验由桑代克等美国心理学家于1968—1972年间编制成功。这是一个应用相当广泛的团体智力测评,在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认知能力测验由四个部分组成:初级型、文字测验、数量测验、非文字测验。

下面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1)初级型: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包括口头、词汇、关系概念、多重智力和数量概念4个分测验。

(2)文字测验: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以上,包括词汇、句子填充、语词分类、语词类推4个分测验。

(3)数量测验: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以上,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列补充、建立关系等式3个分测验。

(4)非文字测验: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以上,包括图形分类、图形推理、图形综合3个分测验。

认知能力测验题目由易到难排列,每个测验均有几套不同水平的题目,以便对智力成熟水平不同的人提供适当难度的测验,结果以离差智商、百分等级、标准九分数等解释。

认知能力测验各部分测验的再测信度系数在0.72~0.95之间,对学业成就、工作成就、职业类型等具有相当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