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的策略
10514800000035

第35章 另辟蹊径会更加成功

人人都有从众心理,因此大多数人都是不动脑筋,随着大流往前走,这样做是比较省心省力,但却不易出人头地。想成功就得另辟蹊径,不能总跟在别人身后跑。

李威·斯达斯是一位移居美国的普鲁士(德国)青年,随着淘金大流来到了旧金山。然而,在淘金工地参加了短短一段时间淘金后,头脑灵活的李威觉得这不是一条很好的生财之道,要想发财,还得另找出路。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来这里淘金,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大市场,很有经营眼光的李威发现了这一点,觉得自己如果为他们提供商品,可能会更实惠,赚钱更稳当。于是,他将带去的一点路费和伙食费作为资本,开设一家小商店,专卖一些日用品,包括露营用的帐篷和用做马车车篷的帆布,果然生意不错,赚了些钱。一天,有位淘金者来李威·斯达斯的商店买东西,大发感慨地说:“我们整天爬山搬石,这些棉布衣服烂得太快,要是用你的帐篷帆布做衣服,就耐用多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威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如果真用帆布做成服装,说不定真会受淘金者欢迎的。这千千万万的淘金者每人买一套这样的服装,生意就不得了。于是,他将自己的帐篷帆布试制成几套服装,果然有淘金者愿出较高价购买,没多久就卖完了。于是,李威向帆布商购入大量帆布,请服装厂按他的设计缝制成服装。这些大批生产的帆布服装还增设了几个口袋,便于淘金者放些锤子、钳子等工具和存放金矿石。由于这种帆布服装耐磨耐穿,并有各种便于存放工具和矿石的口袋,比棉布工作服优越得多,大受淘金者欢迎,李威不断扩大生产也满足不了需求,几年时间就发了大财。李威·斯达斯乘胜前进,他在旧金山开设了专门缝制淘金者穿着的服装厂和零售店,并成立“李威·斯达斯公司”。服装厂成立后,李威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矿工们的劳动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裤子的样式。例如臀部的裤袋,在原来线缝的基础上,四角各加一颗铜钉,使口袋更牢固,因为矿工经常把样品矿石放进裤袋,用线缝易于裂开;扣子则用铜与锌合金,重要的部分还用皮革镶边。后来,又将帆布改用法国尼姆产的哔叽布做原料,使裤子更紧身和柔软。经过反复的改进提高,李威的矿工服不仅矿工爱穿,连美国的年轻人也喜欢穿了,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为“牛仔裤”。李威的牛仔装生意越做越大,逐步风行世界,年营业额高达数亿美元,李威及其后代因此成为巨富。

俗话说:“人多没好汤。”肉汤只有那么一碗,如果大家都能喝到的话,恐怕得用水稀释了再稀释,那只能叫肉汤的肉汤的肉汤,能好喝得了吗?人多的地方风险小,可是你也不可能翻出什么新花样,要想赚钱,就要另寻新路,这样才能获得高回报!综合国力曾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20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审时度势,摸索出一些出奇制胜的“绝招”。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别国公司都是哪个地区“热”就往哪挤,韩国大公司却往往走“冷门”。有人说,国际上对哪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经济制裁,韩国公司就把“触角”伸向哪里,叫人不能不钦佩韩国企业家灵活的头脑。在非洲、美欧等西方国家以打击国际恐怖活动为由,对利比亚长期实行经济制裁,西方企业家和商人大都认为,同卡扎菲打交道凶多吉少,避之唯恐不及。韩国大宇公司却乘虚而入,与利比亚有关部门签订了总额达35亿美元的建筑合同,令同行们垂涎三尺。美欧诸国一直对越南实行经济封锁,致使越南同西方国家很久没有多少经济往来。韩国的金星公司便趁机填补这一“真空”。越南穷得丁当响,无力支付进口费用,金星公司便同越南进行易货贸易,以积压的彩电换取越南的天然橡胶。大宇公司甚至把“触角”伸到了朝鲜北方,这样,有的工厂产品连“朝鲜制造”的商标都不用改。这些大公司为什么要冒险,做别人不做的生意?大宇公司董事长金宇中说:“我到哪里都闻到钱的味道,越是不安全的地方,获得的利润越大。”他解释说:“我并非盲目冒险。”比如,在利比亚,大宇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向利比亚当局强调:这是别人不愿意干的工程,因此标价要高,而且要预付一部分工程款,以免承包商遇到意外的情况时赔本。利当局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只得答应大宇公司的要求。大宇公司行人所未行,另辟蹊径反而大获成功,看来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循规蹈矩是不行的。循规蹈矩,按常规办事只能是平平庸庸,要想在竞争中胜人一筹,你就必须学会“不走寻常路”,以奇兵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