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7100000064

第64章 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曾经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其中,《胡笳十八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音乐家生平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个音乐家。她生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十分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不惜用重金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指乐段间的休止,可做“段”讲。“十八拍”,乐曲即十八乐章,在歌辞也就是十八段辞。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胡笳十八拍》第一拍为开头,总说时代动乱以及个人所遭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掳西去的第二拍,止于放还东归的第十七拍,历时十二年,分为思乡与念儿前后两个时期;最后一拍为结尾,和篇首相照应,结出怨情。

这首歌辞,是蔡琰不幸生活的写照,她曾自弹自唱“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全歌以自己的坎坷身世,对天发问,指天不公,唱出了内心的悲痛与绝望,弹者闻者均动容锥心。

艺术价值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即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遇,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的心情。

延伸阅读

蔡文姬和董祀

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

,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

;而董

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因此夫妻关系并不和谐,然而迫于曹操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然而,就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董犯罪当死,蔡文姬来到曹操的

相府求情。

此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婉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 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于是宽其罪。从此以后,董感念妻子之情,看透了世事,隐居洛水附近的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