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王刘彧是刘义隆第十一子,今年26岁,身体肥胖圆滚。刘彧的肥胖症纯属富贵病,和饮食习惯不良有莫大关系。能吃不一定胖,但胖一定能吃。刘彧好吃,好吃不是毛病,人都好吃,可他暴饮暴食,尤其喜欢吃大鱼大肉。
南齐食神虞悰写过一部《食珍录》,里面记录若干美食方子,其中有刘彧发明的蜜鱼。刘彧最喜欢吃蜜渍鱁鮧,就是把鱼鳔﹑鱼肠用蜜渍成的酱。一顿饭能吃十多斤。史书记载“一食数升”,一升大约3斤,不知我算得对不对。还喜欢吃腊肉,这个大家懂,我也喜欢吃,可吃不了那么多,人家一顿吃200多片腊肉。
刘彧胖,说他象猪一点不冤枉。依照藩王出镇地方的习惯,刘彧任南豫州刺史,镇姑孰。
除掉辅政大臣的刘子业意识到皇族威胁,将各地藩王征调入京。对付那些手握地方兵权的皇叔,刘子业用“养猪”的办法。
皇帝们喜欢养猪,明朝福王朱常洵据说体重达到三百多斤。皇叔御弟们养得头脑简单,四肢不发达,皇帝才会安心,国家才会太平。
明朝皇帝养猪技术先进,金银珠宝、园林田宅、美女佳肴腐蚀着肉体和灵魂。刘子业养猪的方式比较原始,省钱。
第一圈养,不能放养。皇叔们从各地来到京师建康,来了不准走。既然是猪,不必客气。诸王关在殿内,殴打鞭笞任意欺辱。
第二称重,分栏养殖。猪赶进竹笼里,放到秤上称重量。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长得肥壮。刘子业挨个取上名字,刘彧最肥,叫做“猪王”;刘休仁叫“杀王”;刘休祐叫“贼王”;东海王刘祎品性顽劣,叫“驴王”。
桂阳王刘休范、巴陵王刘休若年纪小,体重轻,慢慢养着,大了再说。
养猪要有猪食、器具。刘子业差人找来猪槽,添上饭,加上杂食,搅拌均匀。猪住的地方不能太干净,地上挖个坑,里面灌满泥巴、脏水。剥光猪王刘彧的衣服,赤条条放进泥坑里。猪有猪的规矩,必须趴着用嘴吃槽子里的饭。
刘子业瞧着皇叔们肮脏下贱模样,很是得意,就你们这德性,还想和我争天子位?想着想着,生气了,下诏:“杀猪!”
刘彧、刘休祐横眉冷对,多亏刘休仁机智,自甘堕落,学猪叫、打滚、奉承、阿谀,难为宋王朝的皇叔们耐得如此下贱。刘子业玩心大,别人一说好听的,马上高兴起来。前前后后十几次要杀三头猪,每次都让刘休仁化解掉,“最开心的是过程,杀了就没得玩了,再到哪里找这么高贵的猪。”
时间一长,猪们受不了。刘休仁机灵,刘彧木讷,一句话说得刘子业不高兴。刘子业下令,把最肥的这头猪剥光,捆住手脚,用木棍抬着,气啉啉道:“今日屠猪!”刘休仁陪着笑道:“今天猪不该杀!”刘子业愣了:“为什么呀?”刘休仁道:“皇太子快生了,等太子生下来,大喜的日子,杀猪掏肝肺,那是道菜啊!”
刘子业想想有道理,气慢慢消了,折腾一晚上,终于把刘彧放了。
刘休仁说的皇太子,并不是皇妃生儿子,而是少府刘蒙小妾怀孕了。少府是掌管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事务的官员。他的妻子怀孕干刘子业什么事。
有事,否则不能没出生即预定太子。刘子业性生活糜乱,喜欢群交,那是刘蒙小妾和他们一起乱搞时怀的孕。
似乎我们在说奇谈,没什么可大惊小怪,刘子业不过是个坏小子而已,这些事很寻常。恐怕全天下近99%的男人想和不同的女人做爱,50%的男人想同时和不同的女人做爱,10%的男人想体验和不同的男女一起做爱的感觉吧?只不过人家刘子业有条件、有气魄做出来而已。
刘蒙小妾果然生了个儿子,刘子业定为太子,大赦天下,杀猪的事忘到脑后去了。
遗忘是件坏事,谁也想不到,这位肮脏的猪王会成为南朝的皇帝。高贵与下贱、美丽与丑陋,决非一成不变,如同那绚烂落日堕入漆黑夜色,刹那之间漫天红霞喷薄而出。
皇叔们变成猪,兄弟们只好去阴间。刘子业派使者赐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毒药,原因有二:其一,他是孝武帝三子,刘骏以三子弑兄夺位,三子不祥;其二,何迈谋反所拥戴的便是刘子勋。
安乐死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可人家要愿意。刘子业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刘子勋固然只有十岁,可他不是寻常的孩子,他的身后有一大群各怀野心的人。因为刘骏二儿子刘子尚是刘子业的一母胞弟,且性情与皇帝哥哥相近,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刘子勋身上。
刘子勋不能死,他死了,希望会象江水泡沫般无情破灭。
圣使最先背叛皇帝,船行湓口不再进发,传出口风告诉江州人,皇帝要杀晋安王。王府亲信们着急了,找长史邓琬商议对策。邓琬笑了,笑得非常奇怪,他早在等这一天,从雍州刺史袁顗路过江州那天开始,足足等了两个月。
“昏君还想杀多少人?我不过是南土寒士,家中有一百口,够不够杀?诸君有多少?”邓琬仰望灰云密布的天空,“我邓琬蒙先帝厚恩,先帝爱子岂能命丧我手。冬天是杀人的季节,我要杀的人是独夫民贼,是暴君!江州戒严,备战!”
刘子勋身披重铠,手持长剑,出现在众人面前。甲胄和长剑似乎与孩子格格不入,他的任务是,站出来,仅此而已。江州沸腾,甲兵欢呼。
厚重的铠甲压着刘子勋单薄的身体,迷茫、恐惧、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咬着牙挺着,绝不能流出眼泪。邓琬尖锐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你不是孩子,是皇子,是全天下人的希望,是未来的皇帝。记住你的父皇,你要做的是,杀掉你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