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胡族建立的国家,称帝的同时兼称天王,连极度崇尚儒学的苻坚莫能例外。拓跋鲜卑历代帝王坚决不肯称天王或者什么大单于,昭示汉化决心。
鲜卑贵族把怨恨集中到拓跋焘身上。公元443年(元嘉二十年),借北伐柔然之机,以刘洁为首的鲜卑贵族们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
刘洁是匈奴人,祖父刘生落藉长乐信都,什翼犍时代作为前燕慕容公主的家臣来到代国。明元帝时,刘洁与古弼等人一同选入东宫,成为太子辅臣。拓跋焘即位,封尚书令,委以重任。刘洁掌握权柄,作威作福,依附他的人提拔,触怒他的人黜免。鲜卑贵族、各级将领拔城破国聚敛来的财货要与他平分,积累家财巨万。
崔浩谋略过人,神机妙算,逐渐取代刘洁在拓跋焘心目中的地位,二人在讨伐柔然的军事行动中产生分歧。刘洁不同意北讨,最后拓跋焘采纳崔浩的出兵主张。刘洁怀恨在心,断然联络一批鲜卑将领策划发动叛乱。
他们事先定下新君人选:“若出师不利,皇上一旦有事,当立乐平王。” 乐平王拓跋丕是拓跋焘的二弟,刘洁的野心不止图谋废立,他曾经向术士问过图谶:“谶语载过‘刘氏应王’的话,续魏国之后,有我的姓名吗?”术士答得很暧昧:“有姓无名”。
人一旦动了做皇帝的念头,做事就会疯狂得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刘洁破釜沉舟,趁魏军出击柔然之机和拓跋焘大干一回。
柔然人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力量,魏军西征凉州时,柔然人一度攻到魏都平城。
拓跋焘决心再教训一下柔然人。魏军一如既往采用分路合击的作战方针,到达漠南之后,舍弃辎重,以轻骑袭柔然。拓跋焘与诸将约定日期兵分三路穿越沙漠:乐安王拓跋范、建宁王拓跋崇各统十五将从东道进军;乐平王拓跋丕督十五将从西路进军;拓跋焘从中路进军;中山王拓跋辰督十五将为后继。
拓跋焘的中军一路急进,按时到达柔然汗国敕连可汗的可汗庭所在地鹿浑谷。远远可以望见众多穹庐围绕中柔然可汗的金色大帐,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东西两路军连一个影子也没有。
太子拓跋晃请求趁柔然无准备之时,迅速展开攻击。刘洁急忙劝阻:“贼营中尘土旺盛,人一定很多,我们人少,冲进去会被包围,不如等到各路大军到达之后再进攻。”拓跋晃反驳道:“尘土飞扬,那是因为士兵惊慌失措到处乱跑所造成的,不然,怎么会在军营上空有如此多的尘土呢!”拓跋焘将信将疑,丢失战机。柔然人逃走,拓跋焘追到石水也没追上。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柔然人第一次偷袭了魏军的屯粮之地,幸亏守卫屯粮的军官司马楚之机敏,冰柳筑营护住粮草。
司马楚之心细,遭到攻击之前判断出柔然人将要发动进攻的讯息。当时有人报告说,军中发生怪事,一只驴的耳朵无缘无故被割掉。司马楚之立刻警觉,心想不好,出内奸了,割驴耳朵干嘛?肯定是做投降信物。这样一来,我军的位置、兵力、虚实全部暴露,柔然人肯定会大举进攻。
怎么办?来不及筑营,用什么抵挡?北方严寒,司马楚之迎着刺骨的寒风,灵机一动,下令砍伐柳树筑营,浇上水。
一夜之间,水结冰将柳木冻实,牢牢建起一座临时的营寨。刚建好,大队柔然骑兵杀过来。营垒冰面坚实光滑,马匹无法越过,柔然人只得退走,军粮保住了。
出师无功,后路被骚扰。拓跋焘只得从漠北班师,途经沙漠,军中断粮,将士死了很多,宿营时频频遭到惊扰,人心惶惶。刘洁劝拓跋焘弃军轻装回京,要求冶崔浩提议击柔然之罪。拓跋焘不听,“我遇贼没有出击,诸将耽误会师日期,罪在诸将,崔浩有什么罪呢!”
诸将误期、粮道遭受突然袭击,军中数度惊扰,连续发生蹊跷事,崔浩的耳目终于获悉这一切都是刘洁的阴谋。他先假传诏令,私自更改拓跋焘与诸将约好鹿浑谷会师的日期,以至于拓跋焘到达鹿浑谷六天,各路兵马未到;接着又唆使人叛逃到柔然汗国将魏军的屯粮之地告诉柔然可汗;退兵之时派人扰乱军心,劝拓跋焘单独回京准备半路劫杀。
拓跋焘闻听,倒抽一口凉气,当即将刘洁拿下,拷问同谋,竟然问出一起惊天大阴谋。
此案涉及到三路军的主帅,其中有拓跋焘的两个亲弟弟,乐平王拓跋丕和乐安王拓跋范。拓跋丕参与其中,拓跋范知情不报,大批鲜卑族将领受到牵连。这是一起阴谋推翻拓跋焘帝位的兵变,将领们均支持皇弟拓跋丕继位,图谋恢复那种兄弟相传的部落传统。
拓跋焘和崔浩迅速采取措施,半路下达太子监国的诏令。太子拓跋晃总管万机,统领文武百官,明确父子传承的皇统不可动摇;诏书婉转解除掉鲜卑功臣们的军权,逼他们悉数退休。
回到平城之后,中山王拓跋辰、内都坐大官薛辨、尚书奚眷等八名将领因攻打柔然误期,被斩首于平城南郊;刘洁与同党皆夷三族;皇弟拓跋丕与拓跋范莫名其妙地死去。
以此次未遂军事政变、鲜卑贵族势力大为削弱为契机,崔浩肆无忌惮大力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由温和改革转变为激进的大变革,兴复儒教从灭佛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