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指出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及其存在的根据的形上之“道”,创立了以“道”为核心,包括本体论、辨证法、认识论和人生哲学等内容的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
老子(约前570~前470左右),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涡阳县)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
传说他的母亲感应到天空有一颗大流星入腹,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下老子,母亲却因难产而死。老子“从母左腋出”,生下时上唇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两只耳朵大得出奇,因而取名为李耳,字聃。李耳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而且耳大是富贵之相,因而深得爷爷的喜爱。
李耳自幼聪慧,静思好学,长大以后师从常枞。据记载,常枞是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学者,他学识渊博,教诲学生孜孜不倦,对李耳的教导都要李耳自己体悟。李耳很勤奋,再加上常枞的教导,他的思想日益成熟,当时已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学识无人能及,因而被任命为周守藏室之史官,管理朝廷的众多藏书。在这里,老子研读了《尚书》,思想又一次产生了飞跃。
当时的老子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曾专程前往洛邑向李耳问礼。孔子在庙堂阶前看到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于是问老子,金人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的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全部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尚存。况且作为一个君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出而为
仕,否则就随遇而安。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有盛德的君子,看他的容貌,仿佛十分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造作的姿态与过多的志向,这些对你有益无害。
孔子离去后,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钓绳去钓,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否能乘风云飞上天呢?我今天见到老子,感觉他就像龙一样。”
本来,老子的思想已开始向隐居修养、追求无名发展,恰好此时周王室的一场内乱又使他得以由仕途中解脱。周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并带走了大批周朝的典籍逃奔到楚国。此事波及到李耳,李耳于是辞去守藏室史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求道:“先生要隐居了,请尽力写一部书吧。”于是老子写成了一部书,这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谈宇宙,谈人生,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
延伸阅读
老子写《道德经》
传说老子看到周王朝日渐衰败,于是决定到西域去,途中要经过函谷关。守关的长官是尹喜。他精通历法,善观天文。有一天夜里,尹喜在楼观上凝视,忽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一看到这种气象,关令尹喜便知有大圣人将从此经过。于是告诉守关兵卒时刻留意。尹喜自己也天天沐浴、斋戒,净身等待。终有一天,守关兵卒见行人中有一青牛车,牛大车小,车板薄却载人重。车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红颜大耳,双眉垂鬓,胡须拂膝,身着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守关兵卒忙下关禀报。尹喜前去迎接并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子故意说道:“吾乃一介贫贱老翁,如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道:“请大圣人暂留神驾,到关中小住,指点修行之道。”经过一番对话,老子见尹喜心慈人善,气质纯清,就在函谷关住下,开始为尹喜著书,这便是《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