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6100000057

第57章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京张铁路的建成,不仅为詹天佑赢得了世界声誉,更使整个中国工程技术界在世界上取得了相应地位。当时,有人把京张铁路与万里长城并列为中国最伟大的工程。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广东南海人,祖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詹天佑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并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5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

在耶鲁大学,詹天佑顺利获得了学士学位,当时全部的幼童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仅有两个人,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个。同年8月,詹天佑归国,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报国之路。

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由詹天佑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京张铁路总长不过200公里,但沿途横跨崇山峻岭,施工极其艰巨。面对厚厚的岩层,詹天佑在中国第一次使用了炸药爆破开山法;在开凿号称“天险”的八达岭隧道工程中,他精心设计出从两端向中间同时开凿和中距离凿进的方法;为使列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顺着山势设计出一段“人”字形线路,缩小了坡度。詹天佑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提前两年竣工,创造了奇迹。

京张铁路在1905年9月4日开工,詹天佑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且工程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过去索取价银的五分之一,可谓花线少,质量好,完工快。在铁的事实面前,外国人也不能不折服。京张铁路的建成不仅是詹天佑个人的光荣,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1919年,詹天佑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中国工程师学会基于他在铁路建设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特地在青龙桥建立了一尊铜延伸阅读

“詹氏挂钩”的由来

当年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关沟段时可没少犯愁。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路轨每向前延伸30米,路基就要增高1米。漫说在这40里长的崇山峻岭中筑路不易,就是铁路建好了,上哪儿去找能爬这段铁路的火车呢?当时国内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呈抱拳状,载重超量或坡度过陡都会造成脱钩、翻车事故。不改进挂钩,铁路建好了也只能充样子。怎么改呢?詹天佑决定携夫人到国外去考察。

清朝末年,从北京出洋一般都要到天津去坐海轮。詹天佑夫妇到了天津码头一看,海轮泊在深水处,要上海轮必须走跳板上小船摆渡过去。詹天佑拎着皮箱几步就上了小船。詹夫人不习惯走跳板,走在上面上下颠,左右晃,吓得她心惊胆战,急忙向詹天佑伸手求援。詹天佑迅速地伸手去接,就在两手拉在一起的一瞬间中,詹夫人跳上了小船,詹天佑的眼前猛然一亮。他兴奋地拉着夫人的手说:“咱们回去吧!”詹夫人惊异地问:“咱们不出洋啦?”詹天佑重复了一下刚才的动作:“喏,问题解决啦!”

后来,詹天佑根据拉手的启示发明了新式挂钩。铁路工程界为了纪念詹天佑的这个发明,亲切地称新式挂钩为“詹氏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