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俞敏洪的说话之道
10504700000059

第59章 闻过则喜,接受他人的批评

在生活中,被领导或者是朋友批评,是一件常事。但善于接受批评的人并不多,冷静地思考批评的人更不多,大多数人一旦遭遇批评,第一反应就是争辩、反击。但其实此时我们真正用得上的“口才”是沉默,是欣然接受别人的批评。接受批评是一种智慧,特别是在你并没有多大的错,或根本没有错时,还能冷静地接受批评,更是一种素养。

俞敏洪曾经说过,自己经营新东方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来自朋友们的批评。新东方的创业元老王强、徐小平,是俞敏洪在北大期间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在新东方依然以朋友的身份对待俞敏洪,并不把他当老板和校长看待。

俞敏洪曾经如此调侃:“他们根本不怕我,只要觉得我做得不对就劈头盖脸、毫不留情地责斥我。他们的痛骂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他们不会骂我的优点,他们不会说俞敏洪你太真诚了,以后虚伪一点;他们也不会说,俞敏洪你太慷慨了,以后不要请我们吃饭了。他们会说俞敏洪你太落后了,没有现代化管理理念,会说你这件事做得太小家子气了,以后要做得更到位一点。”

这些批评让俞敏洪充分意识到了改正缺点、自我纠正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不自我纠正,很可能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如果不改,甚至会阻碍新东方的发展。在朋友们的“耳提面命”之下,俞敏洪学会了用严厉和冷酷的态度修正自我,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俞敏洪曾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

俗话说“树不修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就是帮我们砍掉自身多余的“枝条”,使我们能够茁壮成长;批评我们就是帮我们改正身上的缺点和毛病,从而把我们“雕琢”成一块有价值的玉器。

一般来说,批评都是和缺点、错误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往往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暴露或反映出来的,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往往没有完全意识到或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这种情况下,别人能够及时给予批评帮助,无异于一针“清醒剂”,有利于自己保持清醒头脑,并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否则,就有可能会由小错变成大错,以至摔了“跟头”、吃了苦头而悔之晚矣。

这就像是一位企业家所说:“如果一个员工听不到批评的声音,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了。一种情况可能是你工作干出了成绩,上司不批评你而是想表扬你;另一种情况是说明你已无药可救了,不批评你是因为你失去了批评的价值了。”

由此可见,挨批评不一定是坏事,而是上司对你的关心和期望,是一种引领人生走向成功的福音。受到批评较多,一方面说明你干的工作多,受到锻炼、培养和增长才干的机会也越多;一方面也说明,你还有很多的瑕疵,还有很大的可以进步的空间。

通用汽车公司发展史上有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对批评所持的不同看法和做法,给通用公司的发展分别带来了不同的重大影响。

一位是威廉·杜兰特,杜兰特是一个“独裁”的人,他喜欢那些同意他观点的人,而且永远不会宽恕当众顶撞他的人。所以在他领导下的通用汽车公司从来都没有反对者,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对他的决定做出反对意见。但这种局面也仅仅维持了四年。四年之后,通用汽车公司就出现了危机,杜兰特也不得不充满遗憾地离开了通用。

另一位对通用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人是艾尔弗雷德·斯隆,他先是杜兰特的助手,后来成为杜兰特的继任者。他目睹过杜兰特所犯的错误,同时也修正了这些错误。他认为没有一贯正确的人,在作出决策之前,必须向别人征求意见。他会在各种具体问题产生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也鼓励批评和发表不同的观点,这使他取得极大的成功。

对今天的领导者来说,从这件事中引以为戒的是要正确看待组织内的不同观点和批评。不要为表面的“一致”所蒙蔽,更不要人为地营造“一致”的现象。总之,任何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意见也不可能永远正确。而鼓励批评和不同观点正是弥补一个人不足的最佳方案,只要协调合理,沟通及时,批评会为组织的成功铺垫基础。

善于接受批评的人就像是沙里淘金的能手,他能够忍得住双手被尖硬的石粒划破的疼痛,从中找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高手甚至可以从对手的攻击和漫骂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或者得到某种灵感。为此,我们要善待批评。时常自查自纠,做到反省思错、知错即改、闻错必纠,从而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