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俞敏洪的说话之道
10504700000046

第46章 批评,但是不要激发对方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超限逆反”,意思是指信息反复被盲目滥用时,会产生心理负作用,从而诱发的逆反心态。比如:当孩子偶尔成绩不好,或者偶尔犯了错误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批评他,使孩子的心理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直到最后反感讨厌。如果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俞敏洪不赞成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度地批评他们。他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演讲中说道:

孩子的压力来自高考的时候父母和老师给他的压力,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且经常跟其他的孩子比较,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你怎么那么笨。老师在班里排名,说排名后面几位的基本没希望了。中国的教育只鼓励前面一两位,而把后面的全部忘掉。

真正的教育是把前面的优秀的忘掉,把后面的先鼓励上去。这个排名应该是从100分到95分,全班都要上北大、清华,这个才算是好的。而不是说前面两三个人保住,后面的学生都不管了。

“其实老师和学生都说你们是‘垃圾’,你们是‘垃圾’,那他们就想我们是‘垃圾’就算了。如果一个漂亮的女孩,你告诉她,她就是一个世界上最难看的,一个人说她,她不相信,如果十个都这样说,她也就会变得无所谓了,我就是难看了。人很容易被激发另外一种反向情绪,中国孩子有一半至少是被激发反向情绪的,这样孩子受的压力很大。”

古人云:“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待见。”好话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批评呢?一般来说,对别人直接指责易使其产生抵抗情绪,究其原因就是,相对于别人,人们都更愿意相信自己,更有甚者,可能因为一件或是几件成功的事情,便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谁都比不上自己。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无论你的意见多具有建设性、建议有多么的合理,他都无动于衷,认为对方是“吹毛求疵”。而且有时候,因为心里矛盾的作祟,别人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喜欢干;越不想让他知道的,他就越想知道。

这种情绪变化可以说是人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很难去改变他,那么我们就只能尝试改变自己,改变我们批评的方式,化解对方的逆反心理。家庭问题专家桃乐丝·迪克斯说:“一个女人可能拥有全天下每一种美德,但是如果她脾气暴躁,喋喋不休,喜欢挑剔和个性孤僻,那么她拥有的其他美德全部等于零了。”批评的方式不对,那么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法兰西国王拿破仑三世的妻子尤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但是她同时也是最让她的丈夫头疼的人物之一。因为这位皇后经常对丈夫进行无端的挑剔和唠叨,甚至在丈夫正处理国务时,就冲进办公室又哭又闹,威胁辱骂,喋喋不停。拿破仑三世无法在家生活,于是经常深更半夜在亲信的陪伴下到外边鬼混。

大文豪托尔斯泰也同样被这样的家庭问题所困扰,他拥有美丽的妻子,本应是幸福美满的一对。但他的妻子渴求名声、金钱和财富,经常歇斯底里地躺在地上大闹,并用跳井喝药威胁,托尔斯泰每天都要面对妻子喋喋不休的埋怨。直到晚年,托尔斯泰还是一看到妻子就不舒服,一回到家就头疼。最后,他终于无法忍受了,于是在1910年10月28日的那天,他离家出走了,那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了。11天后,他因肺炎死在了阿斯塔波沃车站,临死前他留下遗言,要求不让夫人来到身边。

粗暴批评与指责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就以职场为例:一个员工如果听到的只是上司的恶劣言语,就不会认为这种批评是由衷的指正,相反,他们会觉得这是上司的恶意针对,他们的心中会产生不服和哀怨,这会就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批评下属掌握方式和时机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批评才会更有效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批评需要一定的前提。

首先批评和接受批评的双方应该以足够的信任为基础,如果无法取得对方的信赖,即使所持的见解确实言之有物,却依然无法令对方折服。其次,批评者必须有纯正的动机和建设性的意见,在进言之前先要确定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对方,而且的确能发挥实际效用。有许多批评,经常以“我只是想帮助你”为由,事实上却为了一己之私。

真理并不是任何人所能垄断或独占的,当我们观察别人时,总免不了以个人有限的经验和一己的需求作为衡量的尺度,因此难免失之偏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提出批评之前,先请教第三方,使你的言论更能切合实际,合乎客观。

第二,时机必须适当。

当一个人心平气和较能以客观立场发言时,就是谈话的适当时机。假若你心中充满不平,随时可能大发脾气,那么最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过分情绪化的表现,不仅无济于事,反而有害。

掌握事情发生的时效,在人们记忆犹新的时候提出批评。假如你在事情发生几个月以后才提出来,这时人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你的批评反而容易使对方留下“偏颇不公”的印象。

第三,用词要恰当。

“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会刺伤对方。只要评论事实即可,即使是对方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此外,千万不要否定部属的将来。“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领导是不该说出这样的话的。须以事实为根据,就事说事,就部属目前情形而论,不要否定部属的将来。

批评部属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但该批评时还得批评,只要批评在理,用词恰当,这样的批评方式下属依然会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