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为新东方挣得第一波美名的是俞敏洪本人,或者说是他教学中的煽情能力,从而使新东方平地起飞。煽情,是指通过某种方式营造浓烈的某种氛围,因为这种方法一旦没能带动别人的情绪,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所以,现在许多人都将它当成是贬义词。
事实上,煽情只是一种说话的技巧,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说话者必须要打动他的情感,才能使人思想有所触动,即所谓“通情才能达理”。特别是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更是要用煽情来感染别人,要怀着强烈的、带爆发性的情感,才能讲好。激情上来了,往往思想和语言便“浩荡其沛然矣”。
2010年5月15日,俞敏洪在中国计量学院体育场,新东方2010“梦想之旅”的讲座中这样激励大学生:
一棵杨树10年后会变成苍天大树,但绝不会成为一颗松树。但是,人的成长是一种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渴望,成长是一种情愿在成长道路上创造奇迹的精神。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放弃,才会出现生命的奇迹。
霍金,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动,医生曾预测他活不过20岁,但是他却活到了今天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未来学家。人生必定不是百米赛跑,人生是一辈子的马拉松,走出多少距离是我们自己来选择的。只要不放弃,就会拥有未来,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这个社会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只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而我们的同学,有的是教授的孩子、干部的孩子,有的同学上下学车接车送,而我们连汽车轮子都买不起。那个时候,便会发现世界其实有很多不公平。所以永远不要去追求公平,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获取未来的能力完全在自己。不要抱怨现实,永远不要用现在去判断未来,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俞敏洪的这一番讲话,声情并茂,寓情于理,赢得了在场数千名大学生的热烈掌声。善于说话的人,不能仅仅是卖弄华丽的语言,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真情实感是联系说话者和听众心灵的纽带。如果在说话时能将人的丰富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那么听众一定会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人的感情不能造假,演讲者真情实感萌发的全部过程都必须有感情的积极参加。人的感情是由客观事物,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引起的,用叙述方法把事件介绍出来,又把情感抒发出来,这种叙述因事而动情,寄事含情,不仅自己动情,而且听众动容,效果甚佳。
林肯以朴实而富有情感的话语击败了用语华美、口若悬河的对手道格拉斯,赢得了亿万选民的心,原来竭力反对他的那些州的选民,在听了他的竞选论辩后,也为其真情所感动,转而投了他的票。
而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同样运用煽情的话,说服了美国人参加反法西斯联盟。丘吉尔的演讲词是这样的:
我远离祖国,远离我的家,在这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佳节。但确切地说,我并不觉得寂寞和孤独。或许是因为我母亲的血缘关系,或许是因为在过去许多年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我在这里得到的友谊,或许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压倒一切其他的友谊的情感,在美国的中心和最高权力所在地,我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我们的人民和你们讲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着同样的理想。我所能感到的是一种和谐的和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气氛。
“此时此刻,在一片战争的混乱中,今晚,在郊外别墅里,在每一颗宽容无私的心灵中,我们得到了灵魂的平安。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在今天晚上把那些困扰我们的各种担心和危险搁置一边,并在这个充满风暴的世界里,为我们的孩子准备一个幸福的夜晚。那么,此时此刻,在今天这个夜晚,讲英语的世界中的每个家庭都应该是一个亮光普照的幸福与和平的小岛……”
丘吉尔从两国人民间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理想及长期的友谊入手,将这些共同点作为彼此相信、相互了解的基础提出来,用讲英语的家庭都应过一个和平安详的圣诞节这样的话语,打动了美国人的心,使他们由反战转入参战。
由此可见,要想办成什么事,煽情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很多时候只有用煽情的语言,才能感动对方。
当然,我们情感抒发也并不是毫无限制的,感情应当受理智支配,说话或者是演讲时,要时刻把握感情的阀门,注意控制感情的流量。有的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一到伤心处就涕泪交流,泣不成声;一到愤慨时就语不成句;一到高兴时又笑得前躬后仰,手舞足蹈。结果,听众只知你喜怒无常,根本听不清、弄不懂你在哭什么、气什么、笑什么。这样,又怎么能与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呢?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在联合国大会上作过一次演说,感情充沛,内容丰富,本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是,他在激动之中忘乎所以,竟脱下一只鞋拿在手里,在讲台上使劲代替手掌拍打,一时全场哗然。
赫鲁晓夫的例子留给人们深刻的教训。它启示人们,说话时必须善于控制感情。真情流露并不等于放肆,坦诚也必须有度。如果不加节制,感情表现为“过分状态”,别人就必然将它与虚伪轻浮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