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俞敏洪的说话之道
10504700000020

第20章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新东方的校训,也是俞敏洪的座右铭。俞敏洪说:“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

理想是一个人的生命力,希望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使我们放弃梦想与希望。一个人穷困潦倒不要紧,孤独无助不要紧,落魄无依靠不要紧,失败受打击不要紧,只要他还有希望,只要他还肯拼搏肯努力,那么世上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俞敏洪在《新东方之梦》中这样说道:

很多人问过我,所谓的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很难一言以蔽之。对于局外人来说,新东方校训中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在新东方学习和工作的很多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被北大处分后的无泪的痛苦,被美国大学拒收后的无尽的绝望,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痛苦之后绝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挠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老师而言,是在教室停电后依然用嘶哑的嗓子借着烛光继续上课,是在学生困惑时用励志的故事催人向上,是在学生累时用嘹亮的歌声鼓舞人心,是在夏天四十多度的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来抵抗酷热。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学员而言,是在孤独和绝望中对人生光明大道的探索,是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从一辆公共汽车挤进另一辆公共汽车的艰辛,是在马路边一边吃盒饭一边背单词的勤奋,是在失败之后擦干眼中的泪水又鼓起勇气重新爬起来的坚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提到“希望”和“绝望”这两个词,想到的更多是生活中绝望的一面。可以说我们生活的90%是由绝望组成的,而你保持精神不垮就是要从这种绝望中找到一线希望。

俞敏洪高考三年才考上大学,在北大六年没谈恋爱,还得了肺结核,在北大教书,也没有多大的成就。他联系美国学校,结果三年半也没有一个美国大学给他奖学金。最后还因为在校外培训班上课而被北大处分。

离开北大后的俞敏洪突然发现人生有些走投无路的感觉,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一开始他觉得老天对他是如此的不公正,他认为他这个人很不错,为什么让他受如此之多的苦难和绝望?但是后来他想通了,他说:“之所以经历这么多的波折,之所以最后去不了美国,是因为冥冥之中有一个新东方学校在等着我。”

真正的强者不是永不倒下,而是每次倒下后都不为困难所吓倒,因为他们的心中总有一线希望,所以每次倒下后都能努力地站起来。其实人生永远没有失败,真正的失败就是从你宣布放弃的那一刻起。

一个人可以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正像在腐朽的土壤上可以生长出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只有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变得成熟。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是一位拓荒者的儿子,他出身卑贱,一生受到无数诽谤中伤侮辱背叛,母亲姐姐女友父亲儿子在他最需要时弃世而去。在他的人生当中,无数的失败经历伴随着他成长。

22岁经商失败,23岁竞选众议员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4岁争取国会提名失败,39岁竞选众议员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失败。

他曾说:“我总感到不堪重负,每走一步都要望望什么时候曙光才会来临。”承受这样多这样的失败,足以摧残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可是他却努力着、奋斗着、坚持着,熬到了成功的那一刻。

林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希望,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依旧坚持不懈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途中有荆棘,他咬咬牙继续前行。他无数次跌倒,然后又无数次地爬起来。每次,他都能从失败中汲取到比成功更多的营养,从而能够积攒足够的实力,勇敢地去挑战更有意义的更大的目标。

有人说:“太阳是让你记住光明,月亮是为了在黑暗中帮你寻找光明。”只有记住光明,才能追寻光明的足迹,而月亮,正是你路途中的导航。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个世上没有绝望,真正的绝望来自于我们放弃希望的那一刻。

丘吉尔小时候被同学认为是笨蛋低能儿,却在花甲之年登上首相宝座;纳尔逊·曼德拉四十几岁关进牢狱,27年后才重见天日,却依然不改初衷,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争取平等自由;海伦·凯勒自小双目失明,但凭着自己的信念,成为了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许多人因为一点小事想不开而放弃自己的希望和追求,却没有想过,当上帝为你关闭那一扇门的时候,还为你开了无数扇折射光芒的窗扉。在成功者的世界里,没有“绝望”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