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4300000004

第4章 上古人类的信仰:原始宗教

宗教信仰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和历史演变的过程,我国原始宗教沿袭而下,到东汉中、晚期便全部为道教所继承,成为道教最基础的内容,是道教最根本、最重要的思想渊源。

所谓“原始宗教”,是指尚无宗教经典,也无宗教组织的一种有神信仰,它属于宗教发展的早期形态。原始宗教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原始宗教曾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其宗教活动、社会活动以及政治活动往往是相与为一的,借助原始社会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活动,人们被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这时候,原始宗教作为民族精神维系的力量,使人们共同结成一个强大的群体,共同抵抗自然和社会的压迫。其次,由于对同一自然物或图腾的崇拜,增强了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之间的认同感,密切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此外,原始宗教对各民族的文字、文学、艺术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积极的影响。

我国原始宗教的发展大概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

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原始时代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是原始社会初期的宗教形式之一。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原始人认为这些自然存在的现象表现出生命、意志、情感、灵性和奇特能力,会对人的生存及命运产生各种影响,因此对之敬拜和求告,希望获其消灾降福和佑护。如,人们因崇拜土地而在播种开始或收获完成之后举行对土地的献祭仪式,还有对海神、山神等的崇拜。我国历史记载中的“河伯娶妇”的故事就表现了人们对河水的崇拜。

自然崇拜中还包含着对动物、植物的崇拜。古人神化和崇拜某些植物,如大树、古树、桃、苇、菖蒲、棘等,认为这些植物有神秘力量。由对植物的崇拜,进而产生对掌管农作物成长的神灵的崇拜,如社神、稷神、神农氏。在我国数千种动物种类中,有一些常见的、与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被古人神化而受到崇拜,如猪、马、牛、羊、犬、鸡、兔等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饲养的动物,而虎、豹、蛇则是威胁人的生命,使人恐惧的动物。此外还有被人们认为是最具灵性的龙、凤、麟、龟,其中龙、凤、麟只是传说中的灵物,而龙则被描绘得最为神秘。动物崇拜延伸而成对动物神的崇拜,如认为神秘的龙王,是管雨水的神,龙与天帝有密切关系,可以化身而为人间帝王。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它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那时,人们认为自己氏族的祖先是由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转化而来的,同该物之间有一种血缘亲属关系,它对本氏族有保护作用,于是便将该物作为自己氏族的族徽——图腾,有目的地加以崇拜。如黄帝氏族崇拜云为图腾,或说以熊、罴为图腾;炎帝氏族崇拜火为图腾;共工氏族以水为图腾;大皞氏族以鸟为图腾;夏有薏苡图腾说、石图腾说、熊图腾说、鱼图腾说;商崇拜玄鸟为图腾。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基于早期人类灵魂不灭和图腾崇拜意识产生的一种崇拜形式。这种崇拜把人的心理寄托从对象世界转向人类自己。一方面,人类崇拜自己的先辈,另一方面,人类开始产生崇拜自己的心理。 例如,“大禹治水”的神话就是祖先崇拜的体现。

天帝崇拜与天命论

随着夏、商、周等统一的大国的建立,古代宗教也相应出现了有统御群神权力的至高天神,殷人、周人称之为“帝”、“上帝”、“昊天上帝”、“天帝”。天帝具有主宰宇宙一切的权威,从日月的运行、气象的变化到据世人的善恶而降福或降灾。天帝的意旨是不可违背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逐渐的,人们把一些不可知的事,如命运、祸福、夭寿、成败也一概归之为“天命”,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

延伸阅读

原始宗教的领袖“巫”和“觋”

“巫”和“觋”是从事宗教仪式活动的人,掌管占卜,被认为能沟通鬼神之意。《国语·楚语下》记载:“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巫”和“觋”的出现原因,是在人类的智慧和生存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之后,神灵的祟高性和神秘性在人们的眼中就难免会受到损坏,神灵的地位与人的地位之间的距离也就会缩小。人类对自己的力量有了信心之后,就再也用不着一切都依赖于神灵的恩赐了。“巫”和“觋”就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某些法术来役使神秘力量为人类服务,他们的行为是人类开始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