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4300000101

第101章 颜李学派和“清初思想解放的炸弹”

颜元是清代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的空谈义理,主张从实际来判断认识;他反对脱离实际的学究式教育。他的思想不仅在清代有巨大影响,而且对现代社会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他被梁启超称为“清初思想解放的炸弹”。

颜李学派,是清代初期思想领域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术流派,因该派的创始人为清初北方著名学者颜元与李塨而得名。颜李学派标帜“实学”,主张“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与清初官方提倡的宋明理学相对立,在社会上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被称为:“颜李之学数十年,海内之士靡然成风。”

颜元(1635—1704),字易直、浑然,号习斋。直隶(今河北)博野人。清初哲学家。著有《四存编》等。

颜元出身农民家庭,8岁外出求学,跟从吴持明学骑、射、剑、戟、医术、术数等。19岁,又师从贾珍。贾主张以“实”为生活的准则,提倡“讲实话,行实事”,这对颜元以后的思想不无影响。同年中秀才,但不久颜元认识到,“八股”不是真学问,遂放弃举业。22岁学医,24岁开始为人治病。

颜元看病的同时潜心王学,仰慕古圣贤,名其斋曰“思古斋”。26岁转信程朱理学,立“道统龛”。34岁认识到程朱、陆王之学,实非正务,改其斋名为“习斋”,力主实行之学,思想发生根本改变。晚年主持漳州学院。

颜元是一位被历史和实践推荐出来的思想家。他在思想理论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在哲学思想方面。

反程朱的唯物主义

颜元坚决反对程朱的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是“有物有则”。天下没有“无理之气”,也没有“无气之理”,不能把理、气看成两种并存的东西。颜元说:“迨见理于事,则已彻上彻下矣。”即通过具体事物去认识它的“理”,那才是彻底的认识。颜元明确肯定物质性的气是根本的,第一性的,而理是气的理,理存在于气中,是依附于气的。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理气一元论。

反程朱的人性论

在人性问题上,颜元坚决反对程朱把“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起来。他认为,人的五官、四肢、筋骨、内脏等形体是“质”,通过呼吸周遍全身的是“气”。义理善恶等道德是从属于气质的。性就是气质之性,根本没有一个什么“至上”的义理之性。因此,不能说“理”是纯善的,而“气质”性恶。颜元这种观点把人简单地还原为自然的人,并不能揭示人的社会本质。

重习行、践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颜元说:“朱子(朱熹)则必欲人读天下许多书,是将道(理)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颜元认为,仅从书本上去认识客观事物的道理,必然会离客观实际越来越远。颜元还批评了死读书的弊端:“天下无不弱的书生,无不病的书生,生民之祸,未有甚于此者。”这种对于死读书危害性的批判是前无古人的。对于如何纠正死读书的弊端,颜元提出“务期实用”,强调认识不能离开它的实际应用。

义、利相统一

颜元还反对宋明理学重“义”轻“利”。他认为,义与利不应对立,而应统一,而且符合义的利是“君子所贵也”。

延伸阅读

颜元反省

有一次,颜元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射箭比赛。颜元连发六箭,箭箭射中靶心,学生们一片喝彩声。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也只射中两箭,大家都称赞颜老师是“神射手”。可是颜元却闷闷不乐,他感慨地对学生们说:“今天射箭比赛,你们射得都不如我,我深感内疚啊!”有个学生说:“老师的箭法,我们当学生的怎能比得上呢?”颜元心情沉重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教你们射箭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可是你们仍没有我射得好,这是我教育的失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