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499500000008

第8章 “中国妈妈”要做O派还是当P派

北京《国际先驱导报》向我约稿,就《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写一篇后续的文章。最初写下“中国妈妈”一文的动因并不是要讽刺或是指责身为父母在教育子女上的陋习,我更关注的是父母如何在子女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而使他们顺利完成由“立志”到“自立”的转变。对于父母而言,是把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强加在下一代身上,还是让子女勇于走自己的路?父母是像“老母鸡”一样,一辈子充当为子女遮风挡雨的角色,还是培养子女从小自立,让孩子像海燕一样不惧暴风雨,勇敢地翱翔?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要的内涵是父母与子女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父母与子女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美国的中国移民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可笼统地分成O派和P派。O派(Open)是指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可称作是开明派或是开放派。P派(Push)是指在子女教育上多采用推压的方式,父母当推手,因此也可叫做推手派或推压派。

有的分析者认为,P派父母中有不少人对自己的生活事业不满意,但又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处境,所以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即自己是条虫,但孩子要成为龙。孩子有时是他们证明自己的工具,要想孩子成功,做父母的就要使用推和压的手段,使孩子要按照父母设定的路线前行。一般情况下,推压派的父母对有些客观衡量标准的东西展示出极大的兴趣,而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则并不是很在意。

O派的父母一般自信心较强,对美国的教育模式也比较熟悉,他们易于与子女建立起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能够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并愿意让子女勇于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教育上,P派父母主要重视孩子对文化知识和一些特长的学习,如钢琴、体育、舞蹈等。孩子的成长轨道大多已被家长规定好,家长的任务是在这个轨道上推着和压着自己的孩子前进,而孩子也必须乖乖地顺从父母的意愿。

O派父母较少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而是使自己成为子女的好朋友。他们多是鼓励子女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发展,给予子女较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对子女的一些错误决定和出现的某种不良苗头,父母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子女沟通,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手段。开放而不放任,鼓励竞争而不盲目攀比,让子女有快乐的生活而不是仅为父母争光,这是大部分O派父母对待子女的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的成才有其自己的道路,“中国妈妈”在子女教育上有几点值得反思,第一,子女的路要他自己选择,父母为其设计的路未必就是孩子自己要走的路。第二,父母要勇于让孩子自立,不要让孩子成为“扶不起的阿斗”。第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果能更平等一些,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反而会更尊重父母、也会对父母的苦心和爱心理解的更深。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一个华人移民家庭,母亲对儿子寄予很高的期望,而儿子又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按照母亲的意愿做事。后来他进入哈佛,拿到博士学位。在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他将一封信放在博士学位证书之上,信中写道,妈妈,你的梦想我都已为你实现了,现在我终于可以为自己做一件事了。这名哈佛博士为自己做的一件事是以自杀结束生命,面对这种悲剧,望子成龙的妈妈精神彻底崩溃了。在家庭教育中,这样的悲剧可以说极其罕见,但它却告诉人们,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最终可能成为悲剧的制造者。